【想想影評】《天才的禮物》:看見才華背後的平凡渴望

友善列印版本

「天才」這兩個字對很多人來講都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光環,大部分的人終其一生都認同著自己平凡的一面,但看到比自己聰明的、成就比自己高的,或多或少帶著羨慕的眼光,但是你可能不知道,身為天才,他們是否也更渴望在追求卓越的同時,也能感受到平凡生活下的溫暖?

《天才的禮物》這部電影的主線大抵是在探討著假設你有一個天賦稟異的小孩,你會想要給他接受符合他智能的「資優生」教育,好好讓他發揮應有的所長,還是先讓他在「一般人」群體中的種種人際,和自我認知?

當然,以本片的重心來說,天才小孩理應還是該享有童年,即使是天才小孩在面對生活中的種種不協調或是自發性的優越感,如覺得一般小孩反應太慢等,身為師長仍需用各式各樣的教養法則去導正孩子心靈上的缺陷及恐慌。劇情中也抛出了一個反向思考的議題:把天才兒童放到一般的學校裡,學著他們早已不需要的基本課程,這難道不是在浪費他們的時間?

片中女童星Mary(Mckenna Grace飾)一開始總和班上的同學格格不入,也對過於單調的數學課程滿腹牢騷。而當天才兒童長大後是否會對自身未受到更好的教育發展而產生怨懟?而對於其他人而言,讓能力超凡的人做才智平庸的工作也等於在扼殺人才。

在片中這樣一個反向的代表即是Mary的外婆,一個努力想將女兒栽培成為舉世聞名的數學家的虎媽,想不到女兒竟然懷孕生小孩、並在其母強勢作風下走向自殺之路。電影中描述著身為天才,她在成長路上被其母所高壓限制的友誼、課外活動、及愛情等因素,讓她不想讓自己的女兒走一樣的路,在臨終前寫遺囑把小孩托付給其弟Frank(Chris Evans飾),而Frank也認為讓小孩過平凡的生活,和其他小孩相處才能讓Mary真正獲得開心,但在七年後,外婆意外發現孫女也是數學天才之後,不惜與兒子對簿公堂也要將孫女搶過來!

當然,在現實生活中,我們未必像主角這般光華早現,但同樣的價值觀與教養態度,卻確實存在於每個家庭中。每對父母在面對教養的抉擇時,心中總會有些許私心將自身未完成的期待加諸在孩子身上。他們一方面盼望孩子的未來一路順遂,有個好工作可以養活自己,但同時也害怕現實的世界總對有夢想的人一次又一次的打擊。故他們總想為你建議,像是該讀什麼科系,或是做什麼樣的職業等,只是,有時候上天給的才華並不是那麼容易截取,孩子的天份與志向有時總會和父母及社會上的認知有一大段的差異,而當理想與現實有衝突時,親子關係的緊張總會讓迷途中的孩子加倍的徬徨與無助。

以最近女作家的事件來說,她擁有著比一般人更纖細敏感的心思與智商,當然,比起一般人更早接觸的菁英教育下,她其實更加清楚文學才是她的愛好。以她所處的教育環境下,選擇世人所羨慕的科系與考高分對她而言竟是種無用的枷鎖,當人人都捧著高帽子往她頭上戴,稱讚著她的聰明、美貌、家室背景時,她卻鬱鬱寡歡,甚至自稱在「超級小孩」的光環下,剝開了只剩下日復一日的自卑與自責。除了升學,更多生為人應該要被教育與探索的,如自我價值、愛情與兩性、人際關係等,竟在這些看似課業至上的教育體制與父權結構下被硬生生抺殺,並被有心的狼師所利用。

對於教養問題,還未為人父母的我也許沒有資格評論。只是,在這部電影中點出了一個值得思考的問題:任何以教育之名的「培育」,若只看得到世俗中的成功(如權力及地位的追逐),如Mary外婆這般揠苗助長,從未好好傾聽孩子內心真正渴望的,悲劇收場的機率總是很大的。而身為天才,也更應該了解除了知識上的獲取,如何接納自己的「不同」,面對他人的平凡,從中找到相處之道。甚至是從中看見其他人(在智識以外)的不凡之處,並懂得欣賞,知道自己的天份也只是人的許多「品質」的其中一環,才真是每個人能安然且受益的處世之道。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