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想影評】「縮小人生」之後,你還想要追求什麼?

友善列印版本

致終將長大成人的「追夢人」,望你們面對現實仍能保持一顆溫暖的赤子之心。

就像童書『愛麗絲夢遊仙境』中的小女孩,追逐著象徵著命運之鑰的白兔,卻一腳跌入了一場天馬行空、怪誕奇趣的奇幻樂園,這當中她的身形不斷的縮小及放大,也不斷的經歷及見證了不同視野及困境,但也因為有了成長的冒險,才會有改變的勇氣,懂得平心靜氣聆聽自己內在的聲音,重新塑造自我認同。

《縮小人生》是一部反烏托邦式的現代寓言,反思大部份的人面對著現實與慾望的雙重考驗下,一方面放大自身的需求,並用連自己都不清楚的遠大理想來逃避與忽視身邊更珍貴的一切,那種價值錯亂的荒謬。

曾經執導過《內布拉斯加》、《繼承人生》、《尋找新方向》,獲得兩次奧斯卡最佳改編劇本獎的導演Alexander Payne,再次發揮了他略帶黑色幽默的敍事風格,讓觀眾隨著電影男主角Paul ( Matt Damon飾)一起經歷一段「小小小人」的奇幻心靈之旅。

電影一開場,一位挪威的科學家在一場國際發表會上,大力宣揚這個世代普遍的「人口爆炸」焦慮,因為環境被過度開發導致的污染、資源短缺,故研發了一種可以將人體縮小至5吋 (12.7公分)來降低物質的需求量,繼而減少能源消耗,做到節能減碳救地球。表面上看來,這項全新的科技的確可以暫緩生態的消耗,此外,花費不多就能過幸福的縮小人生,也吸引一些有經濟壓力的族群加入已經開發一陣子的「小人國樂園」。顧名思義,這些微型社區有著上流社會所必備的標準配備:豪宅、泳池、及數不盡的購物商場,及可供休憩的球場和娛樂設施。

比起平凡壓抑、仰人鼻息的上班族生涯,Paul和妻子Audrey 也著實對這樣的華麗文宣產生了嚮往,可以用一小筆錢,便在迷你社區過上一輩子不愁吃穿的富足人生,還可以用「救地球」的名號來美化自身的動機,何樂不為?(事實上,身邊朋友一個個加入縮小手術的行列,而且看起來自此就吃香喝辣、無憂無慮??)

但弔詭的事總是,一方面計劃趕不上變化,妻子Audrey在面對縮小手術的前一刻竟臨陣脫逃了。不但如此,現實的世界總是藏著眼睛看不見的另一隻手,Paul一個人孤伶伶的坐在偌大的迷你「豪宅」內,看著新聞報導著,多位動了「縮小手術」後的人因為器官機能未為調節好而病死的案例,還有不少「正常人」對「縮小人」進行抨擊,認為「縮小人」不用工作,且減少消費,是造成國家稅收減少、經濟萎縮的元兇。更甚者,不少極權國家將所謂的「反政府」社會運動者抓起來,用縮小手術進行人身迫害,而這些人為了生存,總會千方百計的偷渡到先進國家的「微型社區」來討生活。

除此之外,Paul也認清了即便住在了生活機能良好,不愁吃穿的社區,真正的理想世界其實並不存在。同樣是住在好環境中,人性的貪婪與自私卻仍赤裸裸的一再上演,比如閒的發慌的年輕人,想用毒品及夜夜笙歌來打發時間;已經不缺錢的富商仍對外走私違禁品來進行更豪奢的金錢博弈、富裕人士刻意的區隔勞動階層(通常是從第三世界偷渡闖關者),讓人與人之間總充滿著「朱門酒肉臭,路有凍死骨」的生活感慨。

問題的重心來了,如果你是Paul,你會怎麼在這個錢非萬能,但沒錢卻是萬萬不能的社會現實面上找到自身的定位呢?是說服自己「對快樂自私」而一起夜夜笙歌、買醉度日?還是運用自己有限的資源來發揮愛心呢?

當然,人非聖賢,每個人面對著物慾與道德的尺度皆不同,更何況每個人都有追求幸福生活的權利,一如Paul從來就只想安穩度日,雖然已不缺錢,但總想維持著每天工作的步調來讓生活更有意義。當他在富商朋友家中遇見來自越南的人權份子周洪時,兩人不同的成長背景激盪出更多人生省思。所謂的理想不只是口號,不是那種虛無飄渺的逃避藉口,而是想想該如何用行動對身邊的人付出關懷。即便周遭環境不完美,即便人人都在尋找一艘通往理想世界的「諾亞方舟」,能夠安身立命的要訣,其實還是在內心的純良與正直。

另外,雖然這部電影在普遍的評價上皆不算上乘,但在某種程度上的確反映了現實人生中的五味百態,就好比「科技始終源自於人性」,任何所謂的發明與創造,若用在正途,是促進人類文明進步的利器;但反之,若被邪惡操控濫用,最終只會反撲於人類,好比近代史上各國對核能、抗生素、網際網路與人工智能的發展與抗衡,總是讓世界為之關注與捏把冷汗。

繁華世界、普通世界、或是遵循宗教引言的世界,主角Paul選擇了一條他認為該走的路。透過人與人相處,從心開始,去感受這世界帶給我們的美好與不美好。除此之外,平凡如普羅大眾的你我,如果剛好遇上了轉折或危機時,換個角度去思考,該如何在心靈上找到初心,讓自己重新面對人生挑戰的勇氣吧!

 

 

關鍵字: 影評電影日常生活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