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釣熱潮來得快退得更快

友善列印版本

幾個香港保釣人士成功登島引發中日外交爭議後,有電視台做了一個民意調查,其中一個問題是:你會否因保釣罷買日貨?有人答不會,少數人答會,還有超過七成受訪者選「你是傻了嗎!」。
問卷設計人提出這個選項,當然有點開玩笑的意味,但大半受訪者選了個滿帶不屑的答案,這清楚反映:香港人不認同非理性的抗爭行動,也沒有被民族主義或愛國主義蒙蔽。

更值得注意的是,香港社會對保釣行動、保釣人士的支持來得快,退得更快。

保釣在香港不是甚麼新事物,上世紀七十年代已是全球保釣運動的一環,吸引不少年輕人參與。但港英殖民地政府對任何中國民族主義思潮都非常戒懼,嚴陣以待,不讓運動進一步演化茁壯;一般市民慣於自掃門前雪,深恐成為出頭鳥,對運動保持距離。

兩岸政府則互爭正統,既不願因孤島出頭挑戰美日,又不願被獨立民間力量牽制,對保釣不冷不熱,任憑它自生自滅。在中、台、港政府冷待約束下,在大部份市民冷感下,保釣從來是少數人的執著,即使到八、九十年代社會運動、民主抗爭此起彼落之際,主流政黨、政客都不願沾手,也沒有甚麼新血加入,令整個運動一直處於半死不活的狀態。

今次保釣人士岀海到釣魚台,起先同樣沒有太多人關注,新聞媒體報導篇幅少,討論的人更少。直到他們成功繞過及克服重重障礙(包括台灣政府限制當地保釣人士聯合岀海)登陸釣島,展示巨大決心及勇氣,並把中、日政府逼到台前,把島嶼的主權問題聚焦,運動才得到廣泛注意,香港民眾才有較熱切的反應,傳媒才連篇累牘報導,甚至把保釣人士視作勇士、英雄。

不過,保釣的基礎始終是跨兩岸四地以至海外的中國民族主義。大陸政府及香港的親中團體對此不熱衷,他們要的不是民間自發運動,而是北京可收放自如的愛國主義。台灣政府既不想跟中國一道争島也不願美日交惡,台灣民眾對議題同樣冷淡。當兩岸都在冷處理時,香港保釣行動聲勢難以持續。

最重要是,近一年多以來香港民眾、民間團體對大陸政府、對中國的人與事越來越不滿及不信任,社會上較活躍的團體及民眾隱隱然冒起一股强烈的反中、抗中心態。

從批評大陸客是「蝗蟲」到反對使用簡體字,從抗議北京高調操控特首(香港行政首長)選舉到哀悼民運人士李旺陽「被自殺」,從六四悼念活動人數創新高到反對開展國民教育。這股對中國的抗拒及不信任跟保釣運動的愛國主義可說水溝油,難以融和。

此所以當保釣從個人壯舉轉化爲北京的民族主義、愛國主義牌,令大陸政府可藉機搞一場統戰時;當中國各城市民眾出現過激、非理性反日示威時;香港民眾登時從熱情變為冷淡,並盡力跟內地的保釣行動劃清界線;部份傳媒及意見領袖更開始質疑行動無謂、無聊及轉移市民視線,還質疑保釣行動令大家忘記原來逼切及事關重大的爭議,例如國民教育、特首官員誠信等。

短短幾天,保釣就由主角變配角再變歹角,很快就被掃進被遺忘的角落。假若香港社會的抗中、疑中氛圍不改,甚或不斷加強;下一回保釣人士再出海,得到的將不會是掌聲,而是鴉雀無聲,甚至是噓聲。

關鍵字: 香港保釣釣魚台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