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伸黑手 香港政治染紅

友善列印版本

對於中國政府及他在香港的代理人來說,剛過去的立法會選舉可說喜出望外,超額完成。整個親中陣營不單在議席上有不少進帳,不但加強了對議會的控制,更成功分裂、打散了過去十多年來堅決頂住中國控制的泛民主派,令他們陷於群龍無首,不知如何自處的困局。

先把時間推回一九八九年。那一年從四月開始的北京天安門民主運動震動整個中國,也大大的動搖了八年後將要回歸中國的香港。在此之前,香港人對回歸感到的是無奈與無力;心中對中共有抗拒感,卻又無力改變九七的現實,大部份人只能自求多福,口頭說著「有錢有辦法,冇錢基本法」。剛冒出的政治團體、壓力團體仍處於萌芽期,參加人數不多,沒有號召全民的能力與能量。

可在八九年春夏之交的幾個月內,數以百萬計香港人從民運的旁觀者、見證者變成聲援者、參與者,百萬人遊行支持學生,大量捐款及物資源源流到北京。後來槍聲响,民運被無情鎮壓了,長安大街流了血,香港街頭滿是淚。

經過那次民主運動洗禮後,敢於領頭的團體及領袖成為真正的民意領袖,成了民主派的核心,曾上街支持民運的百萬群眾則化作忠實支持者。往後的有限度普選(最多只有半數立法會議席由普選產生)他們成了贏家,成了争民主、抗中共的主力。

也是從那時開始,民主派或泛民主派成了北京在香港的頭號敵人,必需除之、打散之而後快。爲了從根本限制民主派在回歸後繼續壯大,中共把選舉制度改為比例代表制,保障支持率較低的親中政黨取得一定議席,不會全軍盡墨。更重要的是,比例代表制對分票及小黨有利,對大黨不利,從而伏下了民主派不斷分化、分裂的種子。

果然,從九八年第一屆立法會選舉開始,原來在民主派中當領頭羊的民主黨成了眾矢之的,既面對親中建制政團正面進攻,又要承受其他新冒起民主派政團的挑戰,更要處理黨內不同派別爭位出選的壓力。

接著的幾次選舉,一再有候選人從民主黨走出來自立門户。到今屆情況更嚴重,史無前例,竟有打着泛民主派旗號的政團,不再以親中力量爲對手,反而全力攻擊民主黨及其他泛民政黨,攫取泛民選票。

政界不少消息指是中共幕後支持有關政團的狙擊行動,有親中商人支持這個叫「人民力量」的政團也是事實。但不管狙擊由誰策動,最大的得益者,是中共及他在香港的同路人。

除了從制度上卡壓及促使泛民主派分化外,中共更透過種種方法改變選民組合,擴大親中政團的實力,增強整個陣營的動員、配票能力。每日一百五十個內地移民名額,成為親中政團的新票源,並能不斷冲淡泛民的優勢。龐大的人力財力支持,則成了親中政團在不同地區建立椿腳的強大本錢。

而中共在港機構協調候選人數目,嚴密操控選票流向則確保每一張候選名單,每一張選票發揮最大作用(親中候選人能以十一萬票得三席,泛民十二萬票得一席,可見中共配票神乎其技)。

此消彼長,內憂外患下,泛民主派的戰鬥力實力大減,再碰上本身策略、判斷失誤,2012年大選便成了泛民的滑鐵盧,八九民運累積下來的老本及goodwill 幾乎喪失殆盡。

對中共來說,今次選戰不僅令議會掌握在自己人手上,更一舉改變了二十多年來香港的政治生態,把跟它長期對抗的人打倒在地,把原來團結抗共的力量弄得分崩離析,實在收穫豐富。只要繼續令泛民分化,令泛民支持者無所適從,未來的選戰,中共將立於不敗之地。

關鍵字: 民主香港中國中共選舉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