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入紅色供應鏈才能化解產業危機」根本是謬誤論述

友善列印版本

上個月《中國時報》社論〈加入紅色供應鏈才能化解產業危機〉(2015年11月02日),認為台灣應該加強與中國關係,甚至開放中資來台併購,才能化解產業危機。我們覺得有很多錯誤的觀念需要批駁,以免因誤導,讓國家經濟走向錯誤的方向。

中國企業技術落後,中國政府為了扶持中國企業,組成中國產官複合體的紅色供應鏈。其企圖是以兩個策略來提升中國企業的技術水準,第一個策略是中國政府以龐大資金補貼中國企業併購國外企業,以及提供各種免費土地建築礦場資源等固定資產,降低中國企業營運成本,變相提高中國企業在國際市場的殺價能力,將競爭者逼退出市場。第二個策略是利用中國市場作為誘餌,逼迫台商與外資企業接受其併購,直接深入被併購企業內部取得技術。如果不從,中國政府就以關閉中國市場為要脅。這些紅色供應鏈的策略都牽涉到中國政府介入的市場不公平競爭問題。

就因為產官複合體的作為違反公平交易原則,也是國際貿易規範所不允許、不支持的。解決之道是訴求WTO處理,或者自己政府要出面捍衛自己企業與國家的利益。習近平訪美時,先與科技業大廠老闆圓桌會議,再與歐巴馬見面,就是美國為解決不公平競爭條件,做美國企業的後盾,逼的習近平必須面對企業的結果。連美國都這樣,其他國家更不用說。台灣經濟面臨的難題,不只在紅色供應鏈的外部殺價競爭,更且是台灣內部馬英九政府經濟統一政策,配合中國企業在新竹科學園區設立公司挖掘人才,竊取關鍵技術。

《中國時報》該篇社論故意誇大紅色供應鏈在國際上大肆併購的消息,誤導國人以為外國政府都樂見其成,卻沒有點出這些外國企業在他們本國並不具有關鍵性產業地位。台灣也有很多觀光飯店或產業被中國一條龍併購,我們很不喜歡,但也沒有驚慌。但若是關鍵產業,其他國家也不允許。郭台銘要併購夏普(SHARP),日本就予以否決,就是最近的案例。歐美日國家也有很多因為國家經濟利益而否決中國企業併購的案例。近日,經濟部長鄧振中反而公開宣布開放中資企業併購台灣的IC產業,配合中資企業併購台灣聯發科與力成科技的企圖。這已經清楚顯示出馬英九政權是出賣台灣經濟的罪魁禍首。我們應該嚴厲警告馬英九政權的閣員,將來新政府上任之後,他們必須面對國家起訴公務員危害國家經濟利益的刑事責任,以免他們加緊出賣台灣的舉動。

中資企業併購台灣的先進技術廠商,會涉及關鍵技術外流,影響經濟與國防,這都是政治問題。冷戰時期美國歐日等先進國家成立多邊出口管制協調委員會(COCOM),就是很好的例子。我國在1990年與美方簽訂《戰略性貨品暨技術資訊保護備忘錄》,1995年全面實施SHTC輸出管理制度,就是為了防止關鍵零組件外流至共產國家。產品都要管制,更不用說讓他們併購關鍵零組件廠商。台灣放寬中國企業投資條件,就是提供他們竊取機密的光明正大手段。更何況台灣高科技廠商若那麼輕易就接受中國的企業購併,成為西方先進技術外流的缺口,難保歐美日國家將我們列入技術輸出的拒絕往來戶。我們想尋求產業升級就不容易實現,屆時我們就欲哭無淚了。

簡單地說,面對國際競爭,世界先進國家都會以政治力量干涉外國企業在本國的併購活動,然而台灣的馬英九政權卻全力促成中國企業在台灣的併購活動。

至於台灣對中國的投資問題,該文認為因為管制「較高端技術、資本密集、投資金額大」,以致該類產業「外商早已占住市場,大陸本土企業亦已崛起,台灣曾有領先優勢的石化、汽車、金融、電商等產業已難領風騷;反倒是政府不重視、認為技術檔次低的食品業之流的傳產,因為不管制,不少台資企業才能在大陸闖出一片天。」這是誤導。

真實的情況是:一、台灣許多電子產業在中國的生產活動是以外銷為主,中國政府管制他們的內銷活動,以保護中資企業的中國市場;二、就算要內銷,裕隆汽車集團也必須與當地企業合資,這就提供中資企業學習技術的管道。而中國市場汽車與石化產業的瘋狂擴增,早已超過其內需市場的需求,產銷失調惡夢已經出現;三、康師傅在中國市場的崛起,主要因素在中國食品業黑心商品太多,中國人完全不信任自己的食品業;四、中國金融機構為政府牢牢控制,台灣金融機構在最近幾年進入中國市場,恐怕只是接收中國經濟產能過剩,帶來的壞帳問題而已;五、台灣半導體產業對中國市場的投資有限,反而在台灣本土不斷精進技術,成了世界領導者,例如台積電在半導體生產技術領先群倫,連三星半導體都臣服腳下。《中國時報》社論說台灣企業必須到中國投資才能成為一流企業,真是癡人說夢話。

中國政府的獨裁政治制度,政治運作不透明,經濟政策運作也不透明,更到處有官員強行索賄,要求安插家人親戚到公司內部,或者規定得向他們的子弟經營的企業採購。這些都是國家政治制度不良所帶來的企業無形運作成本,中國的政治環境根本不利於資本技術密集企業的運作。看看摩托羅拉半導體是最先到中國投資的外商企業,當年這家企業說中國市場大是他們未來的發展希望,如今摩托羅拉半導體公司早就倒閉,其在中國的工廠也轉讓給他人。許多美籍華人自認為與中國當地政商關係良好,一旦與合作中資廠商利益衝突,都進了監牢,美國政府也無法援救他們。如果有人還有中國夢,中華徵信報告指出投資中國的台灣企業集團獲利低於不投資中國的台灣企業集團,也許他們會清醒起來,也許有些人還是執迷不悟。例如,遠東集團的徐旭昇就曾在CNBC的訪問中,回答他為什麼要投資中國?因為中國是他的祖國。即令他如此向中國掏心掏肺,前幾年,遠東在中國投資的百貨公司也出現中國有官方背景的企業要強搶的狀況,中國有對他比較好嗎?

台灣的東西北三邊,分別是全世界三個最大市場,美國、日本與中國。只要我們的產品符合任何一個市場,就算日夜趕工生產,都不能填滿他們的需要。我們需要三個市場都要吃嗎?更何況將目標對準的是這三個市場中,條件最差的一個。

面對中國的紅色供應鏈,加入是飲鴆止渴,擺脫才是王道。晶圓產業是這樣,其他產業也是如此。東亞國家其實都受到紅色供應鏈的威脅,有那個國家會主張加入而非擺脫?更何況檢視台灣四百年經濟發展史,越與西方國家接近,經濟發展越好,社會越近代化。這其實也不是台灣的特例,整個東亞國家都有這樣的發展特色,難道我們要背道而馳嗎?

 

本文曾請益在美國大學任教的經濟學教授鐵目生(筆名)、清華山(筆名),獲得相當多助益,謹此致謝。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