廢除證所稅的五大騙術

友善列印版本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只剩下全世界倒數的12%,其中幾乎未對資本利得課稅是重要的因素之一。2012年復徵證所稅後,證所稅的課徵方式歷經非常多次的變化。但囿於台灣的政治現況,課徵方式每變一次便越往不對資本利得課稅的方向挪動,最後演變為僅對未上市櫃、興櫃及IPO股票課稅,10億元以上的大戶條款延後實施。

11月13日週五立法院院會,極有可能會通過實質上等於廢除證所稅的「國民黨版」,甚至乾脆廢除證所稅。以下針對五大常見廢除證所稅的理由,一一討論:

騙術一:證交稅已內含證所稅

第一證交稅是一種交易稅或流通稅,因為政府提供了證券交易的環境、法律及服務,本質是類似於政府向使用者收取的服務費,目前無論有無所得皆按交易額課徵千分之三。至於證所稅是所得稅,按照交易後的獲利課徵一定的稅率,牽涉到的是重分配,兩種稅的課徵方式與方法完全不同。若按照同樣邏輯,是否也能同樣主張營業稅內含營所稅?

第二當年郭婉容事件爆發後,為了讓正反雙方皆有台階下,一方面證券交易所得停止課稅,另一方面將證交稅提高至千分之六(之後被嫌太高又被降為千分之三),這只是作為廢除證所稅後的替代方案,意思是「用這個,換那個」,並不能說因此證交稅內含證所稅。

第三所得稅的基本原理就是核實課稅,因此無論是先前的民進黨版,外加千分之一的證交稅取代現有的證所稅。或著即將在11月13日院會中二、三讀的國民黨版,都是屬於設算課稅,並不是真正的證所稅。

尤其是,國民黨中從現有證交稅切割出0.05%,指鹿為馬地說這是證所稅。雖可選擇依照實際所得或出售股價的兩種方式,但絕大部分的股民,應會選擇稅率較低且簡便的出售股價扣繳0.05%,等同證所稅實質上被廢除。

騙術二:證所稅影響投資意願,讓股票市場下跌,反而讓證交稅減少

第一目前的證所稅並未對上市上櫃股票課徵,因此證所稅影響股票市場的說法只是移花接木。

第二影響股市漲跌的因素非常多,證所稅只是其中的因素之一。其他例如歐債危機、中國推出的滬股通與港股通、國際原油暴跌、人民幣匯率波動、中國與美國股市走勢、國內進出口的經濟變化等。根據財政部近日公布的資料指出,台股從2012年(即復徵證所稅時)至2015年6月,其變化與國際市場變化差不多。因此,若有人仍要主張證所稅是造成股市下跌的元兇,就應該負責任地提出完整的論述。

第三如果是要健全資本市場,原則上透過證所稅制的設計,可以促使資金長期投資。但以金管會為首的金融官僚,不斷恫嚇證所稅反而讓證交稅減少,追求證交稅收的結果豈非變相鼓勵炒短線,究竟是要健全還是打殘資本市場?

騙術三:國際上沒有同時課徵證交稅與證所稅

第一,目前韓國與英國都是同時課徵證交稅與證所稅,甚至是被視作投資天堂的香港與新加坡,除了課徵印花稅之外,另外特別針對近似營業行為之投資者(職業投資客,例如阿土伯)也課徵證所稅。

第二,美國則是另外一種例子是,他們的確是只有課徵證所稅,只是美國證所稅課得非常重,如果台灣要採取這種方式,當然也是可以來仔細規劃。

騙術四:廢除證所稅是一般菜籃族受惠

第一,一般菜籃族大都只是散戶,但由於財政部從未全面實施過證所稅,故證券交易所得額的分布狀況,目前沒有確切的資料。但根據立法院預算中心報告顯示,2013年綜合所得稅課稅級距1,000萬元以上,擁有63%的股利收入。從股利收入推論,絕大部分的股票及利益,大概也都是由極少數的超高所得者掌握。

第二,根據財政部統計,2013年出售股票金額十億元以上的大戶有810人,但其中47%竟然適用綜所稅5%稅率或完全免稅,所得稅低於2.5萬元以下。若再廢除證所稅,就是進一步放任超高所得者不用課稅。

騙術五:補充保費、兩稅合一減半,被剝了好多層皮,還要課證所稅

第一,二代健保本身當然有很有問題,但若先從繳費的公平性來看,一般健保費繳費的薪資級距,其基準是經常性薪資。但股利等所得並不屬於經常性薪資。也就是說,一位靠薪水作為主要收入的一般上班族,和只靠股利收入的人,即使所得一致,上班族所繳的健保費卻高得多。補充保費是讓股利收入者回歸共同分擔健保費,並不是額外多出的負擔。

第二,兩稅合一本來就是不合理的制度,如果公司法人所繳的營所稅,可以抵扣個人所應繳之股利所得稅,為何營所稅不能抵扣一般上班族的薪資所得稅?兩稅合一不止要減半,更要全面廢除,這是本來就該繳交的稅,也並非額外多出的負擔。

各種主張廢除證所稅的理由,往往只是利益受損者主觀上一廂情願的認知。既然證所稅是所得稅,不管是本國人、居住者、非居住者、境內法人或境外法人,有所得就必須核實課稅。在核實課稅的前提下,若交易產生虧損可以扣除,稅率以及長期持有優惠皆可以討論。但任何主張設算課稅的版本,都只是張冠李戴,拿一匹鹿當成馬,把全民都當成秦二世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