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投稿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投稿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財政金融熱門
財政金融
陳鴻達
1 月 29,2015
【政策想想】全球肥咖條款啟動,台灣反避稅不能再拖
由於國際經貿的日益頻繁,各國對資金進出日益開放,使得各種資金在全球快速流通。各國政府若對其國人的各種資產缺乏掌握,並給予合理的稅賦,那不但是主動放棄對此的課稅權利,也將加速國內資本流失。因此目前各國政府越來越積極展開租稅合作來對抗跨國避稅,台灣政府的作為相對消極被動。這不但對誠實在國內納稅人不公平,日後政府與各國進行雙邊或多邊租稅談判時,也將缺乏談判籌碼。 國際組織合作抓跨國避稅...
財政金融
,
全球脈動
紹沖
10 月 31,2018
《官僚之夏》與《縣廳之星》:中央與地方公務員的革新之路
《官僚之夏》是2009年二度翻拍的日劇,描寫日本通商產業省(類似我國經濟部)中「熱血男兒不為人知的故事」,就是中央公務員為國效力半生的事蹟,並藉此帶出日本戰後經濟快速復甦的功臣中,默默奉獻的公務員居功厥偉。 《官僚之夏》劇情由國產汽車工業復興與普及帶動日本產業談起,主角風越明確地說:「我是為了建設國家才進通產省的」,他進公家機關就是為追求能找回屬於日本人的驕傲,並因擇善固執,...
財政金融
,
全球脈動
楊虔豪
7 月 19,2017
【首爾想想】南韓基本薪資38K→45K…帶你看眉角
經最低薪資委員會多方交鋒協調後,南韓終於在15日敲定,2018年的基本時薪,將從今年度的6,470韓元,調高至7,530韓元,上升幅度達16.4%,成為16年來最大的調幅。基本月薪也因此從原本的135萬2230韓元(新台幣3.8萬元),大幅增加至157萬3370韓元(新台幣4.5萬元)。 兩週前,我在專欄文章中提到,文在寅總統上任後,宣示要在2020年前,將基本時薪調整至1萬韓元,...
財政金融
熊百曉
11 月 02,2016
TRF──最高明的龐氏騙局
這次人民幣TRF事件讓高達3800間企業遭受重大損失,其中還包括不少經營良好的企業。探究這些企業淪陷的原因,除了部分是銀行銷售人員不當銷售外,大部分買方其實是心甘情願,甚至還是積極參與的。連銀行的菜鳥財務行銷專員都能賣出上億的業績,究竟這產品為何會對客戶產生如此致命的吸引力呢? 華爾街在2008年爆發了有史以來最大的弊案。馬多夫,前那斯達克主席,被控以「龐氏騙局(Ponzi...
財政金融
賴建寰
11 月 13,2015
廢除證所稅的五大騙術
台灣的租稅負擔率只剩下全世界倒數的12%,其中幾乎未對資本利得課稅是重要的因素之一。2012年復徵證所稅後,證所稅的課徵方式歷經非常多次的變化。但囿於台灣的政治現況,課徵方式每變一次便越往不對資本利得課稅的方向挪動,最後演變為僅對未上市櫃、興櫃及IPO股票課稅,10億元以上的大戶條款延後實施。 11月13日週五立法院院會,極有可能會通過實質上等於廢除證所稅的「國民黨版」,甚至乾脆廢除證所稅...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佐瑪
12 月 29,2014
民營化還是財團化?國營事業轉民營背後無形的手
年關將近,國營事業的年終獎金成為民眾的話題焦點。在國際油價下跌的時刻,中油對油價的調幅並不符合國人期待,又傳出員工可領取高額年終,令辛苦工作的勞工們氣憤不平。每當談及國營事業時,人們常持有低效率、員工績效差、價格跟不上市場等負面評價,中油也遭受此類批評。自2000年起,台塑石化開始量產,中油面臨競爭,但每年仍能維持一定的盈餘。每當國際油價波動,政府為穩定物價,時常要求中油抑制油價漲幅。...
財政金融
蔡明芳
12 月 02,2014
【政策想想】面對全球化 台灣的下一步
台灣過去將整個國家經濟發展的重心主要集中在電子業,但電子相關產業發展的集中並非問題,問題在於廠商幾乎集中在中間或上游電子產業,在缺少品牌出海口,加以關鍵零組件掌控在外國大廠手中的情況下,電子廠商為了搶食外國品牌廠商訂單,都在「自己的廠商自己打」的情況下,形成低價與低利潤的「毛三到四」廠商。 在這樣的背景下,我們的廠商無法從外國大廠身上得到好處,...
財政金融
,
全球脈動
林修民
五月 29,2022
【數位想想】國家支援半導體戰略政策研析——印度篇
繼美國、歐盟以及日本紛紛宣布自家的半導體補助計畫後,擁有全球第二大人口紅利的印度也加入了自家的IC自己做的行列。這個被前美國總統歐巴馬稱讚為全球人口最多的民主國家,體驗到過去幾年半導體供應鏈短缺導致經濟停滯的狀況,也不願關鍵零組件受制於人、再加上與中國關係不佳多重因素下,其實會有此決定吾人並不感到意外。 印度總理莫迪於2020年曾宣布20兆盧比「印度自力更生計畫」(Atma...
財政金融
,
全球脈動
陳鴻達
4 月 16,2020
華爾街之狼不死 只是手法不斷翻新
對於近來華爾街的金融動盪,很多人把它歸責於肺炎疫情使經濟活動急凍所造成。事實上疫情只是導火線,爆炸的火藥之前就已經埋好了。這個問題若不釐清,不但無法對症下藥,日後華爾街的金融風暴恐將更頻繁。 舉債購買庫藏股吹大股債市泡沫 近年來美國股市多次「看回不回」,一路驚驚漲到今年二月十二日創下歷史新高。由於股市的榮景缺乏實體經濟的支撐,投資者對任何的風吹草動都很容易過度反應。...
財政金融
,
全球脈動
林士清
6 月 24,2019
以「廣場協議」為鑑:美中貿易戰是否讓中國步入失落的二十年?
1985年日本被迫簽署《廣場協議》,其背景與2019年美國對中國發動貿易戰十分相似。當時的美國雷根政府強烈指責日本操縱匯率,稱日本政府故意讓匯率遠低於美國,讓日本出口業者享受不公佈的貿易優勢。然而,美國譴責日本的本質,其實是雷根政府實際的強勢美元政策,才使得日元對美元匯率一直保持在235:1左右,倘若日本不簽署協議,代價就是失去龐大的美國市場,沒有美國市場等於失去國際市場,...
1
2
3
4
5
6
7
8
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