曾經的西貢,如今的胡志明市

友善列印版本

趁著轉換工作跑道的空檔,我踏上了對台灣既熟悉又陌生的越南,熟悉的是,根據2013的統計,新台灣之子約佔該年度入學國中小生的一成,其中最多的比例來自於越南的四成,更勝中國的三成七;陌生的是,每年造訪越南的人數卻僅有中國的1/10。如果把越南當作第二個娘家來看,顯然不夠殷勤。由於時間有限,只能選擇性的走訪南北兩大都市。這是由於越南統一不過四十年,最好的方法莫過於比較兩個首都的氛圍,以求最多的理解。

伴隨著午後對流雨的班機,降落在越南最大的都市─胡志明市,這個被EIU列為2015年亞洲成長最快的都市之一。身為稱職背包客,當然直奔西貢的考山路:范老五街(Pham Ngu Lao)。許多西方人把這裡做為探索東南亞的首站,因此街上充斥著燈紅酒綠的各式產業。揮手婉拒了掮客,我直奔預定的hostel,打算好好休息。蘭是櫃檯負責接待人員,擁有燦爛的笑容和流利的英文,她還是西貢大學的大四學生,而蘭是她學過短暫中文後,唯一記得的漢字。

原本我以為這是她的實習。「不是。這是我第二個part time job,我需要付學費,還要補貼家用。更重要的是,這裡有很多西方人,可以讓我練習英文。」 「為了就業?」 「是的。越南人都很想學好英文,我將來想當補習班的英文老師。」 聯合國教科文組織的統計指出,從2002至2012年,越南人出國留學的數字成長了近五倍,成為世界第九大留學生國。越南官方數字顯示,2013年約有12多萬人在世界各地求學,包括攻讀學位或短期進修。其中又以英語系國家為最大宗,澳大利亞、美國、新加坡、英國分別位居1、2、5、8名,總數將近1/2,有六萬多人,這數字每年還在以10-20%的比例擴大。值得注意的是,留學中國的人數亦在快速增加,與留美相近,除了成本考量,更於著眼日後的就業市場。而你可能不知道,台灣是越南第7大留學國,不列入中國的話,台灣約有1/10外籍學生來自越南,僅次於馬來西亞與澳門。

旺盛的留學需求,反映對未來生活的夢想,同時造就了相關產業的發展。「可以問薪水大概多少嗎?」我有些好奇。「嗯,第一年大概三百萬盾,兩三年後看表現,可能七百萬到一千萬都有。」換算一下,差不多是月薪台幣五千到一萬五,對照起越南的人均GDP近兩千美金,其實算是不錯的收入。在越南共產黨領導下,從2000年至今,平均GDP成長率有6%,雖不及中國的亮眼,但確實帶起原本貧瘠的國力。然而,經濟過熱催生了急劇性通貨膨脹(Galloping inflation),2008年更出現28%的物價上漲率,受薪階級因此要求加薪,反之又帶動物價,呈現惡性循環,儘管近來已得到控制,價格卻回不去了。問起她的感受,她苦笑著,「我們都吃得很簡單,也買的不多。」嗣後我特別遠離觀光區,走到巷弄間和當地人一起吃路邊攤,小盤排骨飯沒附多少菜,真的很簡單很少,換算仍要台幣40元。

用完晚餐,回來再閒聊。蘭拿出一盤像是綠色果凍的東西,說要讓我試試。「這叫lao gau,用鳳梨做的。」我聽了差點沒笑出來,「妳知道在台語,lao gau是指猴子嗎,通常用來形容中老年男子。」她也笑了,「我們做這個,是為了讓西方人品嚐我們的飲食,介紹更多的越南文化給他們。」言談中有股自信。我突然想起,台灣最近的東協熱,各種東協語言都受到不同程度的重視。「如果我沒記錯,在台灣教越南語,可能都有兩三千萬盾月收入喔。」她顯得很吃驚,「你們為什麼想學?」「嗯,現在越來越多年輕人想要到東南亞打天下,大家覺得多會一種語言也不錯。妳呢,想不想嫁到台灣來教越南語啊」我邊說邊用YouTube播放越語教學的影片給她看。她想了想,「我還是想留在這裡,為越南做一些事。」

「那,嫁給西方人呢」起初我以為,蘭可能是聽到台灣郎娶越南娘的風評不佳,因此這樣問。「其實不管嫁到哪裡,就看對方,但我還是喜歡留在越南,雖然我很想出去走走。」「妳最想去哪,沒有預算限制的話?」「當然是美國。」「妳知道美國曾經在越南打過仗嗎?」「我知道,那是很久以前的事。」我不打算多談政治,破壞美好的夜。但我知道,年輕的越南一輩的美國視角,完全與過去不同,他們多從景仰的態度來看待這個曾經的死敵。相較於其餘的共產政權,像是傾向體制顛覆者的中國,越南人更願意以體制參與者的身份,成為全球化的一員;親美,不只是為了經濟,又有安全顧慮,此和中國在地緣政治上的威脅緊密相聯。

像蘭的年輕一代,可能已經淡忘戰爭傷痛和歷史過往,我給她看了阮文紹(Nguyễn Văn Thiệu )的照片,她無法辨識。在她們心中,面向未來、改變現況,恐怕才是唯一的生存意義。無論是出國留學、或是留下工作,都代表著胡志明市的蓬勃生氣,但,這能等同於整個越南嗎?越南正在模仿中國模式,但,在經濟靠中與安全靠美的糾葛下,能再次複製奇蹟嗎?想要了解更多,則必須再探首都。翌日,我告別西貢和蘭,搭上前往河內的火車,預計35個小時可達。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