廖述宗與史明

友善列印版本

日前「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宣布史明為第一屆「廖述宗教授紀念獎」得主,並未引起媒體太多的注意,其實此獎捨眾多優秀台灣人而取史明先生是饒富意義的。去年辭世的廖述宗院士與今年已高齡97 歲的史明先生是活在兩個不同世界的人,一個是拿著書本與試管的學者,研究膽固醇的世界級權威,在學術的殿堂裡孜孜不倦;一個是拿著刀槍與宣傳手冊的革命家,一生交錯著革命、逃亡、組織與運動,無怨無悔。如此不同的兩個台灣人卻以這樣的方式交會,來自兩人一生的共同實踐─建立台灣共和國。

戰後國民黨政權以武力統治台灣,始於驚天動地的二二八屠殺,繼之以漫長的白色恐怖對島內的思想全面禁錮,造成大量的台灣菁英流亡海外。這群海外菁英前僕後繼,望斷故鄉路,以生命與青春在海外延續了台灣人反抗外來政權的能量。蔣經國繼承乃父政權之後,為鞏固其統治地位及因應民智漸開後的民主要求,大玩兩手策略,一方面攏絡台籍政客,一方面又對獨派變本加厲撲殺,以一連串的美麗島事件、林宅滅門慘案、陳文成命案等,警示台灣人反抗的代價,成為台灣民主化前最黑暗的十年。

就在這黎明前最黑暗的一刻,芝加哥大學教授,在學術界望重士林的廖述宗登高一呼,在1980 年創立了「北美洲台灣人教授協會」(NATPA),直接牽制國府對美麗島事件的處理態度。教授協會幾乎囊括了所有在北美洲具台灣人意識的知識界菁英,是海外的台灣獨立運動一次重要的轉型,從過去隱姓埋名的秘密組織、革命黨員,轉變為知識分子對台灣前途的全面關懷,不但對國府形成極大的國際壓力,也衝破國府的阻隔,化暗為明,開始了海內外學界在建國之路上的公開對話。

放在海外的台灣獨立運動史上來看,廖述宗教授所代表的世代,上有日治經驗的第一代台獨,與70 年代刺蔣的武力革命世代;下有戰後出生,現今仍活躍的中生代及年輕的太陽花世代,而廖述宗教授正是承接上下各兩個世代的樞紐。三十幾年來,廖述宗教授以其學術威望與對台灣的摯愛帶領NATPA,代表了引介海外思潮至島內最重要的一代,對台灣民主化的影響既深且遠。

然而哲人其萎,NATPA 在廖述宗教授過世後,為彰顯教授對台灣之愛永不死滅的精神,以其名設立了「 廖述宗教授紀念獎」。紀念獎的主旨在獎勵深具台灣意識,對台灣的人文、科技、社會或政治有卓越貢獻的個人或團隊。就筆者所知,這個獎是非財團設立的獎額中最高的一個紀念獎,足顯受獎者的殊榮,然而更重要的意義是,得獎者必須有如廖教授的知識高度與承先啟後的世代地位。

思及廖述宗教授一生的貢獻,這第一屆「廖述宗教授紀念獎」的選拔就更顯得格外的重要,因為受獎人所傳達的意義將為此獎立下標準,成為為台灣奮鬥貢獻者的最高榮譽,而受獎者也將成為優秀台灣人追求此殊榮的典範。在這樣的認知下,再無比史明先生更適合成為第一個接受此殊榮的台灣人了。

史明先生投入台獨運動超過一甲子,若以上述的台獨世代畫分,史明先生足足跨越了五個世代。江山人才代出,每個台獨世代都有各領風騷的領袖,但能像史明跨越五個世代,且受到每個世代尊敬追隨的,史明堪稱唯一僅有。他始於反抗日本殖民,赴中國投入共產黨的解放戰爭。戰後返台見證了二二八,之後從事武裝革命、籌劃刺殺蔣介石、亡命海外四十年、發展秘密組織,每一件活動都是殺頭大罪。史明為了理想懸命奮鬥,成年後八十年來如一日,他把他生命裡的每一分精力、財產、感情、肉軀都獻給了台灣。

除了奔波革命,他也坐下來研究歷史,建構理論,在眾多革命理論與宣傳手冊之外,史明著成了《台灣人四百年史》,是史上的第一本以台灣人觀點書寫的歷史鉅著。貫穿全書不但散播完整的台灣人意識,其史學的訓練已達學術研究頂尖之列。即便在海外出版後旋即成為國府的禁書之首,學界凡研究台灣史者,除非御用文人,無不引用《台灣人四百年史》。

史明的台獨思想肇始於左派武裝革命,在台獨的光譜上,始終被歸類為最激進的一端。即便已進入90 年代,在海外與史明接觸的學生仍被國府高檢署以《刑法一百條》唯一死刑的罪名起訴,造成轟動一時的「獨立台灣會案」,引發廢除《刑法一百條》的全面抗爭,導致最後修法,學生以無罪定讞。此時空錯亂的白色恐怖,足見國府對史明的定位。儘管如此,史明從不在路線紛亂的獨派陣營內自我鬥爭,指責同志,只堅持其理想獨自奮鬥。回台後一方面堅持自己的路線,不輕言放棄人民武力的抵抗權,一方面也全力支持任何台派的現實策略以在體制內鬥爭。長者風範,既不盲動躁進,也非喪失原則妥協謀取自己聲名的機會主義者。

台灣有幸,上天給予史明漫長的歲月展現他異於常人的堅忍與生命力,毫無疑問,史老先生的一生就是一部台灣人近百年的建國史,正如楠之始生,已具全體,歲久則堅。面對這樣一位巨人,實非筆者隻言片語所能描述,他在台灣史上的地位更非吾等任何的讚頌所能添增榮耀的,然而筆者得知年輕學生推薦史明爭取第一屆「廖述宗教授紀念獎」時,卻有了更多的驚喜。因為,推薦史明的不是懷念革命舊時光的老戰友、老台獨,而是當代建國之路上最年輕的生力軍,一群比史明年輕七十歲以上的年輕人,包括「台大濁水溪社」,「北醫義鬥社」,「共生音樂節籌辦團隊」,「海嶼暗潮」,「捍衛台灣文史青年組合」,「中國醫藥大學柳川沖走社」等。

這群年輕的世代,常年與史明老先生互動,採訪編寫「史明口述歷史」,舉辦各項活動、讀書會、音樂會等。台獨最老的老兵不但沒有凋零,還激勵了年輕人的熱誠,建國路上老少相互扶持,年齡相隔遠超過一甲子。還有誰能比史明得此獎更能彰顯廖述宗教授在建國之路上世代承傳的意義?還有誰能比史明讓此獎的受紀念者與受獎者更互相輝映?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