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開往台灣的慢船】被遺忘的台灣可割可棄,不怪自己能怪誰?

友善列印版本

今年2月23日(美國時間2月22日)的奧斯卡獎頒獎典禮上,音樂人Common在以「Selma(逐夢大道)」贏得最佳電影歌曲獎之後的致詞,為香港占中民主運動打氣鼓勵,發言贏得全球迴響。如果再加上去年雨傘革命期間全球媒體的關注程度,也就難怪在台灣會有不少人慨歏,和香港比起來,我們一樣轟轟烈烈的太陽花運動絲毫不受國際重視。

2月27日,美國國務院主管政治事務的國務次卿溫蒂薛曼(Wendy Sherman),在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座談會中面對台灣記者提問時則說,台灣目前在華府政治圈甚少被提及「是件好事」,因為這代表著台灣穩定繁榮,和中國關係良好,而且「一中概念和三項(美中)公報已經成為標準」,也是現狀。

這兩個事件帶出一個問題:台灣在國際社會的談論和注目中消失,究竟是好事還是壞事?而台灣人自己希望他們的國家被談論,還是不被談論?

馬英九自2008年上任後持續以各種方式告訴國民,海峽兩岸關係是60年以來最好,不僅如此,連台美關係、台日關係都是數十年以來的最佳狀態。為什麼?因為台灣在國民黨政府領導下以「92共識」與中國和解,以「外交休兵」取代陳水扁的「烽火外交」,成功降低了緊張關係,因此得以和中國簽訂各式協議,並藉著更緊密經濟關係而獲利或得到讓利。簡單說,以馬的形容詞就是──台灣不再是「麻煩製造者」。

薛曼的陳述,正是在這種背景下國際社會對台灣的理解:往昔被列為東亞火藥庫之一的台灣海峽,已經和平穩定,台灣和中國關係好得很,反正台灣人唯一的信仰就是手中有多少現金,只要賺到錢,其他也就隨便了,因此此地已不大需要美國操心。不需要操心的事,就不會有人談論。

當然,另一個背景是美國國務院本來就是親中派居多,歐巴馬政府尤甚。而且美國最終極的憂慮就是協防台灣的問題,台海沒有戰爭威脅,是百分之百符合美國利益的事。

但是回到台灣身上,現在的問題是絕大多數台灣人並沒有因為「60年來最好的兩岸關係」這句不符事實的話而賺到錢,而台灣的國際參與,也不如馬宣稱的豐富,因為中國只給了台灣幾個形同雞肋的樣板──新加坡和紐西蘭的自由貿易協定與世界衛生大會的觀察員,其他的打壓則照舊,從未鬆手。

我們台灣人自己必須想想,台灣議題從國際社會中消失,真的是好事嗎?如果消失了,為什麼?如果我們不想讓它消失,該作什麼?

從國際社會的角度來看,台灣人的意向始終是不明確的。政大選研中心長期追蹤的民調在2014年12月顯示,自我認同為台灣人的比例逐年上升,光是2008年至今就由48.4%上升至60.6%,自認是中國人也是台灣人者和中國人者,則分別由43.1%和4.1%降至32.5%和3.5%。

至於統獨立場,主張儘快統一者1.3%,為史上新低,傾向統一者7.9%為八年來最低,傾向獨立者18%為史上新高,儘快獨立者5.9%。主張維持現狀再決定者為34.3%,主張永遠維持現狀者25.2%為五年來最低。傾向統一者加總只有9.2%,傾向獨立者加總則為23.9%;值得注意的是,在中國的定義中,永久維持現狀也被定義為台獨,因此廣義的獨立支持度約49.1%。事實上,這樣的數字在2008年也差不多,統:獨:維持現狀再決定的比例是11.5%:44.6%:35.8%。

除非「維持現況再決定」者心中全部傾向未來統一,否則為什麼廣義支持統一的比例沒有超過15%,而黨綱中明確支持統一的國民黨卻能獲得逾五成的選票?為什麼台灣人自我認同達到六成,每次選舉卻至少有一成選民會投票給贊成「我是中國人」和「我是台灣人也是中國人」的國民黨?我們可以暫時這麼歸納:台灣選民的統獨意識與自我認同,與投票行為是分離的。也因為這樣的分離,國際社會並不清楚台灣人真正的意向為何。

在選舉上,在媒體傳播上,台灣人的意願都基於種種原因而未能真正展現,那也不能怪國際人士「誤判」或「錯讀」台灣的內部情勢了。在以色列,在巴勒斯坦,在香港,在烏克蘭,儘管也有不同勢力派系和想法的衝突角力,呈現出來的整體態勢是十分明顯的。

我們不妨回過頭來問自己,美國口中至今懸而未決(unsettled, undertermined)的「台灣問題」(Taiwan question),在台灣人自己心中究竟是否存在?如果存在,我們要透過什麼樣的方式向世界傳達自己的立場?陳水扁執政時代的外交政策,或許被許多人痛恨和譏笑,也或許承擔了它該有的苦果,但就結果論,台灣是否因此得到它該有的地位?

所以結論就很簡單了,結論恐怕是台灣人自己發聲不夠、傳達的目標不明確、立場不夠堅定。國民黨政府和台灣人這些年來以沈默至上的姑息主義,經過了六年多實驗,既沒有換到經濟上的甜頭,還換來中國不斷向前移,從莫名其妙的92共識往一中框架移動的底線,換來國際社會的相應不理,換來美國早已逐漸向「一中原則」靠近的「一中政策」和逐漸發酵的棄台論,如今遭到遺忘,能說話的口、能上街抗議的腳和能投票的手都長在自己身上,不怪自己還怪誰?

這麼說並不是鼓勵北韓式不給糖就搗蛋的胡搞瞎搞,當然也不鼓勵盲目激情的國族主義,而是要捫心自問以下這個問題:台灣人自己的底線在哪裡?

前NBA波士頓塞爾蒂克傳奇教頭奧拜克(Red Auerback)曾說:「如果你想成為冠軍,你必須心中感覺自己像個冠軍,你的行為必須像個冠軍,你必須看來像是個冠軍。(If you want to be a champion, you've got to feel like one, you've got to act like one, you've got to look like one.)」同理,台灣人如果想作自己的主人,享受真正的自由民主,必須所言所行都像是自己的主人,而不是什麼都不作、默默等待別人施與的奴才和愚民。318運動剛屆滿週年,年輕人已經作出他們該作的,如今該是其他人向前一步,將腦子和身體結合的時候了。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