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歐洲遺產日,思索台灣的觀光文化

友善列印版本

《歐洲遺產日》是法國重要的觀光文化活動,從1984年由法國開啟,歐盟亦於1991年起舉辦,每年時間不定, 介於八月到十月,常是剛開學期間,家長也會帶孩子們參與當作開學禮物。歐陸已有五十多國加入這活動,此時的博物館、劇團、市政府、私人花園、歷史遺址等, 開放民眾參觀,除了古蹟建築物,也有各地的語言遺產、工作室、音樂會、朗讀會等活動。 

 那個週末,我見到許多年紀些有的法國人,想來是老馬識途,手提一種極為輕便的折椅,或走或坐,聽講參觀。今年我選擇的活動,其一是一九八零年代建的 波圖夏朗區警政廳,參觀它的建築。午後,去聖十字博物館參與了東方主義的油畫解說,之後聆聽了一場詩歌演唱會。 第二天,我參觀了一個需付費的彩繪玻璃博物館,今年主題為新藝術(Art Nouveau) ,價錢合理,僅3歐元(約120台幣),看藝術家製作米哈諾 (Murano) 吹玻璃,講解中世紀的彩繪玻璃歷史到二十世紀的新藝術。

各種活動,不論靜態動態,主辦單位或志工都認真做好文化的傳遞工作。 此間,沒有多餘的商業販售行為。說真的,好喜歡這種只是為了讓人,多一點了解在地文化的簡單執著,一種「頂真」的態度,就只是這樣。

 那日,一位沉美嗓音的男歌手,將我帶領至三十年前人們傳唱的音樂裡,和鋼琴手風琴手做了默契十足的演唱會。這樣的演唱會就在我參觀油畫的解說活動 後,地點在博物館沙龍畫之間。男歌手為這快要失傳的詩歌唱了二十年,他用歌聲分享此地的音樂遺產。他說:「嘿!多棒的活動,這是我喜歡的歌和語言,和你們 一起分享!」,隨即漾開了迷人的微笑。

負責開場的主持人說得真好 :「文化遺產除了古蹟建築物以外,其實也包括了語言歌曲,和我們在地的精神文化都是。」我所居住的波堤葉城(Poitiers), 屬於法國西部波圖夏朗區的首府,這裡曾經是法國舊時阿基坦地區的歷史古都,西元732年於此抵禦了阿拉伯的戰爭侵略,此區擁有天主教最早的歐洲修道院,亦為考古界重要的遺產地區。 因著《歐洲遺產日》,使我越來 越了解歐洲的文化生活。不免發出一聲讚嘆:「 啊!原來 ... 法國波圖夏朗區也有自己的語言,和快失傳的詩歌。」 仍有一些用心的人繼續保存它們,傳唱下 去。

彼時, 我見到年紀輕少,或老人家,推著嬰孩車,提著椅子,或坐或站,安靜自在聚在古老建築裡,自一九九一以後,仍繼續留給歐洲的下一代,我也在 《歐洲遺產日》裡瞧見了許多人帶孩子一起享受,別以為孩子們只喜歡去迪士尼,或電動樂園排隊狂歡,我瞥見了孩子們打開了童稚的眼睛和耳朵,好奇安靜地蹲坐 一隅,享受《歐洲遺產日》。

那個週末,黃昏回程,我望著法國秋天斜斜的太陽,暖暖的舒適,我思索著台灣是否每年也將有這樣免費開放民眾參與的觀光文化活動,可以名曰《台灣遺產日》?  其實,台灣和歐洲一樣擁有美麗古老的文化遺產,只是我們似乎忘了要繼續保存愛惜它們。

或許或許,不久以後,在台北或高雄不必急遽地都市更新,毀滅古老的記憶,上一代的舊址; 我們可以在鳳林見到完整保存的古意煙樓,或看到花蓮縣政府 開始用心修繕《將軍府》,這個自日本時代留下來的木造古蹟,而非只蓋了大型鐵皮屋,為縣立古蹟遮風擋雨? 而台東的衫原海岸可以依舊清淨美麗,沒有被財團硬蓋了幾棟欠缺美感的整排渡假屋?

或許或許,有一天人們將會放慢一點點急功逐利的腳步,少拆一些有歷史氣息的舊房子,少賣一些些長得都蠻像的名產商品,而大人們只是 帶孩子參觀在地的文化遺址,聆聽快失傳的原住民語言,和孩子們一起享受簡單舒緩的《臺灣遺產日》,而就只是一年一年開始傳遞著台灣的美好文化,如此而已。

 如果,一年一年我們還記得,傳唱著台灣的文化遺產  ~思啊~想啊~起。

抱一支老月琴     三兩聲不成調
老歌手琴音猶在 獨不見恆春的傳奇
落山風向海洋     感傷會消逝
接續你的休止符 再唱一段思想起

 ◎賴西安先生所寫的民歌「月琴」,紀念恆春民謠: 陳達先生「思想起」。 

 ◎歐洲遺產日的官方連結http://www.gouvernement.fr/gouvernement/les-journees-europeennes-du-patrimoine-2012

 
關鍵字: 觀光文化法國歐洲遺產日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