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政商界 需要啟蒙

友善列印版本

目前台灣檯面上的大資本家們幾乎都成長、發跡於黨國體制的年代。在那個年代中,盛行著許多以今日文明社會的標準來看會顯得不可思議甚至荒謬的潜規則或社會現象。近日「全國產業發展會議」台上台下爆發爭議,再度證明了這個事實。

當然這群大資本家胼手胝足,冒險犯難的精神與經驗都值得學習,台灣社會也一直很尊敬勤勞、慈善的資本家。但是不可諱言,這群大資本家在發展自身事業的過程中,除了獲利至上的思維以外,在當時政治環境的影響下也養成了許多與政府互動的壞習慣。如今台灣民主化日漸落實,公民意識在民間萌芽茁壯,這樣的能量卻並未普遍在政府高官或大資本家的身上展現出來。

昔日的政府發展經濟,努力扶植可以獲利的財團,但是政府對於企業該在社會中扮演何種角色,才能維持最大公共利益與文明價值、政府如何控管企業的畸形發展等重大課題並沒有作出規畫,以至於我們有現代化的企業組織與機器設備,卻在面臨大型財團的壟斷行為下幾乎毫無還手之力,僅此一點即能看出我國政府功能的落後與國會議員的怠惰。

昔日政商發展目標是獲利至上,「發展才是硬道理」,最大公共利益與文明價值並沒有受到重視;如今新的價值已經萌芽,「良心投資、永續經營」、注重最大公共利益與文明價值才是經濟發展的第一原則。以此第一原則為出發點,許多舊時代的沉痾才有去除的機會,許多離譜的社會亂象才有改善的可能。

台灣雖然艱苦地廢除了一黨專政,但是許多一黨專政時代的陋習、舊思維還是流傳下來,成為今日台灣向前發展的阻力。這群位於權力與收入金字塔頂端的政商結構成員,他們未必有現代的公民意識,他們未必對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等價值有深刻的體認,以致於我們在心中產生了一種「時代已經前進了,政府和企業卻跟不上」的感覺。

這群政府高官或許心中覺得很疑惑,明明就下雨天,為何有這麼多人願意冒著風雨在行政院前面抗議?這群大資本家或許心中覺得很奇怪,他們在外國賺了大錢,衣錦還鄉,不但出手拯救了國內某些瀕臨倒閉的產業,甚至解決了一家媒體財團的經營困境,保住台灣最大的報紙,為何他們還會受到員工、甚至民眾這麼大的反彈?

原因很簡單,原因就出在這群政府高官與大資本家的生命歷程中,根本缺乏一場真正的啟蒙:他們不知道政府與企業身為整個社會的一部分,必須以整個公眾利益、文明價值為指導原則;他們還停留在過時的陳腐觀念中,對民主、自由、法治與人權等價值缺乏發自內心的體認:他們工具理性至上,沒有強烈意識到價值理性的運作。

在台灣之前的民主化浪潮中,這群政商結構成員並沒有把握住提升自我的機會,放棄了前進;如今藉由這一波的反媒體壟斷抗爭,這將是他們難得的學習機會,他們可以選擇傾聽,選擇與台灣社會一起前進-─只要他們願意把握。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