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週一想想】奇怪的日行一善

友善列印版本

幾年前我在瑞士時,有次去郵局,才進門抽了號碼紙條,一位先生走過來,把他手裡的號碼遞給我,說他有事得走不能再等了。我愣了一下說聲謝謝,收下。

這市中心的主要郵局雖有十多個窗口,但繁忙時顧客川流不息,抽號之後也可能等個十幾分鐘。陌生人這隨手助人的善行,大約可以幫我省一半的時間。

但且慢,這算是善行嗎?並沒有跡象顯示我特別緊急或需要幫忙啊,事實上我總覺得去交貴死人的房租這種事不必急。而這位先生,我們就用尋常的法文名字稱他為風沙(François)好了,風沙只是在要跨出門時剛好看到我進來。但他如果把紙條一揉就走,號次在後的幾十人就以可循序補位,全都受益了。

讓很多陌生人每人省一點點時間,或者讓一個陌生人省很多時間,風沙實行的是後者(我不說他選擇,因為他多半沒多想)。假設每個人在櫃檯辦理的時間相同,那麼所有人等待的時間加起來還是一樣,很難說他貢獻了什麼。

如果你在路上扶起一位跌倒的老人,那貢獻是顯而易見的,他需要幫助,且扶起一人也不至於造成另一人失足,因而抵消貢獻之類的。

是什麼原因讓風沙這樣「多此一舉」呢?如果是你,你會這樣做嗎?

以我在西歐的零星生活經驗,人們對陌生人常表現善意。背包客在街頭打開地圖,會有路人過來問需不需要幫忙;在公寓電梯裡即使不認識的人遇到,也會互道日安,最好再擠兩句寒暄;遇到那種會自動關起來的推門,前一個通過的人會把門扶著留條縫,等後面的人。

卻說這個扶門的動作,有時候到了一種超過的程度,明明你離門還有好幾公尺,前面的人扶在那裡等,不肯走,害你只得匆匆小跑步過去接手,我有時懷疑這樣方便到誰。

我的體會,這比禮貌還多一點,是一種想要"be nice"的習慣。如果你讓陌生人覺得你很nice,那麼你的自我感覺會還不錯。我猜風沙就是這樣,他以一個積極的小動作,當面給陌生人施個小惠,得到一點小感謝。如果他直接離開,雖然大廳裡每個人都省到一兩分鐘,但他們不會有感覺,他也就享受不到日行一善的愉快了。

我拿著風沙給我的號碼等待叫號時,就閒閒想著這些。台灣人會不會像風沙這樣做?我沒遇過,但回國後與人聊起,發現類似例子似乎還不少,果然台灣人也很nice,即使有時靦腆一些。

此事雖極小,可以帶出大問題:某些情形下,當我們幫一個人或某些人,只是改變人群中優劣勢的順位,以功利主義來看,明顯沒有增加整體的利益,那麼我們還要做這件事嗎?但如果凡事這樣計算,會不會又陷入某種倫理危機?

再來,風沙的舉動有沒有破壞排隊的公平?我跳號插隊有沒有違反正義?以講授正義聞名的哈佛哲學教授邁可.桑德爾(Michael Sandel)在近作《錢買不到的東西》書中,討論了賣黃牛票或花錢雇人排隊是否正義的問題。風沙和我之間沒有金錢交易,固然不適用,但同樣可以往源頭追問:排隊排到的順位,是可以自由處分轉移的權利嗎?或者「先到先得」是個鐵律?為什麼?

限於篇幅(或礙於才智),在此打住,也許適合排隊沒事幹的時候想想。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