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下)

友善列印版本

為什麼這樣的狀況會在台灣出現?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台灣人的價值觀。台灣主流價值觀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儒家價值觀。而中國經過了數千年的專制政權,儒家價值觀所鼓勵的觀點和所服務的政治體系都是符合專制政府的。

從小到大,台灣人被鼓勵的第一件事情是「乖」和「聽話」,「囝仔人有耳無嘴」,台灣的教育制度也不教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進一步的告訴台灣人:不能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不要踰越本份去要求長官。

孔子說:「君子有三畏:畏天命,畏大人,畏聖人之言。」(註40)。因此大部份老百姓相忍為謀,卻不知道政客和財團已經在背後瓜分大眾的利益;就算知道,也只會兩手一攤說沒辦法。千年來的專制政權讓台灣人們本能的保護自己:不要知道,不要去想,只要有個聖王出現,這個人自然會給人民們幸福的生活;只要公司老闆賺錢,老闆自然會多僱用員工,提高員工薪資福利,給大家更好的生活。

但是,台灣選了有道德的人當總統,台灣人的生活幸福了嗎?台灣的大老闆賺錢了,台灣的失業率有降低嗎?台灣人的生活水準有提高嗎?

台灣的社會就是這樣沈淪下去的。不問公平,不問正義,中產階級的保守觀念又自私的只想要自己好好的活著。這些主流價值認為窮人之所以窮,遊民之所以流浪,是由於他們不努力(註41)。至於政治,就交給那些精英,甚至要是有個有道德的聖人就好,這不是人民們的本份(註42)。

這些中產階級習慣於被媒體餵養,聽從那些大師與專家的「投資意見」,爭相投入股市,然後被抬轎的財團套牢;聽到不悅耳的真話就說是偏激,看到勇於表達意見的人群就說是暴民(註43)。

看看那些不投票的年輕人,或是那些在競選活動場合跟著呼喊口號的選民,究竟有誰曾認真的去了解和思考過候選人的政見?台灣已經是民主國家,而不是專制國家了。但大多數人仍不關心政治,不關心自己的權益,結果就是失去自己應得的待遇,失去自己應有的生活。

台灣理應要有轉型後的產業,而不是還在代工的企業;台灣的企業理應多重視研發,給台灣的人才發揮的機會,而不是以高工時壓榨員工(註44)。台灣的稅制應當可以縮小貧富差距,而不是擴大貧富不均(註45)。台灣的政客在考量政策時應該先想到投票給他們的選民,而不是那些給他們政治獻金的財團。這樣的台灣社會造成台灣的企業逐漸大型化,中小企業的比重下降(註46)。

近年來,經營中小企業的狀況更形嚴峻(註47)。這樣的結果造成階級流動更加困難。底層的人民就在高工時,低工資,高房價和高物價的狀況下被壓的喘不過氣,而在同時,財團藉由這些低廉的勞動力、減稅以及炒房等手段,在政府政策的鼓勵下一再的增加獲利,降低成本,並且用獲得的利益更進一步的主導台灣社會。如同圖一所示,台灣就此陷入惡性循環的死結。

但是因為大多數的人並不關心,新聞媒體也不斷美化環境,許多人仍舊不知道發生什麼事情。甚至大多數台灣人在工商團體和媒體的誤導下(註48),還誤以為是新一代的年輕人問題(註4950)。

事實上,許多台灣的年輕人已經看透這一點。在網路上,這些年輕人私下常稱台灣為鬼島;而且許多有能力的年輕人都已經轉往國外發展,並且已經有一片天了(註5152)。而在鬼島上的人,還是只能苦苦掙扎。

民主社會變成由財團主導的假民主,最該負責任的是誰?事實上最該負責的是台灣的人民。民主政治不只是人民作主,人民在作主的同時也負上了對政治的責任。但是民主政治裡集體投票的特性讓人民產生責任分散的效應(註53),容易出現「我這一票並不重要」的錯覺,轉變為集體冷漠。

如果大多數的台灣人忘記自己對政治的責任,懶得用自己的腦袋思考,受到媒體的左右,只隨著自己的感覺和喜好投票,就會給予財團和政客可趁之機(註54),更嚴重的甚至會失去民主。人民不經思考,不負責任的決定,將會使民主制度名存實亡,就像當年的德國威瑪共和國被希特勒粹奪取政權一樣(註55)。

解決之道其實不是沒有。只要大多數的人停止收看那些財團撐腰的媒體,在網路上尋找公正的新聞來源(如BBC中文網紐約時報中文網台灣公共電視等等),多利用社群網路取得其他資訊,有機會多多關心政治。如果要台灣人能夠明白,依靠好的領導人,不如依靠正確的制度(註56);如果更多人有思考能力,拒看台灣那些已經被財團綁架的媒體,媒體就會停止造神,開始往中立客觀的方向發展。

不過筆者對於這樣的發展持悲觀的態度。民主政治不只是民眾作主,民眾也應當為政治負責,而這與台灣主流的價值觀是有衝突的。台灣有太多問題是來自於自私自利,漠不關心的價值觀。價值觀造就了台灣人的思維和行為模式。只要價值觀不改,台灣的政治不會改,台灣的教育不會改,而台灣的社會就只能這樣沈淪下去。

 

● 註40:中国传统文化的冷思考

● 註41:我們為什麼要在乎遊民?

● 註42:走鋼索的民主

● 註43:所謂中產階級的省思

● 註44:HTC掰掰

● 註45:全民經濟與富人經濟

● 註46:台灣與日本中小企業發展變遷之比較研究

● 註47:每天倒閉246家,台灣企業 保不住消失中的朝夕?

● 註48:社會新鮮人抗壓性不足,2個月就快閃

● 註49:草莓族,或被犧牲的一代?─台灣的案例

● 註50:六、七年級生,你為何不生氣?

● 註51:沒有野心的台灣人

● 註52:找無人才真相!慣老闆給薪差 年輕人赴澳打工狂增十倍

● 註53:責任分散

● 註54:為自己而戰—淺談七年級生的政治冷感症

● 註55:趣谈何为真正的民主

● 註56:美國護士瑪麗發錯藥之後

關鍵字: 教育民主政治價值觀儒家財團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