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儒家
全球脈動
曾昭明
五月 16,2015
中國式「儒教自由主義」在希臘
一 21世紀初,「走出去戰略」寫入中國的「十五計劃」綱要;中國企業「走出去」,正式成為中南海的國策,已有超過十年以的歷史。從那個時候開始,中國企業走到哪裡,「新殖民主義」的爭議就走到哪裡。這其中,非洲的案例約莫是歐洲媒體爭論最厲害的地方。然而,如果歐洲人要思考「中國式新殖民主義」,其實不必遙望非洲,這個過去歐洲殖民主義的「原鄉」;歐洲人只需要轉過身來,看看自己的後院,看看希臘...
晏山農
3 月 22,2014
江宜樺:披著自由外衣的儒家法西斯
他是個好爸爸,是個好丈夫,是個好老師,也是個好學者。但當官後便走了樣,現在更證明了他是個極擺爛的行政首長。 外界常誤以為他是自由主義者,實際上,他只是「研究」自由主義的學匠,藏在他心中的卻完全是儒家那套修齊治平的封建思惟。另外,他也不是多元主義者,而是將「一元」隱藏地極為隱密的保守主義者。 凡此,在他當學者時可能還不是問題,通常他還展現出溫馨、...
文化研究
陳思墨
9月 08,2013
道德與權力
對於傳統知識觀的人們而言,傅柯的「知識即權力」或「知識/權力」的觀點是相當聳人聽聞的。傅柯的基進性在於他並不是主張知識可以帶來權力,也不是主張權力可以扭曲或壓迫知識,而是認為知識的本質即是權力、權力內在於知識,權力是生產性的,權力無所不在等等。即使這些觀點不易想像與理解,傅柯的論述在台灣的學術和文化界已經耳熟能詳。可是,道德與權力的關係是什麼?似乎很像知識與權力?在台灣還沒有很豐富的討論...
文化研究
雨蒼
8 月 04,2013
華人文化傳統的惡性循環(二)
(接續) 階級制度 有人說,民主的制度才能造就具有公民意識的人民;反過來說,專制制度就只能造就出具有奴性意識的臣民。專制講究的是一層一層的階級,因此階級在華人文化中扮演非常重要的角色。中國的政治制度在秦始皇時確立,以法家思維訂立;而教化的儒家思想,則在漢武帝時由董仲舒提出「罷黜百家,獨尊儒術」決定。 董仲舒之所以選擇獨尊儒術,恐怕是因為儒家思想大部份鼓勵不同階級,...
文化研究
林濁水
五月 13,2013
【鄉巴佬異藝錄】十一、李安勵志誌與反叛記
李安回答聽眾針對他的電影《與魔鬼共騎》的提問,無疑的是5月10日李安龍應台對話中最精采的一段。 5/10「我的時代和我」李安與龍應台對談。影像來源:Youtube 中國從一窮二白中崛起,如今成長速率還遠超過台灣,「拒絕西方模式,皈依儒家精神是關鍵」,崇拜中國巍然崛起的,幾乎這樣異口同聲。這透著古怪____儒家核心精神是反商,是不患寡而患不均,...
雨蒼
11 月 05,2012
台灣-被財團主導的社會(下)
為什麼這樣的狀況會在台灣出現?最重要的原因在於台灣人的價值觀。台灣主流價值觀事實上來自中國的儒家價值觀。而中國經過了數千年的專制政權,儒家價值觀所鼓勵的觀點和所服務的政治體系都是符合專制政府的。 從小到大,台灣人被鼓勵的第一件事情是「乖」和「聽話」,「囝仔人有耳無嘴」,台灣的教育制度也不教育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而君君臣臣父父子子的觀念進一步的告訴台灣人:不能要求別人,只能要求自己。...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Yuming
10 月 12,2012
回應與挑戰:對〈儒禍〉一文的一點見解
在〈儒禍:論四書成為高中必修〉(載於貴論壇2012/10/10 )一文中,作者對儒家極具批判性的思維,相當具有啟發性。我雖然同情的理解(empathy understanding)作者反對將《四書》列入高中必修教材的看法。但卻對他的論述與批評抱持某種程度上的保留態度。 作者在此文中對儒家強調個人道德,使得人治大於法治,治亂之分持續千載的現象有相當尖銳而擲地有聲的批判。其論述邏輯整體來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