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海領土風暴

友善列印版本

歐洲氣候專家預言,全球暖化導致北極融冰加劇,鄰近國家首當其衝,天候變化日益詭譎在所難免,野心勃勃的政客和商人則慧眼獨具,相信冰山消融的結果,反而可以為北極地區創造出新的航線,潛在商機無窮,未來歐洲國家橫越北極直抵亞洲的載貨郵輪,船期將可省去至少一半以上的時間。

同時,斯堪地那維亞半島居然因為北極融冰後的航線、漁產、油田利益顯得一副欣欣向榮。而利益之所在,衝突之所在:受到北極資源的誘惑,俄羅斯不斷在附近海域進行軍事擴張,極圈內的巴倫支海(Barents Sea),前幾年未必比遠在亞洲的釣魚台周遭和平,讓猶如身處世外桃源的挪威,三天兩頭就會有空襲警報,攪和人心不得安寧。

挪威和俄羅斯漁民經年累月衝突不斷,只要俄羅斯漁船入侵挪威海域挑釁,挪威邊防艦必定登船抓人,或者以遏止非法捕魚為由逕行扣留俄羅斯漁船,俄羅斯於是再向國際社會控訴挪威橫行霸道,於此同時,還藉故演習將滿載飛彈的戰鬥機沿兩國國界擦邊而過,挪威空襲警報便是為此而來。

2007年,俄羅斯以北極考察為名,出動深海潛水器,直探4000公尺深北極冰洋海底,臨走前刻意在現場留下一面鈦合金製的俄羅斯國旗,有意宣示那片海床屬於俄羅斯大陸延伸。此舉等於是對挪威侵門踏戶,挪威不得不也向歐洲各國大告其狀。

2009年俄羅斯揚言成立一支戰備精良的北極部隊,讓挪威人十分不安,因為那似乎呼應了俄羅斯「共青團真理報」2006年的預告:俄羅斯未來極可能和挪威在北海開戰。

另外,俄羅斯還覬覦位在挪威兩千公里外的斯瓦爾巴德(SVALBARD)特區,那是一處由極圈內數個島所組成,總面積台灣兩倍大的群島。

1920年一次世界大戰剛結束,各國之間內部一團混亂,無暇他顧,便協議把斯瓦爾巴德交由最鄰近的國家挪威託管,並在當地執行挪威律法,條件之一是承諾斯瓦爾巴德為永久非軍事區,所有立約國公民(包括挪威、瑞典、英國、法國、義大利、日本…等十八國),得不經挪威政府發予簽證,就在當地自由從事商業、生產活動或者進行科學研究,今天還搖身一變成了知名觀光勝地。

俄羅斯對北極地區躊躇滿志,近年有意重啟談判,重新議定斯瓦爾巴德的使用規範,明顯想解除挪威的託管權,並增加自身在斯瓦爾巴德的主導性。

此區具有蘊藏豐富石油的可能,甚至還有大量煤礦尚待開採,俄羅斯虎視眈眈一點也不奇怪。只是歐洲正為了歐債問題傷透腦筋,不想節外生枝,動見觀瞻的美國則暫採觀望,態度曖昧不明,斯瓦爾巴德主權案算是暫緩待議。

北極海域的場景或許和近來釣魚台衝突略有雷同,國與國之間的利益角力,繞過半個地球問題其實相去不遠。唯一的差別是,挪威和俄羅斯雖然都不乏堅定的愛國主義者,但他們卻從未糾眾到具有敵人符碼的店家裡「打、砸、搶」。

東方社會的談判傳統遠不及歐洲,動輒鼓動具有心靈缺陷的民族大義,很多是建立在相互辱罵的叫囂聲中,有時基於戰略、外交而來,相互練膽。至於頻頻翻閱歷史舊帳,反而只是凸顯自身對現下的無能為力,外交、主權事件搞到需要人民上街搖旗吶喊,某種程度也是對為官者聰明才智的一種否定。

相對地,挪威和俄羅斯在巴倫支海長達40年的紛爭,已於2010年獲得解決,雙方經過馬拉松式的談判,在劍拔弩張的外在氣氛下,終究劃定了海域界線,並相互承諾共同開發、技術支援。

挪、俄兩國巴倫支海風波落幕,暫居挪威的我便未再聽聞刺耳的空襲警報。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