倒閣是最佳出路

友善列印版本

馬總統鐵了心要鍘國會議長王金平,雖是國民黨內鬥,但招招重擊我國憲政法律的秩序。在此亂局,照說民進黨應順理成章成為批判意見的領頭羊,帶領民眾思考,透過既有的憲政手段來有效制止馬總統進一步破壞憲政。但除了個別黨員的單兵作戰外,民進黨中央卻完全被邊緣化,不是過於疏離,就是角色扮演錯誤,完全沒有章法。

事件發生之初只以國民黨宮庭戲視之,反射式的這裡罵罵,那裡唸唸,對曾勇夫當墊背更是幸災樂禍。要等王金平回國後,社會一遍擁王,才加強語氣發表稍具憲政高度的聲明;要再等到馬英九的支持度跌破10趴,才又高調揚言彈劾馬英九。其實大家心知肚明,彈劾案需三分之二立委連屬,根本不可能成案,何況成案後大法官會議的政治傾向也未必不利馬總統。

弔詭的是,相對可行的是發動倒閣,提不信任案,但民進黨不但不提,還深怕人民想起來似的。上次倒閣是一年前九月發動的,正當性其實可議,那時馬固然已亂七八糟,但閣揆陳沖並沒犯大錯,民進黨卻想以罷陳沖來教訓馬。最後是王金平全力固票,結果國民黨一票沒跑,民進黨以精神勝利法收場,說是要給政院警惕。但這次政爭閣揆江宜樺是首謀之一,本就該下台,而且是要鏟除調和鼎鼐的王金平,民進黨卻要放過這個機會。

根據憲法,不信任案需立院二分之一的立委同意通過,之後行政院長必須辭職,並得呈請總統解散立法院。因此,在票數方面,需要台聯親民兩黨的5票加上12名國民黨立委倒戈支持。若馬江已對王金平追殺至此,還無法發揮合縱連橫的遊說能力,說服王系立委支持,那民進黨的選民恐怕所託非人,要重新評估民進黨在國會的議事能力。

至於解散國會,或是藍綠立委不願出手的主要原因。理論上,解散國會的確是總統面臨倒閣時的武器,他可用解散國會做為威脅,畢竟重選對國會議員是個現實的挑戰,所以國會提倒閣案必須慎重評估民意。但我國不是內閣制,倒閣後不必一定要解散立院,全由總統做政治判斷。

以現在的氛圍,馬支持度9.2%,解散國會重選對馬而言高度危險。除了區域立委必須與馬劃清界線外,在這次馬以主席之便企圖開鋤不分區議長的教訓之後,除非馬辭黨主席,不分區倚賴的政黨票,就算不流向民進黨,也必然大量流出國民黨。新國會三分之二罷免門檻可能將不再是可望不可及,綠營應該求之不得。因此,馬絕不可能解散國會,這點藍綠立委似乎都不必擔心。

倒閣後最有可能的演變是,馬保持舊國會,只換掉江宜樺以平眾怒,繼續當他的總統,也算是馬可以接受的下台階。因此,倒閣其實是這次政爭最溫和也是最佳的出路了,社會成本最小,(如上所述,馬決不可能解散國會),民進黨也最可有所作為。如果成功,將是有我憲政史上第一次倒閣,馬受此大辱,黨內一定產生變化,黨籍立委未必會忌憚將來的提名問題,民進黨不必未戰先敗,先設定一定拉不到足夠的票數。 如果一年前陳沖該倒,請告訴我為何更加惡劣的江宜樺不該倒?

藍綠的政治人物不乏法政的高材生,但完全沒有政治的現代感,政爭還是停留在勤王、押寶、喊話、表態,這種宮廷鬥爭的喬段。如今國民黨內殺紅了眼,民進黨卻也惶惶終日,患得患失,甚至還動輒得咎。其實只要找出憲政上清楚的邏輯,以符合科學操作型定義的步驟去實踐,就是解決政爭的最佳辦法。因此,現在民進黨在立院要做的,不是做海報寫標語在議場鬧,而是放下臉、捲起袖子,去運作12名國民黨立委倒閣,鞏固台聯親民兩黨的票,依憲法削弱馬的力量。馬戲團式的抗爭,偶爾為之還可,但什麼也拿不到。再這樣僵下去,最多就是再25萬人上街包圍總統府,馬自動把江換下來。結果可能和倒閣一樣,但民進黨一點功勞也沒有,還是一名路人甲。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