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日晷之南
友善列印版本
作家、翻譯家,著作與翻譯作品有數十冊,例如《菩薩有難》、《來信》、《戰爭時期日本精神史》、《親美與反美》、《編輯這種病》等等。
友善列印版本
所有文章
邱振瑞
2019-06-25
【日晷之南】迎向愛情的風浪——德田秋聲
文學經歷 進入明治後半期之後,文壇追求新文學的風潮正盛,德田秋聲仍然不受其影響,遵從其淳樸的天性和文學風格,朝著自我挖掘和探索自身生命意義的道路前進。明治41年8月,他發表短篇小說〈生產〉,收錄於該年9月出版的《秋聲集》,更加確定自己的文學風格。其中,於同年10月至11月,在《國民新聞》連載的小說〈嶄新的家庭〉令讀者印象深刻。 當初,正是夏目漱石的門生——...
邱振瑞
2019-06-18
【日晷之南】詩與權力的重要性
對每個統治政權而言,所有與國家政策和社會主流觀念牴觸的思想言論,乃至大眾出版物都被視為危險的對象,進而打壓查禁和銷毀,甚至將這些反體制人士關進牢獄,以示懲戒(殺害)來突顯自身的權威和政權的合法性。 因此,我們若把歷史視點拉回到明治、大正、昭和時期,同樣可以看見這些無聲中的殺伐拑制,給詩人、作家和各種主義的信仰者帶來多大的壓迫。質言之,生活在這樣的時代狀況下,不僅異議者的人身安全受到威脅,...
邱振瑞
2019-05-27
【日晷之南】折衷主義的創造——岡倉天心
如果我們以法國政論家、經濟學家普魯東(1809-1865),在1843年出版《秩序在人類中的創建》這本近六百頁的大書與之譬喻的話,那麼其進行社會改革和打破舊有秩序的思想,似乎可運用於使日本畫起死回生的三大師:恩內斯特.費諾羅薩、狩野芳崖和岡倉天心身上。尤其是,岡倉天心這位時代的巨人,值得一書。因為他在藝術領域卓然有成,充分體現折衷主義的智慧,進而奠定了日本近代美術發展的重要基礎。...
邱振瑞
2019-05-14
【日晷之南】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下篇)
往前閱讀: 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上篇) 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中篇) 江戶川亂步 正如前述,許多日本作家想盡辦法最後仍然沒有戰勝截稿時間,而成為稿債的逃兵,受到經濟收入和自我良心的譴責,有的作家因此變得裹足不前,發誓再也不幹這種苦差事,不如改行來得痛快。然而,寫作本身和作品完成所帶來的心理滿足,終究輕易就能擊退這種沮喪時的想法,說它是虛榮心並不為過。...
邱振瑞
2019-04-29
【日晷之南】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中篇)
往前閱讀:【日晷之南】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上篇) 由此看來,並非所有著名作家或大學教授都能頂住截稿壓力,順利克服這個心理障礙。本名內田榮造(1889-1971)的內田百閒,是個小說家和隨筆作家,他出身良好的家庭環境,自舊制第6高校畢業後,考上了東京帝大德文科,亦是夏目漱石的得意門生。由於這個文學機緣,他與芥川龍之介、鈴木三重吉、小宮豐隆、森田草平等作家頗有交誼。1917年,...
邱振瑞
2019-04-07
【日晷之南】作家的還魂丹——截稿時間(上篇)
對於作家(包括廣義的寫作者)而言,無論他們接受委託抑或契約綁定撰寫文章(小說),無疑都是意義非凡的勞作。以往的經驗指出,透過這種有償的勞動付出,作家的寫作技巧得以日漸精進,經濟狀況得以改善,為個人和家庭帶來極大的貢獻。只不過,作家(作者)們要完成這樣的任務,並沒想像中來得容易。他們同樣要克服諸多的挑戰——緊張、焦慮、惶惑,失眠、胸悶、胃痛、自我厭惡、心律不整、妄想幻聽的折磨。有的作家情況更慘,...
邱振瑞
2019-03-26
【日晷之南】責任的界限——西田幾多郎
近幾年來,我由於寫書和閱讀的需要,購入了一批日本近現代哲學家的評傳,不過一時消化不了,只能先通讀自己感興趣的篇章,留下基礎認識,形成問題意識,日後再提出疑點探究下去。在這些哲學家的評傳中,聲譽卓著的《西田幾多郎》,自然是研究(批判)者無法繞開的命題。令人驚奇的是,在諸多支持和反對陣營中,有兩部評價截然不同的論著:《西田幾多郎の姿勢 戦争と知識人》(上田高昭 中央大学出版部2003);《京都學派...
邱振瑞
2019-03-10
【日晷之南】揭開意義的面紗:大江健三郎
探討日本語的本質,以及其延伸的文化要義,進而考察其歷史的演變過程,是一件令人又愛又恨的事情。因為這表明你必須具備諸多條件,至少應具體考古學家的堅定毅力,語言學家的慧眼博識,否則很可能在半途上,你就困陷在日本語的無垠沙漠裡,再也走不出來,成了「砂丘之中」的永久居民。 正如大江健三郎的《定義集》書名一樣,我們要全面概括他在著述中隱含的政治思想,以及更多關注的文化議題,...
邱振瑞
2019-02-25
【日晷之南】哲學譯詞的嘆息
對沒有受過古文訓練的現代人而言,閱讀古文如同看到天書一樣,任憑你的想像力多麼豐富,有偏財運的加持,最後恐怕都很難得手。簡單講,你必須徹底學習古文的文法,不可自以為是,更不可擅自偷跑,否則最終只會把自己困在無明的深淵裡。以我的情況為例,我雖然看得懂現代日文,但遇到日本的古文,彷彿看到大軍壓境一樣,平時我再怎麼好勝倔強,這時都得恭順地搖旗投降了。換句話說,這時我若想擺脫閱讀古文的困境,...
邱振瑞
2019-02-13
【日晷之南】如果斯賓諾莎通靈
最近,日本NHK的「100分de名著」讀書節目中,請來斯賓諾莎的研究者,分成幾集解析斯賓諾莎的哲學生涯,我看了幾集之後,正好觸動了我閱讀斯賓諾莎的回憶,屬於透過日文媒介與之交會的經驗。 眾所周知,在西方哲學史上,斯賓諾莎(1632-1677)的命運是極其罕見的。首先,他作為一個理性主義者,離開了猶太人的身分,卻又自願與世界相隔絕,將自己置身在清醒而孤獨的狀態中。不過,...
‹ 上一頁
1
2
3
4
5
6
7
下一頁 ›
專欄作家
邱振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