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陳威臣
7 月 25,2019
【鐵份補給】日本規模最大的路面電車系統——廣島電鐵
近幾年輕軌(路面電車)的議題在台灣很夯,不管是前瞻基礎建設計畫,或是高雄與淡水輕軌的陸續通車,都讓國人有了全新的交通體驗,畢竟在過去台灣並沒有輕軌系統。 早在1930年代,台北市便有興建路面電車的計畫,當時規劃了四條路線,卻因市會(現在的市議會)的反對,認為太過花錢而作罷。不過在日本本土,這項古老的交通工具,自京都市電在1895年通車以來,至今已有百餘年歷史,...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葉國豪
8 月 21,2019
論當前香港「反送中」運動的性質
反《逃犯條例》修訂(「反送中」)運動進入八月後有明顯激化對抗的趨勢,原因無他,始自7月29日北京港澳辦以「止暴制亂」表態支持強力鎮壓所致。現在香港警隊極不受市民信任,特區政府繼續忽視主流民意、倒行逆施,企圖以減稅、派錢等經濟手段解決政治問題,可謂進退失據。因此如何界定當前「反送中」運動的性質,不僅是一個在認識論上的澄清,也有助於我們判斷抗爭未來的走向與可能結果,有其重要性。 一、...
電影戲劇
林志都
12 月 03,2019
Mi casa no es tu casa:由「鋒迴路轉Knives Out」看美國的族群變化寓言
在阿根廷作家Julio Cortázar 1947年首次見刊的短篇故事「La casa tomada被占據的房子」裡,無名的主角兄妹住在一間祖傳的老房子中,靠著祖產過活,與世無爭,直到一連串的噪音顯示一群入侵者侵入了房子。兄妹兩人不敢與這群他們兩人自始至終都未親眼看見的入侵者衝突,而只是逐步撤退,將一間又一間的房間放任讓噪音佔據,直到最後不得不逃出房子。 對於這篇故事的涵意有許多種解釋,...
書評書介
蔡烈光
12 月 08,2019
《陳年往事話朱家》: 朱點人被槍決之後
「我嫁給朱點人的長子, 渡過漫長艱苦的日子……」 朱點人從沒想過,他的後代,由於他的遇難,都成了美國人。 朱點人,是台灣日治時期的知名作家,於一九五一年被國民黨政府槍決,此後家人遂墮入被國家機器監控,被親友指點、疏離的困境,直到遠走美國,才漸漸找回自己的人生。 作者身為朱點人的長媳,陪著朱家走過這段外人無法感同身受的甘苦歲月,在移居美國三十七年之後,她開始在臉書發表這段過往...
文化研究
咻子
12 月 11,2019
【日本想想】東京秋日的經典風景:關於「銀杏」的4個秘密
每到秋季,東京就會染上一片紅中帶黃的溫暖氣息,除了旅人熱愛追逐的艷紅楓葉,鵝黃的銀杏也盛滿了東京各個街角,只要抬頭就是風景。你知道銀杏有什麼秘密,東京又為什麼有那麼多銀杏嗎?以下就一一介紹關於銀杏的4個秘密。 秘密一、活化石「銀杏」,可活3,000年? 銀杏不只漂亮,更是一份堅韌而悠長的存在。銀杏是一種落葉喬木,隸屬裸子植物銀杏門,它也是這項分類的唯一物種,其他的「夥伴」...
國防外交
陳威臣
1 月 03,2020
【鐵份補給】黑鷹系列直升機在台發展史
2020年的1月2日,是一個令人悲傷的日子,一架隸屬空軍救護隊的UH-60M黑鷹直升機,在執行參謀總長春節慰勉行程時,不幸在新北市烏來山區迫降墜毀,造成8死5傷的事故。 其中參謀總長沈一鳴上將,以及其他數位高階軍官殉職,令人深感悲痛,畢竟一名優秀軍官的培養,絕非金錢可以衡量。而執行任務的UH-60M直升機,編號為933,是國軍在2018年7月20日接收,機齡僅有一年半,...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許毓良
2 月 03,2020
《光緒十四年》: 血腥與仇視的「開山」戰爭
德國歷史學者Albrecht Wirth曾評論清末臺灣最後十年的歷史,他認為雖然原住民數起叛亂被壓服,但他們仍保持山區陣線,使得中國人(官民)無法突破。而且每次亂事都是數以百計的中國人突遭屠殺(獵首)開始,漢番雙方互相畏懼與嫌惡,彼此間的戰爭也極盡殘忍之能事。 講到戰爭,泰雅族擅用火槍的本事不能不提。對於泰雅族使用火槍的研究,首推日治臺灣「蕃通」森丑之助(1877-1926),在他的大著《...
文化研究
,
電影戲劇
蔡亦竹
2 月 19,2020
《國際橋牌社》:有記憶的台灣人,才站得起來
台灣人很優秀,但是我們常常搞錯很多事。 我們當然優秀了。西邊有個勢力龐大的惡鄰居結果我們還好好地活到現在。我們搞錯的事當然也不是什麼國家存亡的重大決定,而是在決定我們作為一個地球村成員時,我們要呈現什麼樣的「台灣人」樣貌在世界面前。 我們常常羨慕日本,有強大的文化底蘊。許多人看著每年日本上映的大河劇,感嘆為什麼我們只有八點檔鄉土劇可以拿來當梗。...
文化研究
陳威臣
3 月 12,2020
【鐵份補給】一代名車,東海道新幹線700系引退
今年(2020年)二月開始,武漢肺炎不斷肆虐日本,不但造成全境高達574例確診(3月11日下午五點為止,另有鑽石公主號696例、撤僑專機14例),許多活動也被迫取消。 其中最讓鐵道迷難過的,就是原本將在3月8日舉辦,由東京出發前往新大阪的東海道新幹線700系的引退Last Run活動。當3月1日行駛完團體列車之後,東海道新幹線的700系就將在3月8日執行最後一趟任務,由於是告別之旅,...
文化研究
邱振瑞
4 月 19,2020
【日晷之南】文學之神的安排——森鷗外
正如諸多研究者指出,當我們論述日本近代文學的發展史,必定要將森鷗外(1862-1922)的文學歷程置於日本近代史的視野裡,否則就不易找出這條主線。然而,要面面俱到評述森鷗外的思想作品,本身就是一種艱難的挑戰,因為不論對其語言(明治時期的文體)或者卷帙浩繁的存在,都足以讓好奇者望而卻步。 已故著名日本文學家唐納德.基恩在其《閱讀日本文學》評論集中,就曾提及他面對森鷗外文學的尷尬境地。...
‹
…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