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李柏毅
3 月 20,2013
賣雞排,錯了嗎?
博士生賣雞排的新聞剛出來的那天,正好我和朋友在吃飯。我朋友問我有什麼看法,老實說我心裡沒什麼意見。但身為受高等教育訓練的份子其中之一,我想這個問題還是值得我仔細想想。 博士生能不能賣雞排? 每個人應該都可以選擇自己想過的生活、工作吧?為什麼一定要因為一個人的學歷、專業、經歷等背景因素,去規定一個人應該做什麼,...
張紹中
4 月 22,2013
【時事想想】反叛價值的價值:看PSY《Gentleman》MV的語言遊戲
PSY在江南Style的MV取得空前的點閱數字後,推出了下一支單曲和MV:Gentleman。推出80小時點閱人數破億,各界反應激烈,這部MV真是「成績斐然」: 1.被南韓國營電視臺KBS禁播,理由是MV一開始踢開三角錐是破壞公物(算常見的理由,其實南韓當地的電視臺相對保守) 2.被首爾市議員批評說在韓國最大的圖書館裡跳舞違背公共秩序 3.遭致低俗、不雅的批評...
文化研究
Mattel
6 月 15,2013
【週一想想】數字台灣:從BBS到WWW
今年春節前夕,有網友在臉書上預言大家的春節假期活動是:每天都在滑手機螢幕。的確,在台灣,隨處可見年輕人滑著手機螢幕上網路,顯見網路普及率之高,已讓台灣人的生活與網路綁在一起。網路有多重要?以現在台灣便宜行事的電子媒體為例,如果把台灣網路關閉,這些電子媒體應該就沒什麼新聞可以報導了;因為這些電子媒體,都是上網路找影片、抄新聞。 表一是台灣自1996年到2012年6月的「經常上網人口」...
主權兩岸
林濁水
6 月 21,2013
【鄉巴佬異藝錄】二十一、港台命運共同 認同不同
香港大學民意研究計劃常年做香港人對各地人民和政府好感度的民意調查,去年6月公布了一個報告很令台灣人受寵若驚。因為報告說,香港人最有好感的第二名的是台灣人民,好感的程度高達57%,只輸給新加坡人,甚至比香港人對自己好感程度51%還要高。 台灣真的好到這樣令香港人喜歡嗎?根據香港大學6月份公佈的調查,2011年香港年平均國民所得以35490美元大幅領先台灣20690元 ,...
司法人權
林濁水
8 月 29,2013
【華山論劍】召開國是會議 進行憲政改造
1990年代是狂飆的年代,狂飆的並不只是街頭運動議場抗爭,還狂飆「修憲」。1991到2000十年間共飆了6次修憲,平均不到兩年就飆一次,真瘋狂。六次修憲主題是這樣: 一、1991,通過國會全面改選依據,終止萬年國會;二、1992,總統與國大代表任期改4年,監察院去民意機關化,3國會變雙國會;三丶1994,總統直選;四、1997,涷省,取消閣揆同意權;五、1999國大改為比例代表;六、...
國防外交
楊虔豪
8 月 31,2013
【首爾想想】台韓斷交21週年:改變對韓思維的時刻
編者註:甘比亞宣布與台灣斷交,台灣上下一片震撼,顯然毫無心理準備。【首爾想想】楊虔豪在今年8月24日與30日刊登的兩篇專欄文章,回顧當年台韓斷交的情況,值得再度思考。本篇文章首度刊登於2013年8月30日。 上週本人所發表的「台韓斷交21週年:台灣外交的反思與批判」一文在網路上引發熱烈迴響與轉貼。事實上,在斷交第18年與20年時,我都曾撰寫過專文,在個人網站與報紙上發表後,點閱量皆高居不下...
胡元輝
9月 05,2013
【時事想想】降薪可以,但不要把公視也弱化了
報載,文化部已擬出最新的公共電視法修正案,擬將公視董事長薪資調整為無給職,表面上看起來只是一個個人薪資的調整,實質上卻可能牽動公視的治理機制。此種改變若無完整的公視治理政策作為基礎,不僅毫無實質意義,甚至可能危及公視的獨立性,不可不慎。 現行公視法規定,董事長為專任有給職,董事為無給職,開會時支給出席費。換言之,整個董事會只有一人為專任,但董事會的功能與職責卻不可謂不重,...
文化研究
,
音樂藝術
,
休閒育樂
林勝韋
9月 25,2013
流行音樂可否傳達社會正義價值?──由五月天〈入陣曲〉談起(下)
以音樂作為思想武器,五月天想達到的目的有四: 1.讓最多人聽到、看到。 2.讓不關心這些議題的廣大歌迷能開始關心(這應該是最重要也最實際的目的)。 3.當被指控的時候,能夠在歌詞裡找到足以擺脫的解釋空間(也就是蝙蝠俠與蘭陵王的故事背景)。 4.為關心議題的人出一口怨氣,並由此擴大閱聽群,作為下階段傳播思想的群眾基礎。 為了讓更多人聽到、看到,「寄身」...
Mattel
11 月 11,2013
【週一想想】媒體台灣:心病蔣友青與失心病媒體
蔣友青在臉書上「恐嚇」美國學校,遭到檢方聲押,後來以八萬元交保。消息一出,果不其然,新聞媒體守候在蔣家兄弟門口,又開始一窩「瘋」地追逐「新聞」了。 相較於我們熟知在1970年代出生的蔣家第四代蔣友松(蔣孝武子)、蔣友柏(蔣孝勇子)、蔣友常(蔣孝勇子),1990年才出生的蔣友青(蔣孝勇子),23年來的青春和兩蔣幾乎扯不上關係;但因為蔣家後代的名號,讓媒體很有興趣地追逐著他,也因此,...
蔡亦竹
12 月 28,2013
【時事想想】燃燒的聖堂----日本的靖國神社問題
世界上,應該很少有像日本東京靖國神社這樣,會引起國家規模爭議,但爭議的原因卻是「政治」的宗教設施了。簡單來講,中國、朝鮮(南北都一樣)和在台灣的一部分人士以外,似乎很少國家對靖國問題有這麼大的反應。日前日本首相安倍晉三再次參拜靖國神社,果不出所料,一堆「軍國主義復活」之聲,果然又此起彼落。 簡單來說,很多人對靖國神社的看法,就是「軍國主義的象徵」。不過很有趣的是,那為什麼「忠烈祠」...
‹
…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