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沈昆賢
10 月 10,2013
爆炸案與學運傳統:柏克萊的今與昔(上)
柏克萊大學這個符號,究竟代表著什麼傳統? 若是對美國歷史稍微了解的人,應該都對柏克萊乃至於整個舊金山灣區在60年代末的民權、反戰,與學運文化中扮演的角色不會陌生。承襲著這個左派的、「嬉皮」的傳統,柏克萊一直被視為是反抗性十足、前衛,而有影響力的(我曾聽過有位住在相對保守的亞歷桑納州的同學在考上柏克萊之後,被祖父母問說:「那不是個道德敗壞的嬉皮集中營嗎?」)。...
主權兩岸
洪榮一
10 月 12,2013
房裡的大象:台灣的戰略重要性
美國在台協會台北辦事處前任處長司徒文 ( William A. Stanton) 2013年10月11日在台北以〈台灣戰略地位的重要性 (The Strategic Significance of Taiwan)〉為題發表公開演說。 除了耳熟能詳的經濟發展與民主轉型,司徒文由地緣戰略 (Geo-strategy) 的視角再出發,針對台灣位於第一島鏈中間的特殊戰略位置,重新描繪了「...
全力中年
10 月 23,2013
【時事想想】圈圈叉叉圈圈,香蕉你個芭樂
新聞連結: 立委索中國首長來訪資料 移民署將省份姓名打「○○」 怪事年年有,今年特別多。民進黨立委要求移民署提供今年中國省級官員來台參訪資料,移民署交給立委的資料,卻以個資法為由,將所有省份、姓名都打上「○○ (圈圈)」。最扯的是,明明移民署網站上就有完整資料,這打臉還打得真響。 自80年代中後期「民X黨」「X進黨」之後,失傳已久的圈圈叉叉,在2013年重現江湖,...
新一
10 月 31,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讓鞋子多飛一會兒吧!!
面對鬼見愁級別的全台共業馬邦伯,除了讓鞋子飛之外,幾乎束手無策。雖然,馬邦伯意外地驅動全台「公民運動」行業的蓬勃,但說實話,這些年「公運」所達致的實質成果,卻寥寥可數。縱連,25萬的愛乾淨白T大公民,在面對馬邦伯的晃點之時,也只能徒呼負負,莫可奈何。 然而,最近馬邦伯頭上「空飛的鞋子」,除了增添小民苦悶生活中的樂趣之外,隨時從天而降的鞋子,卻弔詭地引出某種「砍斷馬邦伯頭顱」之效用。...
張瑜庭
11 月 02,2013
文化紅樓 vs. 情趣紅樓
最近有一位台北市議員指出西門町的紅樓是一座百年歷史標的,富有文化氣息的三級古蹟,但是竟有附近的店家販賣情趣用品,還在店門口擺放各式促銷廣告,市府竟放任古蹟「染黃」、破壞國際形象,應介入管理。 我們可以從幾個面向來談談這位市議員的「指正」。 第一,紅樓一直都扮演著娛樂觀眾的角色,從京劇、相聲、越劇、電影到1970年的二輪片、色情小電影等,這些項目不論雅俗都真實存在這棟紅樓其中,...
杜弘毅
11 月 11,2013
你不能不知的《台灣關係法》 (上)
前言:本文內容均非原創。筆者從沒上過密蘇裡艦與日本簽訂條約,也沒幫蔣介石總統照過相,更沒有替美國政府草擬台灣關係法。以下資料早在二戰結束後就存在,並且已獲得廣泛民間團體、學者、以及政府的討論,筆者將資料細心彙整,再次呈現於大眾。 第一章:台澎人民擁有台澎的主權,但台澎不是也不屬於任何一個主權國家 不管你今天認為台灣是獨立的國家,又或你認為中華民國早已是個獨立的國家,...
杜弘毅
11 月 12,2013
你不能不知的《台灣關係法》 (下)
第四章:金馬是中華民國領土,難道台澎不是嗎? 那我怎麼會有中華民國身分證? 你是你爸生的,你的中華民國國民身分就是從你爸傳下來的。至於你爸是不是你阿公生的,這要問你阿嬤。 言歸正傳。 對於當時所謂的200萬外省族群,情況較為簡單。自 1912 年以降,這些人就身為中華民國國民,代代相傳至今日。 至於當時所謂的600萬本省族群,情況就明顯錯綜複雜。 1945...
林濁水
11 月 12,2013
【鄉巴佬異藝錄】政治覇凌VS.溫柔抵抗——張懸台獨宣言?(上)
一、誰「偽裝了小清新」? 張懸「偽裝不了小清新」,文化霸凌英國陸生,中國鄕民這麼說。其實,張懸反而正好是以典型的小清新風格溫柔地抵抗了一下愛國陸生的政治霸凌。張懸發表了「台灣獨立宣言」?其實張懸是提倡了獨立精神,但那獨立精神不是別的,正是小清新標榜的人當從集體主義走向個體獨立的精神。 英國陸生批張懸違背了音樂「No politics」的精神,說「這麼敏感的話題你私下愛怎麼說怎麼說,...
政黨政治
Mattel
11 月 18,2013
【週一想想】特權台灣:假如我是真的
在澳洲,有個好朋友的親戚在山東臨沂當官。有回,他去山東探訪親戚,來到親戚家,發現這親戚的廚房和整個社區的其他住戶不一樣,原來廚房是特別增大的違建。那天,剛好來了一位城管官員拜訪。 城管說,「報告局長,最近老是有人來檢舉局長家的違建。」 這位親戚問,「那要怎麼處理?」 城管回答,「局長放心,就算他告到死,也沒人理。」 這種特權,在台灣是不是也似曾相識?...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
中國問題
陳博志
11 月 19,2013
更多的競爭不必然造成更大的進步
「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在台灣深入人心。因為過去我們有太多不會受到競爭的特權事業,它們在利用特權謀利的同時,卻沒有明顯的進步,而讓人民相當反感,所以「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常被拿來做為廢除特權的重要理由,也因而深入人心。 現在我國這種特權事業已經不多,大部分產業都須面對相當程度的競爭,「有競爭才有進步」這句話變成常被用來支持對外國的開放,甚至有暗中變成「競爭可促成進步」或「...
‹
…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