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吳國玄
12 月 02,2012
台灣電影的無可取代
金馬獎頒獎典禮已經過了好幾天,今年話題仍餘波盪漾。我不是專業影評人,也不是電影工作者,僅以一個關心金馬獎與台灣電影的普通觀眾立場,寫下感想。 提高台北電影節的規模 金馬獎雖然是在台灣舉辦,但定義上其實是所有的華語電影,都可參賽。除了中港台三地,也曾出現新加坡的《我在政府部門的日子》、產地澳洲的《意》,角逐金馬獎。而全片主要以南島語系語言為主的《賽德克巴萊》,也以「...
媒體觀察
羅毓嘉
12 月 03,2012
抗爭要有禮貌,與一句髒話
近日鬧得沸沸揚揚的壹傳媒易手案,中研院人社中心研究員施俊吉先生一語道破:「併購壹傳媒的動機,不在經濟,而在政治利益。」因此,反對壹傳媒易手,重點在捍衛全民的政治利益,不讓單一媒體集團主導國內言論市場流通自由度的戰鬥。是捍衛兩岸繼續維持現狀的戰鬥。是捍衛多元化主張傳播權的戰鬥,更是捍衛言論自由,使之不隨著一家媒體巨獸的獨大而化為烏有的問題。施俊吉先生說,這是台灣的民主社會能否續存的問題。一句話--...
文化研究
周盈成
12 月 03,2012
【週一想想】奇怪的日行一善
幾年前我在瑞士時,有次去郵局,才進門抽了號碼紙條,一位先生走過來,把他手裡的號碼遞給我,說他有事得走不能再等了。我愣了一下說聲謝謝,收下。 這市中心的主要郵局雖有十多個窗口,但繁忙時顧客川流不息,抽號之後也可能等個十幾分鐘。陌生人這隨手助人的善行,大約可以幫我省一半的時間。 但且慢,這算是善行嗎?並沒有跡象顯示我特別緊急或需要幫忙啊,事實上我總覺得去交貴死人的房租這種事不必急...
賴怡忠
12 月 04,2012
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與中東情勢
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人民在聯合國獲得重大勝利:聯合國大會議決將其身分由「非會員觀察員實體(entity)」提升為「非會員觀察員國家(state)」。這個身分的變化形同聯合國已經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除了不能投票外,聯合國其他開放給「國家」參加的會議巴勒斯坦都有權參與。 雖然這個決議無從使以色列退回其1967年前的邊界,但是巴勒斯坦可以利用像國際刑事法庭(ICC)...
全球脈動
董思齊
12 月 05,2012
韓國總統選情關鍵:「397世代」投票意願(下)
2002年和2007年的前兩次韓國總統大選,若觀察年齡別投票率,可以發現年紀越年輕的選民,投票意願越低;年紀越長的選民投票意願較高。這代表,民調上支持度並不能完全轉化為選票的得票率。 為何年輕人不願意投票? 然而,若問「397世代」這一群人不願意參與投票的原因時,我們可以發現其原因中有約74%是與「政治」有關的自願性不投票;而有約25%...
盧斯達
12 月 05,2012
妾婦劇文化與香港電視生態
怪不得香港的如此自虐的、也怪不得香港的氣氛是如此消沉。七百萬人只看一個免費電視台,叫作無線電視。另外的亞洲電視,收視多次錄得零點。無線電視每晚就陪伴下班的香港人,好像家人一樣,又是一發抽了二、三十年的鴉片,一式一樣、但又欲罷不能,難捨難分。 這個電視台一天到晚的播,就是最好的洗腦工具,尤其是對於教育程度不高的人、以及毫無防備的小朋友。二三十年來,無線電視的電視劇題材,針對主婦、高度重覆,...
媒體觀察
廖偉翔
12 月 05,2012
面對媒體巨獸,我們應奮起抵抗
這幾天媒體製造出來的「禮貌」喧囂,千萬不要模糊了媒體壟斷的真正問題焦點。 壹傳媒股權交易案的買家浮上檯面之後,由青年學子發起的「反媒體巨獸青年聯盟」,在行政院外冒雨靜坐,要求陳沖院長出面說明。這些行動在不被主流媒體所報導的艱困情況下、外媒如BBC卻詳實記錄,在在顯示媒體巨獸即將到來,已產生了寒蟬效應。 難能可貴的是,...
胡淑雯
12 月 08,2012
鷹爪犬牙?還是麥田捕手?
「鷹爪犬牙」是一個醜陋的詞彙,當大作家以這樣的字眼,攻擊「發怒的學運青年」,身為讀者的我,感到無比的陰冷、恐怖。在聯合報與大作家的「合奏」中,暗藏了某種巨大深沉的惡意,那 是對青年理想主義的惡意。這樣的惡意來自傲慢。傲慢因無知而頑強。這當中最頑固可笑的是,將學生比做「紅衛兵」:這是對「文化大革命」的無知,或者更陰險的,借用媒體「以抄寫代替採訪」的惰性,煽動大眾的恐懼,將學生塑造成可怕的小魔鬼...
吳介民
12 月 09,2012
高調道歉,作為一種公民態度
陳為廷在12月7日的 「道歉」,8日的蘋果投書,顯現他的誠樸。 但因他的道歉是 「高調道歉」,他反抗體制的態度不妥協,給這個國家機器、製造新聞的媒體、偽善的社會,重重的一巴掌。 是的,這一巴掌已經穿透 「禮貌」,而直指體制的核心。 民主社會要避免落入媚俗順從(conformism)的陷阱,需要有 刺耳的 「聲音」(voice) 這聲音,激情抒發...
主權兩岸
陳清泉
12 月 10,2012
兩岸和平的地理學
胡錦濤在中共十八大會議上,重申推動和平統一,在「九二共識」的基礎上,「建立兩岸軍事安全互信機制」和「達成兩岸和平協議」。這絕不是和平的糖衣,而是毒藥。 馬英九政府始終認為經濟合作架構協議(Economic Cooperation Framework Agreement, ECFA)可強化經濟合作、拉近兩岸距離、建立互信機制,先經後政,則和平指日可待。問題是,臺灣片面期待的和平,...
‹
…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226
22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