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熱門文章
主權兩岸
徐子軒
10 月 06,2012
中國人願意學習台灣民主嗎?
自2008年馬政府上任之後,開始了一系列對中開放的政策。根據馬政府的邏輯是透過交往(engagement)經略中國,也有人批評ECFA是扈從(bandwagoning)之始。暫且先不論這些思維是否合理,或只是意識型態的產物,筆者發現,四年下來帶給台灣的,是一波新的中國熱。 這波中國熱之炒作,有別於中國改革開放初期聚焦於經濟利益,而是由內外交互作用產生,想要更了解中國的動機:...
教育文化
,
電影戲劇
,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吳國玄
10 月 06,2012
《姊妹》:室外廁所與基本工資
取材自同名暢銷書的電影《姊妹》(The Help),是一部涵蓋種族、女權、階級議題的電影,並透過輕鬆詼諧的方式來呈現這些沉重議題。主角配角表現皆精采到位。最近基本工資議題延燒,讓我想起片中反派角色:希莉。 希莉在片中壞事幹盡。她待人刻薄,連親生母親也不放過;她不願幫助窮人,聲稱不借錢給幫傭是對她好;她種族歧視,蓋室外廁所致力於落實完全的種族隔離;她謹守家庭價值,為鎮上少婦結婚生子的領頭羊。...
主權兩岸
楊憲勲
10 月 06,2012
從台灣原住民觀點思考釣魚台問題
歷史是沒有「假如」的,但是思考「假如」會很有趣。 自從2010年9月7日釣魚台列島中國漁船衝突事件發生以來,釣魚台問題再度被炒熱了。檢證過到目前為止台、日、中三方的政府與學者們關於釣魚台主權的主張,發現其中缺少了來自台灣原住民觀點的思考。 在1624年中國的明王朝與荷蘭之間擧行的澎湖島休戰協議裡,明王朝對荷蘭表明了台灣是無主之地的見解,勸荷蘭領有台灣。...
林深靖
10 月 08,2012
臉書:賈伯斯與德瑞莎合體?
全球最大社群網站「臉書」5月於那斯達克掛牌上市之後,原以為會在華爾街刮起一陣網路新貴旋風,詎料後市不如預期,6月以來跌幅逾30%。 根據路透與市調公司易普索(Ipsos)合作調查的結果,80%的人從來不因為臉書廣告而消費相關產品或服務,許多使用者花在臉書的時間也隨新鮮感消退而減少。「新世代網路基金會」執行長卡普蘭(Daniel Kaplan)甚至預言,臉書很可能在10年之內就會消失...
劉韋佐
10 月 08,2012
同志與政治──請勇敢表述對同志議題的看法
如果說臺灣在亞洲國家當中以「自由開放」、「民主人權」等價值自豪,但在面對同志議題時──尤其是政府官員、立委等政治人物──這些價值卻似乎是被忽略的。 就亞洲國家來看,同志在臺灣的能見度與接受度是比較高的,例如,台北的「晶晶書店」是亞洲第一間同志書店 ; 台北的同志大遊行也已是亞洲國家中參與人數最盛的同志年度盛會。但是臺灣畢竟是一個傳衍自儒教的華人/父權社會,...
教育文化
樂當幸福不良媽媽Antonia Wang
10 月 09,2012
孩子,我不想教你當個奴才
國中一年級的時候,我的教室剛剛好在訓導處旁邊的轉角處,班上有一半的同學,不需要轉頭,就可以一邊上課一邊看到訓導處所有的動靜,訓導處的窗邊總有好大好大的一捆藤條擺在顯眼處,當訓導處有老師拿起麥克風廣播的時候,大家都知道總有人該要遭殃了。 會被教到訓導處挨打的同學,很多都是學校中所謂最壞的孩子,老師打不夠換訓導處打,訓導主任通常把同學叫來之後,沒講幾句話,就是一陣的狂打,藤條猛烈的揮動,...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賀陳旦
10 月 10,2012
想想教育(三)
看來常造訪論壇的朋友在「想想教育」上,比較關心高等教育。以結果或問題的角度,看到現在年輕人就業困難,難免會責怪教育系統沒幫社會成材。大專是學校教育體系最後一棒,跑得不漂亮,更容易成指責對象。不過用就業率來評量教育績效,來指導教育方向?再怎麼講,恐怕也失之偏颇吧! 事實上今天畢業生謀職不易,也有人說就是幾十年來太強調明星產業,反而造成結構失衡,教育才是受害者。我們是不是回過頭從更基本、...
教育文化
格瓦推
10 月 10,2012
儒禍——論四書成為高中必修
前言 教育部將四書列入中華文化基本教材,作為高中教育必修課程,在今年八月起實施。對台灣的下一代而言,可謂儒禍來襲。 何以言之為儒禍?線索就在馬政府作此決策的原因中。觀諸教育部的說帖:「重視中華文化精髓的承傳」、「培養道德倫理意識及淑世愛人精神」(註一),四書成為高中生必修,目的在於塑造文化認同與培養國民品格。前者是殖民之禍,後者是奴化之禍。 殖民之禍 所謂「...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
運動休閒
,
全球脈動
許建榮
10 月 12,2012
Young Guns 青春 棒球夢(上)
全球主要的職業棒球國家,現在幾乎都已經進入季後賽了。抓住這一季最後的棒球熱,你準備好了嗎? 「Young Guns」是一部在1990年代風靡台灣,也建構許多六年級生共同記憶的漫畫。「Young Guns」描寫著高中青春的生活以及他們的棒球夢,然而,作者林政德卻在1998年突然不畫了;頓時,六年級生的腦海記憶中,一直停留在那場尚未完成的棒球賽以及最後一幕的那把菜刀。...
教育文化
,
文化研究
Yuming
10 月 12,2012
回應與挑戰:對〈儒禍〉一文的一點見解
在〈儒禍:論四書成為高中必修〉(載於貴論壇2012/10/10 )一文中,作者對儒家極具批判性的思維,相當具有啟發性。我雖然同情的理解(empathy understanding)作者反對將《四書》列入高中必修教材的看法。但卻對他的論述與批評抱持某種程度上的保留態度。 作者在此文中對儒家強調個人道德,使得人治大於法治,治亂之分持續千載的現象有相當尖銳而擲地有聲的批判。其論述邏輯整體來說,...
‹
…
217
218
219
220
221
222
223
224
22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