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勒斯坦的國家地位與中東情勢

友善列印版本

2012年11月29日巴勒斯坦人民在聯合國獲得重大勝利:聯合國大會議決將其身分由「非會員觀察員實體(entity)」提升為「非會員觀察員國家(state)」。這個身分的變化形同聯合國已經正式承認巴勒斯坦是一個國家,除了不能投票外,聯合國其他開放給「國家」參加的會議巴勒斯坦都有權參與。

雖然這個決議無從使以色列退回其1967年前的邊界,但是巴勒斯坦可以利用像國際刑事法庭(ICC)等組織對以色列軍隊或約旦河西岸、加薩走廊等以色列屯墾者的作為提出刑事告訴。因此,這不僅是象徵性的道德勝利,台灣對此感受更是五味雜陳。近日來加薩走廊的以巴衝突占據新聞版面,故有一種說法認為:以色列落在加薩的炸彈是幫助巴勒斯坦在聯合國獲勝的最大功臣。

表決時,常任理事國包括英、法等美國長期盟友都投下贊成票,而過去因反猶大屠殺對以色列深具原罪意識的德國、以及一向與美國站在同一陣線的澳大利亞,此時都以棄權表示不再反對,只有加拿大、捷克、諾魯、密克羅尼西亞、馬紹爾群島等美國盟友表示異議。

結果比例實在太懸殊(138票同意提升巴勒斯坦地位、41票棄權、9票反對),美國搞得滿臉豆花。因此,認為以色列軍隊作為引發國際公憤導致如此結果,是很自然的推論,但是進一步思索實情發現可能會更複雜一些。

聯合國大會議決將其身分由「非會員觀察員實體(entity)」提升為「非會員觀察員國家(state)」。

巴勒斯坦的實質管理地區被切割的十分零碎,基本上可分為在約旦河西岸的法塔(控制政府),與掌控加薩地區的哈瑪斯(反對派)兩大代表。現任總統阿巴斯 (Mahmud Abbas)系出法塔,而總理則由哈瑪斯派出任,兩者爭奪巴勒斯坦代表權十分激烈。

法塔有從阿拉法特一脈相承的正當性,但被批評為腐敗異常,哈瑪斯較有紀律與節制、較受人民愛戴,可是手段激烈,更與穆斯林少數派(什葉派)的伊朗關係密切,因而也常被人攻擊其作為不是在幫助巴勒斯坦,而是個伊朗對外政策的工具。

巴勒斯坦是在一年前由總統阿巴斯發動這個議案,當時哈瑪斯派並不同意,因為這是個支持「兩國論」的議案(在巴勒斯坦地方建國的以色列、巴勒斯坦各自獨立為兩個國家。)哈瑪斯認為以色列全部土地是從巴勒斯坦非法取得,以色列無權取得半寸。

而這次的以巴衝突是集中在以色列與哈瑪斯控制之加薩地區的衝突,其間並未看到巴勒斯坦國家執政當局(Palestine National Authority)發表任何言論支持哈瑪斯的抗爭,巴勒斯坦總統阿巴斯似乎不見了。而就在衝突發生前不久,哈瑪斯還嚴詞批評阿巴斯有關此生可能無法回歸故里的言論,認為阿巴斯的說法是合法化以色列對巴勒斯坦的占領,使巴勒斯坦永遠處於國土破碎化的悲慘處境。

由於阿巴斯當時會有這樣的說詞,與其聯合國提案即將進入表決階段有關。他希望藉由這個說法,使得以色列對「將猶太人趕出巴勒斯坦」之說法的攻擊無以成事,進而增加其他國家支持此提案的可能性,因為這個議案有通過的機會。

因此便有情報分析人士認為,哈瑪斯從九月開始對以色列擴大火箭彈攻擊/反擊,除了可能是從後方拖住以色列,稀釋其對伊朗的軍事攻擊準備外,也想要影響以色列的一月大選,同時,還有意藉此行動從法塔手中奪回對巴勒斯坦國際事務的發言權。

事實是否如此不得而知,畢竟這個指控十分嚴厲——無異於認定哈瑪斯為了權力鬥爭不惜拿加薩地區的巴勒斯坦同胞當成人肉盾牌。但除了以色列遊說團(pro-Israel Lobby)會有這樣的指控外,對哈瑪斯存有戒心的國家依然是多數,對於埃及新任總理莫西(Mohamed Morsi)的穆斯林兄弟會背景及其與哈瑪斯的關係也保持警覺。

因此又有一種說法,認為這次會有這麼多國家——包括傳統美國盟友的英國在內——會出面支持(主要是法塔推動的)巴勒斯坦聯合國地位升格案,多少有著想藉此拉抬法塔對巴勒斯坦人民的影響力,並稀釋哈瑪斯國際發言權的用意。其中更有人認為美國與以色列也是如此打算、而沒有全力杯葛,否則以美國的實力,不可能只會拿到九票。

這些對動機的猜測都有其道理,也可能都錯。畢竟以巴衝突牽涉到中東極其複雜的地緣政治、宗派衝突、內部的權鬥等種種糾纏交結的因素。但無論如何,這些政治算計無從減損巴勒斯坦聯合國地位升格案的歷史意義,也顯示出巴勒斯坦人民是如何在多重矛盾中辯證地找到新的出路。這種對現實、權力、人性的洞見並轉化為向前進的能力,是我們現在必須加緊學習的。

作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