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曾明財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曾明財
8 月 22,2015
【眷村想想】 老爸的青春,藏在不讓鄰居聽到的日本老歌聲中
老爸從小受日本教育,最難忘的青春歲月也在日治時期,因此對日本有莫名感情,最喜歡聽的也是日本老歌。 1960年代中期,老爸買了一台廉價唱機,不定期到街上買唱片回來,大部分是日本老歌,偶而則買一張台語歌曲《雨夜花》、《望春風》給老媽分享。 眷村多數鄰居是外省人,反日情緒高昂,老爸聽自己熟悉的日本歌曲時,只能在屋內輕聲播放,隨音樂一遍又一遍哼唱。我雖聽不懂,曲子聽久也耳熟能詳...
曾明財
8 月 29,2015
【眷村想想】 蔣總統壽桃
「張燈結綵喜洋洋,歡樂歌兒大家唱,唱遍城市和村莊,台灣光復不能忘。不能忘,常思量,不能忘,常思量。國家恩惠情分深長,不能忘。」回想童年經常唱的政治歌謠,偶而會懷念慶祝蔣總統華誕遊行活動,現在孩子都沒這種經驗了。 過去「光輝的10月」,最高興的是月曆一片紅,放假日多好幾天。10月10日國慶日、25日台灣光復節、31日總統華誕,都有慶祝活動,包括遊行、表演節目、放煙火等。...
歷史書寫
曾明財
12 月 13,2015
【眷村想想】 朱家眷村紀事
朱家祥歐利桑,世居台中縣大雅鄉,身分證登記1918年出生,實際上更早幾年。30歲出頭,以木工專長任職水湳機場,並住進光大二村,夫妻都是台灣基督長老教會信徒。 歐利桑的上一代就是基督徒,他是家中獨子,另有姊妹各一。姊姊學護理,在彰化基督教醫院服務,白色恐怖時期因參加「讀書會」被關好幾年,出獄後才結婚,很少和軍中的弟弟聯繫了。 歐利桑十多歲出社會,原先到中藥行當學徒,中途放棄,...
文化研究
曾明財
3 月 14,2015
【眷村想想】六個好鄰居
光大一村近百戶,哪家姓什麼或住誰?老爸大概都知道,有一些只是沒那麼熟。除了台灣人家庭之外,我家互動比較密切的外省人家,主要還是天天開門見山的幾戶鄰居,尤其王家、劉家、吳家和封家。 王孝廉伯伯有七個小孩,從老大、老二到小三、小四、小五、小六都是女生,王媽媽1963年終於拼了命生出兒子,跟我妹妹同年。 王家老大和小三性情最潑辣,老大尤其精明,自認有外省人優越感,...
文化研究
曾明財
3 月 21,2015
【眷村想想】 眷村小吃
光大一村各家廚房有來自各省不同的口味,每天傍晚還是有流動攤販,用推車或扁擔肩挑進入村內販售,讓大人小孩大快朵頤,那好吃到的不得了感覺,迄今仍回味無窮。 到村內賣的小吃,我最懷念的是臭豆腐、熱豆花、粉圓、甜酒釀、大麵羹、米糕粥、麵茶和山東大饅頭,每一位攤販都有特色,長年以來和眷村鄰居也建立深厚情誼。 賣臭豆腐伯伯是一位老芋仔,年近七十歲,彎腰駝背,每天傍晚準時到村內叫賣。...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11,2015
【眷村想想】 眷村的元宵節
農曆過年期間,眷村特別熱鬧,小孩子尤其興奮,從除夕夜開始一直要玩到元宵節,才算圓滿落幕。 過年前一個月,一如往例,老媽和所有眷村太太一樣,就要忙著灌香腸、做臘肉,然後準備殺雞殺鴨、買菜買肉。與外省人鄰居不一樣的是,我家還遵循台灣習俗,除夕前一天「拜天公」,年初一清晨拜祖先。 過年期間,家家戶戶熱鬧不已,除了穿新衣新鞋、互串門子、大吃大喝,大人打麻將和賭牌居多,...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25,2015
【眷村想想】 終身俸
四十五歲的老爸在空軍任職二十八年,於1973年申請退伍獲准,很幸運享有終身俸待遇,至今八十五歲,每個月平均有兩萬一千多元收入。 老爸資歷是從1946年算起,以「上士」退伍,他曾很不好意思的說:「算一算,領終身俸的年份,竟然比任職年資還高呢!」 老爸過去經常抨擊軍公教退休金18%高利息政策,對國民黨政府特別照顧外省老芋仔福利更忿忿不平。當年退伍時,...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16,2015
【眷村想想】 在補給證通行的年代
農曆春節從台中回新竹,部分鄉下親友不了解老爸職業,他常低調謙稱「空軍仔」或「阿兵哥」。親友都很羨幕,因為每月有配給米糧,不用煩惱家人餓肚子。 每位老芋仔都有一本補給證,還有眷屬補給證,成年「大口」,小孩子「中口」或「小口」,每人每月可依「口」的份量領取米、鹽、油和麵粉配給。 所謂口就是人,一家五口即五個人,只要嬰兒出生,馬上趕辦眷屬補給證,因為每「小口」多出的米糧,...
文化研究
曾明財
6 月 27,2015
【眷村想想】 阿呆
阿呆是我國小同窗,國中畢業進軍校,和他爸爸一樣成了阿兵哥。由於我們兩家鄰居,天天玩在一起,是我童年最好的朋友之一。 小時候,我們常在村內跑東跑西玩耍,到了吃飯時間,他媽媽會在家門口用台語大聲喊:「呆啊!呆啊!回來吃飯喔!」要喊好幾次以上,他才會滿身大汗的回家。久而久之,鄰居大小也跟著叫他「呆啊!」長大後,他媽媽叫他阿呆,大家也跟著叫成他的綽號了。 阿呆的爸爸何志捷,四川人,...
文化研究
曾明財
7 月 04,2015
【眷村想想】 機場機械士
小時候跟老爸去水湳機場時,我認識好幾位老爸同事,大部分是老芋仔,也有兩三位台灣充員兵,職務同樣是機械士。 每次到機場玩,一大早就得起床,七點多到大雅路口一起等候軍用卡車。光大新村二百多位老芋仔穿著軍服,多數到水湳機場「二區部」上班,有些則到清泉崗基地。 這一輛輛軍用卡車隸屬二區部卡車隊,同樣由老芋仔駕駛,車身漆著深藍色,...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