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曾明財熱門文章
曾明財
11 月 28,2015
【眷村想想】 眷村大黑洞 我的小革命
我婚後搬進莒光新城,與鄰居相處愉快,後來還被推選為管理委員。未料因看不慣社區當權者惡行惡狀、假公濟私,有如吃定老芋仔的吸血鬼,憤而共同出面揭發,竟遭對方告上法院。雖經折騰多時,幸公道自在人心,打了一場勝仗。 莒光新城有20棟大樓一千多戶,1988年遷進後,軍方最初採舊眷村管理方式設「自治會」,後來改成立「社區管理委員會」,每棟選出一名委員,再推選主任委員。也因牽扯國民黨議員及立委樁腳地盤,...
文化研究
曾明財
7 月 18,2015
【眷村想想】 戰士授田證的幻想
國民黨政府為鼓舞軍心,1956年通過《反共抗俄戰士授田條例》,凡三軍戰士都可獲得每年出產淨稻穀二千市斤的土地—片。然而光復大陸神聖使命沒有完成,老爸授田證已改為授田津貼,我童年的土地夢也為之幻滅。 我家臥房有一個木製衣櫥,內有兩層小抽屜,其中一層藏著老爸寶藏,包括戰士授田證、服務滿十年及十五年忠勤勳章,還有一些重要文件等。 唸國小的我對老爸寶庫就很好奇,...
曾明財
12 月 05,2015
【眷村想想】 全國第一個眷村改建案憶往──從光大新村到台中莒光新城
老爸在軍中服務,單身時住過模範新村,婚後才搬進光大新村,鄰居都是水湳機場和清泉崗同事,村名緣由是取「光明正大」之意。 共產黨1949年席捲半個中國,已攻佔上海,國民黨部隊陸續撤退台灣,其中以空軍來的最早。為安置突如其來的大批軍眷,除將原有日式房舍整理外,各地公私空餘廠房也分配給軍眷居住。 據指出,「此一時期興建的眷舍,格式較為混亂,沒有一定的標準,有些用地取得且未經合法手續,...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25,2015
【眷村想想】 終身俸
四十五歲的老爸在空軍任職二十八年,於1973年申請退伍獲准,很幸運享有終身俸待遇,至今八十五歲,每個月平均有兩萬一千多元收入。 老爸資歷是從1946年算起,以「上士」退伍,他曾很不好意思的說:「算一算,領終身俸的年份,竟然比任職年資還高呢!」 老爸過去經常抨擊軍公教退休金18%高利息政策,對國民黨政府特別照顧外省老芋仔福利更忿忿不平。當年退伍時,...
教育文化
,
國防外交
,
政黨政治
曾明財
11 月 14,2015
【眷村想想】 兩個政戰細胞
大學畢業前,多數男生報考預官役,最熱門的官科之一是「政戰」,限國民黨才能上榜。我有豐富社團經驗,加上唸大一時,美國宣布台美斷交後,立即熱血沸騰成為黨員,自認到部隊當輔導長最合適了,結果仍名列步兵榜單。 1982年底,先到成功嶺新兵訓,然後到高雄鳳山陸軍官校受訓三個月後,沒幸運抽中外島籤,分發新竹關東橋新兵訓練中心,擔任第一營第一連排長。 關東橋師部與旅部和第一營都設在同一場所...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02,2015
【眷村想想】 王媽媽洗澡──洗澡曾經是大事
「王媽媽在洗澡,小明小華在偷看,王媽媽嚇一跳,小明小華哈哈笑!」這是眷村常唸的一首童謠。由於我家隔壁姓王,王家唯一兒子就叫小明,真正的王媽媽聽到都很尷尬,小孩子更是哈哈大笑。 在光大一村,洗澡是家家戶戶大事。早期還沒裝設自來水,村頭、村尾各有一口水井,每家都得提水桶裝水,來來回回要走好幾趟。冬天更麻煩,還要燒熱水,童年的我也曾一個人練習點煤球生火。 我家也沒有浴室,...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04,2015
【眷村想想】 眷村診所
眷村生活雖然苦哈哈,空軍總部非常照顧眷屬,走出光大一村大門往右走五十公尺,就有一個診所。鄰近眷村住戶若有小病,也是來此吃藥打針,真是服務到家。 診所就在五權路、英士路口,白天分上下午班,由空軍醫院派醫生輪流門診,另有兩位中年護士負責掛號、拿藥、打針工作,經常門庭若市,尤其小孩子感冒症狀多,有的還哭哭啼啼。 到診所看病是我童年最痛苦的事,因為醫生開的藥丸都很大顆,而且好幾種顏色...
教育文化
曾明財
12 月 26,2015
【眷村想想】 我們這一班
1965年9月,我就讀小學一年級,一直到六年級畢業,我們這一班都沒有分班,更是篤行國小數十年以來,第一個升到五年級「實驗」男女合班成功模範,同學相處融洽,情同手足。 一年甲班新生高達84位同學,1號蘇新峰、2號蔡瑞壁、3號駱明俊、4號蔡肇桂、5號饒志昌,一直到84號的女生宋名惠,都可倒背如流,我則是18號。 開學日,全班同學都在座位上乖乖坐著,唯有一名男生李啟仲衝出教室大聲哭喊,...
曾明財
1 月 23,2016
【眷村想想】 告別眷村 搬回眷村
1967年左右,村內盛傳,軍方已決定將光大新村眷戶遷往台中「大坑」,鄰居們也都有心理準備。暑假期間,剛學會寫信的我,還寄了一封離別信給同班同學常照倫。沒想到遷村計畫困難重重,後來不了了之。 經過多年,老爸53歲那年,終於有機會搬離眷村,在郊區買了房子,更是老媽多年夢寐以求的透天厝。 1982年夏天,我大學畢業回台中等當兵,那也是台中縣大里鄉、太平鄉毫無都市計畫,建商大量濫建、...
文化研究
曾明財
8 月 22,2015
【眷村想想】 老爸的青春,藏在不讓鄰居聽到的日本老歌聲中
老爸從小受日本教育,最難忘的青春歲月也在日治時期,因此對日本有莫名感情,最喜歡聽的也是日本老歌。 1960年代中期,老爸買了一台廉價唱機,不定期到街上買唱片回來,大部分是日本老歌,偶而則買一張台語歌曲《雨夜花》、《望春風》給老媽分享。 眷村多數鄰居是外省人,反日情緒高昂,老爸聽自己熟悉的日本歌曲時,只能在屋內輕聲播放,隨音樂一遍又一遍哼唱。我雖聽不懂,曲子聽久也耳熟能詳...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