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曾明財熱門文章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09,2015
【眷村想想】佛前的一百個磕頭──眷村的宗教信仰錨點
農曆初一或十五重要節慶,村內只看到幾戶台灣人家庭會按傳統習俗拜拜。外省人鄰居除了幾戶篤信天主教,多數人家很少持香,更不曾參加廟會或到土地公廟拜拜。 我小時候知道天主教,是因隔壁王伯伯家是教徒,王媽媽每個禮拜都會帶女兒們上教堂。外國人神父會講中文,教堂距離眷村很近,在大雅路和文武街口,走路僅需數分鐘,內有繽紛漂亮馬賽克玻璃窗佈置,我曾隨王家女兒小媛媛、小辛如到教堂中庭玩耍。...
文化研究
曾明財
8 月 01,2015
【眷村想想】 三個歐利桑
光大三村約十戶台灣人家庭,其中許伯宏歐利桑年長我老爸八歲,也在台中水湳機場任職,三個兒子天資聰穎,陸續考上醫學院,都成為名醫。 二次大戰期間,歐利桑曾到日本研習機械多年,戰後返台,1947年進入第三飛機製造廠工作。老爸原本和歐利桑不熟,每天上班在大雅路口等運輸車時,彼此會打個招呼,互看二十多年。另外則是從其他人口中,略知歐利桑曾到日本,專長車床,兩人倒沒機會深談。...
教育文化
曾明財
12 月 26,2015
【眷村想想】 我們這一班
1965年9月,我就讀小學一年級,一直到六年級畢業,我們這一班都沒有分班,更是篤行國小數十年以來,第一個升到五年級「實驗」男女合班成功模範,同學相處融洽,情同手足。 一年甲班新生高達84位同學,1號蘇新峰、2號蔡瑞壁、3號駱明俊、4號蔡肇桂、5號饒志昌,一直到84號的女生宋名惠,都可倒背如流,我則是18號。 開學日,全班同學都在座位上乖乖坐著,唯有一名男生李啟仲衝出教室大聲哭喊,...
歷史書寫
曾明財
1 月 30,2016
【眷村想想】 纏足的老婆婆
由於老爸在光大一村屬年齡最輕,童年的我對左鄰右舍大人都喊「伯伯」,或加姓氏稱王伯伯、劉伯伯或張伯伯,更年長的則稱「爺爺」。對家庭主婦則以王媽媽、吳媽媽或陳媽媽區分,其中,有兩位外省老太太因為年紀大,鄰居都喊「婆婆ㄆㄛˇㄆㄛˊ」,我也跟著喊「婆婆」。 鄭宗明爺爺家和我家一樣,都住五權路259巷,相距約20公尺。鄭婆婆七、八十歲了,瘦瘦高高,裹小腳,經常包髮髻、身著黑色衣衫長褲。家裡空間窄,...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04,2015
【眷村想想】 眷村診所
眷村生活雖然苦哈哈,空軍總部非常照顧眷屬,走出光大一村大門往右走五十公尺,就有一個診所。鄰近眷村住戶若有小病,也是來此吃藥打針,真是服務到家。 診所就在五權路、英士路口,白天分上下午班,由空軍醫院派醫生輪流門診,另有兩位中年護士負責掛號、拿藥、打針工作,經常門庭若市,尤其小孩子感冒症狀多,有的還哭哭啼啼。 到診所看病是我童年最痛苦的事,因為醫生開的藥丸都很大顆,而且好幾種顏色...
文化研究
曾明財
4 月 18,2015
【眷村想想】 第一台電視
台灣電視公司1962年台北開播,過一兩年,中南部也可收到視訊。光大一村當年還沒有人家有電視,看電視得到位於五權路和篤行路口的航空研究院實驗工廠文康室。我每禮拜固定去看的影集是《斷刀上尉》,內容演美國印地安人和卡士達將軍對抗故事。 我國小一年級時,村內有了第一台電視,是家住巷尾的蕭家所買,蕭伯伯外省人,蕭媽媽台灣人,有兩個女兒。蕭家起初開放讓鄰居進場,三個女人卻很龜毛,不久竟然宣布「...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30,2015
【眷村想想】 少將廠長雲鐸──回顧戰後初期的接收
中華民國政府將位於四川成都「第三飛機製造廠」遷至台灣之前,最早來台的外省人即有一批空軍技術人員,有關後續接收日本留下的物資與建廠的工作,台籍員工則在基層扮演重要角色。 據廠長雲鐸先生回憶指出,1945年八月,日本宣告投降,「航空委員會」第三飛機製造廠接到緊急通知,要去台灣接收航空工廠。九月初,他從南京搭乘日軍運輸機前往,隨行的還有副廠長陸履坦和機工股長湯蘭第,任務是接收在台灣的「...
文化研究
曾明財
7 月 11,2015
【眷村想想】 永難忘懷的勞軍票
老爸喜歡看電影,在軍中任職除享有某些福利之外,每逢星期天,手中就會有一兩張戲院勞軍票,常騎單車載我去看早場。 大哥和二哥小時候,老爸也是騎車分別帶過他倆去看電影,到了我唸國小,就輪到我享有跟班特權。 1965至1968年,我唸國小一至三年級期間,最常隨老爸看電影,後來因老爸假日須到鐵工廠加班,就比較少去了。 當年還沒實施週休二日,星期六仍有半天班,記得某個暑假週末,...
曾明財
8 月 08,2015
【眷村想想】 兩個棒球國手
一般來說,台灣人迷棒球,外省人則瘋籃球。在光大新村,棒球卻是許多小孩子的最愛,因為眷村出了兩個國手,我們從小就為兩人比賽加油。 老爸常帶我到台中棒球場看比賽,尤其當年「民聲盃」棒球賽盛況空前。台灣少棒威震美國威廉波特,全國各地民眾深夜觀看電視實況轉播,村內一樣宛若不夜城。 1968年,日本巨人職棒到台灣春訓,在台中棒球場練習時,我跟著老爸在現場,親眼目睹王貞治和長島茂雄伸展身體及揮棒...
曾明財
8 月 15,2015
【眷村想想】 我的大姊是台傭
據統計,在台灣的外勞已突破五十萬大關,一些家庭則有越傭、印傭或菲傭。越戰當年高峰時期,許多美軍在台灣住家也雇台傭,我家大姊就是其中之一。 1967年,十七歲的大姊白天在貨運行上班,晚間到中華路與民生路口「新生補校」上課,認識同學小鄭和阿英,三人成為好友。 小鄭是高雄美濃人,年長大姊幾歲,來台中謀職,經親戚介紹在美軍家庭幫傭。阿英則住后里,家人在清泉崗基地內賣雜貨,與美軍眷屬有互動...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