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林琮盛熱門文章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林琮盛
12 月 15,2015
【時事想想】 面對紅潮來襲,台灣怎麼辦?
中國企業紅潮來襲,展現十分威脅性的姿態,兵臨台灣高科技業的高牆下。 此一紅潮風暴,不禁讓筆者想起10年前,在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時,曾經手處理過的一件也鬧得滿城風雨的法案:《敏感科技保護法》。 該法案的緣起自當時八吋晶圓廠是否登陸的爭議。為執行扁政府「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方向,2003年經發會開始草擬《科技保護法》的相關草案,該法案的核心精神,就是避免台灣科技廠商的關鍵技術,...
全球脈動
林琮盛
五月 18,2021
【中東想想】以巴衝突背後,各自的茶壺風暴
以色列和哈瑪斯的軍事衝突超過一個禮拜,是過去七年來最嚴重的流血衝突,造成雙方生靈塗炭,即便聯合國安全理事會開會處理,但如何化解仍無明確作為。 以巴衝突的原因可久至1948年的以色列建國,若究其原因,近日這場衝突背後,以巴各方皆有理性的政治算計,最終卻以人命為犧牲品:最早起因於巴勒斯坦內部的一場茶壺風暴,外溢到掀起以巴之間的刀光劍影。 從巴勒斯坦一方來看,...
林琮盛
11 月 10,2013
【中東想想】法輪功、KOSHER 和雅法古城
無所不在的「法輪功」 26日,安息日,特拉維夫的海岸上,充滿陽光、沙灘、比基尼,搭配25度溫暖適中好的氣溫,我漫步到已有3000千年歷史的雅法古城邊,望著地中海。這是一個沒有政治、沒有嚴肅消息的一天。但我錯了。在五十公尺外,我就撇見一幅熟悉的布條,布條上印著熟悉的人像:李洪志!布條中寫著我看不懂的希伯來文。布條下方,還貼著「法輪大法好」的中文字樣。我當下噗哧一笑:「...
林琮盛
11 月 13,2013
【中東想想】當台灣國旗和以色列相互邂逅
第一次,在伊斯坦堡的機場轉機排隊時,身旁一位來自賽普勒斯的大媽好奇地問我:「Are you Chinese?」我馬上回答:「No, I am Taiwanese」。排在我前面兩位的男性旅客,就來自中國大陸。他們也只是笑笑,沒有啥太大反應(算我好運嗎?)。而這位大媽,則用「Oh(拉8度音)~~Taiwan~~」的表情回答我。 第二次,漫步在特拉維夫的街上,「掛」...
全球脈動
林琮盛
11 月 20,2013
【中東想想】充滿家庭感的以色列啟智中心(上)
前往Harduf這個Kibbutz前,當地一位工作人員就不斷強調:「這是一個非常特別的Kibbutz」。這個座落在以色列北邊、鄰近海法的Harduf社區除了以有機蔬果和酪農業聞名外,更是輔導和協助身、精障者的重鎮。 而我的任務,是先前從未體驗過的特殊教育和生活照護。 在Harduf,當地人稱呼身、精障者,不叫殘障人士,而叫「members」(成員);每位成員都有其歸屬的「...
全球脈動
林琮盛
11 月 24,2013
【中東想想】充滿家庭感的以色列啟智中心(下)
Kibbutz Harduf身心殘障者啟智中心的運作資金主要由政府資助。送進「Houses」(大家庭)的身心殘障者(成員)都經過政府和該中心負責人的審核。 然而,照顧身心殘障者最大的挑戰,絕非例行性的勞力工作,而是令人喘不過氣來的突發狀況。若缺乏耐心、愛心、反應能力和EQ,第一個禮拜的「陣亡率」機率極高,不少無法適應的志工因此離開。反觀在此地負責照顧身心殘障者的工作人員,...
林琮盛
11 月 27,2013
【中東想想】沒好奇心的孩子,連上帝也救不了
好奇心,宛如每個新生兒要打疫苗,是以色列家庭和教育中,從小就植入在孩子身體裡的人生必需品。這讓諸多以色列人就對生活產生無限的好奇、對知識的無限探索。 「愛發問」似乎是以色列人的天性,尤其是以色列的猶太學生,他們腦袋似乎塞滿取之不竭、用之不盡的「問號」。 旅行過程中,我遇到不少當地高中生,往往第一次見面,同陌生人握完手後,就連珠砲似地丟出亟欲求知的疑問。 諸如,...
林琮盛
12 月 07,2013
【中東想想】以色列字典裡,沒有「謙遜」兩字
在以中國文化為根基的東亞社會中,人際間都盡可能避免矛盾檯面化。人們無不希望「以和為貴」;教育文化是以「和諧」、「穩定」為核心價值。此一價值觀強調:人與人的互動是「彬彬有禮」、不以冒犯他人尊嚴、保留面子、不挑戰權威、維護秩序、謙遜。 但在以色列,衝突並非全然東方文化所認知的「負面」概念。就正面的思維是,他們把其視為「溝通理解」的一部分。包括以色列人常掛在嘴邊的「balagan」(亂七八糟),...
林琮盛
12 月 16,2013
【中東想想】罕見暴雪席捲中東,猶太拉比有功?
從12月10日到14日這幾天,以色列進入了「雨季」。攝氏5、6度的低溫下,特拉維夫的雨狂洩不止。當大風一吹,來自俄羅斯的強大冷氣團接連侵襲厚重的毛衣或夾克,令過慣冬天日均溫15度的特拉維夫居民,凍得直發哆嗦。 一位以色列友人看著窗外連下好幾天的大雨,表情抑鬱地說:「這種天氣,在特拉維夫很少見」。一般而言,特拉維夫的冬季,雨下個一兩個小時就停了,不會像這種天氣。 怎樣的天氣?...
林琮盛
12 月 21,2013
【中東想想】要拜耶穌誕生地,得先鑽狗洞
來到伯利恆,若沒造訪聖誕教堂(Church of the Nativity),等於沒造訪過伯利恆。根據聖經,耶穌基督誕生在伯利恆的一處馬槽內。耶穌得道後,伯利恆也成為世界上最早出現基督徒團體的地方之一,讓此城在基督教徒心中的地位,僅次於耶路撒冷的聖墓教堂。 西元339年,原本的馬槽搖身一變成了教堂。不料,西元529年撒馬利亞人起義,把聖誕教堂燒得精光,直到西元565年才重建完成...
‹
1
2
3
4
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