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李蔚熱門文章
主權兩岸
李蔚
4 月 15,2013
媽祖之光 統戰之窗(下)
顏清標的「媽祖政治學」,始於李登輝執政後期。一九九九年,顏清標帶著信眾經過香港到湄洲進香,回台灣之後,就以「交通不便」為名,開始推動「宗教直航」,歷經李登輝執政末期到民進黨執政八年,宗教直航始終是台灣政府面對的兩難課題。 因為三通談判一直是台灣官方握在手上的籌碼,希望能夠達到官方對官方、不設前提的談判環境;但由民間團體操作「宗教直航」議題,可以有效地衝撞當時的政策,...
中國問題
李蔚
12 月 04,2013
習近平亮劍─「傻逼」還是「牛逼」?
一方面宣布在東海上空擴充「防空識別區」;一方面航空母艦遼寧號駛入南中國海演訓。中國在東海的行動驚動了美、日、韓;南海的突破讓越南、印度、菲律賓等環南海國家神經緊張。 中國同時在東海和南海「亮劍」,讓人想起美國在上世紀很長一段時間,是以「同時打贏兩場中型戰爭」做為軍事整備的目標。不過本世紀以來,美國經歷了一系列在中東的區域戰爭,已經逐漸修改了這個目標。 儘管就筆者所見,...
主權兩岸
李蔚
4 月 15,2013
媽祖之光 統戰之窗(上)
天色暗了下來,外藍內紅兩道LED燈光,替偌大的舞台框出了背景。亮黃色的「祈福」兩個大字正正地落在背景中央,一旁略小的四個字「媽祖之光」,說明了這場晚會的背景。 年輕男信徒裝扮成古代兵丁的模樣,人人手持著木刻的刀槍劍戟,在向兩側延伸出的舞台上,擺出護駕的陣仗。十幾二十名少女,拎著大紅色的燈籠,在舞台中間排出一條通道,身著藍長袍黃馬褂的藝人眭澔平從通道中出場,堂堂皇皇地讀出了晚會的祈福祝詞:「...
李蔚
8 月 26,2013
【時事想想】從台灣觀察薄熙來案(二之二)
台灣流行一種理所當然的推論:隨著中國經濟的高度發展,中國在全世界扮演愈來愈重要的角色。而中共政權對內部的控制,理應也跟隨著國力的提高而提高。但若是仔檢視這次「公開審理」薄熙來的過程,以及當局的種種安排,卻會察覺恰恰相反:中共政權不管是自我改造的能力;控制、解決社會、經濟問題的能力,甚至是統治人民的自信心,比起文革結束時事實上是退步而不是進步。這是筆者認為台灣觀察中國總體發展趨時,...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李蔚
9月 20,2012
台灣的「中聯辦」?----從香港選舉的「西環之手」看未來的海協會駐台辦事處
香港新一屆立法會選舉剛剛落幕,對於結果本身的分析,以及香港民主/建制派力量的消長,港、台兩地不少論壇都有相關論述,不再贅述。但對於中國駐港機構「中聯辦」在香港選舉中扮演的角色,卻有不少值得台灣警惕的部分。 正如許多觀察家指出的,以精密的組織經營和配票,充分運用比例代表制的特性取得超額過得票比例的席次,是香港親北京的建制派在這次立法會選舉中,給外界最深刻的印象。...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李蔚
10 月 11,2012
跟進「主流」 還是守護價值?
謝長廷訪問中國,在10月8日結束,此刻正是給出總體評價的時候了。 首先要說明:任何具有相當聲望的政治人物,無論做什麼事,都不可能有弊無利,一無是處。因此,對於民進黨內、或謝長廷所屬的派系政治人物,或一般支持者,對謝長廷敢開綠營風氣之先,風塵僕僕的跑了一趟所獲的嘉勉和肯定,各界也能認同,不必爭論。 然而,除了支持者的溫情外,謝長廷做為一個政治人物,...
主權兩岸
李蔚
10 月 31,2012
華為出沒 注意
102年中央政府總預算目前正在立法院審查,10月16日,國防委員會通過了一條附帶決議,要求「國家安全局應於民國明年五月底前,會同國防部和相關單位,針對何種關鍵性基礎設施不宜開放讓大陸廠商或資金參與,進行一次全面、完整的評估...。」 提案文詞有點保留,但這條由國民黨立委林郁方領銜提出的案子,主要針對的就是最近被美國國會點名禁止,加拿大跟進,並且同時在英國、澳洲、...
李蔚
12 月 17,2012
評蔡衍明傳「口中之心」
描述旺旺中時集團董事長蔡衍明前半生的傳記《口中之心》,十二月一日在台灣上架。十一月三十日,中天電視台早上六點一開播就有備而來:一條足足四分鐘的新聞。旺旺中時集團旗下的所有媒體:中國時報、工商時報、時報周刊和另一家電視台中視,也開足音量,口徑一致地「為閱聽大眾服務」。深怕他們錯過了「先睹為快」的機會。 這樣「指東打東,指西打西」的風格,從蔡衍明入主中時集團以來,台灣媒體圈早已見怪不怪...
李蔚
1 月 17,2013
南周之後,台灣能做什麼?
南方周末事件,儘管在台灣隔海觀望,照樣看得人五內俱焚。如今事件表面上平息了,但留給台灣,特別是馬英九政府的問題是嚴峻的: 面對南周事件,台灣能做些什麼? 回顧在抗議行動最火熱的期間,台灣陸委會主委王郁琦和文化部長龍應台,都對事件發表了談話。 王郁琦的說法是:「中華民國政府向來關切大陸新聞自由的發展,台灣方面希望大陸當局應該正視人民對新聞及言論自由的渴望,...
李蔚
2 月 19,2013
「拚經濟」 政客的不敗話術
過年期間,才剛有一位讓人很尊敬的媒體前輩寫了文章,談江宜樺《自由民主的理路》這本書;談書中引述的德國哲學家漢娜鄂蘭的觀念:反對獨善其身的個人主義、肯定政治行動與公共空間的重要性。最後期許江宜樺能夠在閣揆任內實踐鄂蘭的哲學。 沒想到話音才落,就另有媒體報導,府院給江內閣定的調,仍然是「拚經濟」。這三個字一出,讓人好不容易才鼓起的對江宜樺的期待,頓時消了 大半。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