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司法人權
楊佳恬
8 月 13,2019
《小國也可以偉大》:奧地利下修投票年齡帶來的社會改變
你知道奧地利的投票年齡嗎? 二十歲?十九歲?十八歲?十七歲? 公布答案:十六歲。 下修投票年齡帶來的社會改變 奧地利的選舉投票權年齡本來為十八歲,在二〇〇七年,國會順利的把投票年齡下修到十六歲,因此,奧地利也成為歐盟中第一個其公民在滿十六歲後,就可以行使全面性投票權(除了總統、國會、邦議會、地方選舉、歐洲議會選舉以外,還有公投與連署)的會員國。 是否下修投票年齡,...
潘寬
8 月 13,2019
【時事想想】台灣飲料「被送中」,誰能置身事外?
香港反送中抗議越演越烈。作為北京魁儡的特首林鄭月娥不僅不為所動,逃避責任之餘並意圖報復抗爭者,更是放任警方和黑道合作施暴,近日港警殺紅眼般攻擊示威者:濺血毆打、濫捕、近距離開槍射擊、有示威者遭射瞎一眼、警方試圖將示威物品塞入示威者背包,意圖栽贓、喬裝成示威者故意衝擊。面對種種無恥奧步和暴行打壓,港人的無畏身影讓人動容,值得我們致上最高敬意與支持。然而,卻有不少台灣人認為這不關我們的事,...
赫希黎羅孚
8 月 13,2019
【寰宇想想】中國正在用文革模式對付香港
自元朗黑夜之後,港人的游擊隊抗爭模式已不限於一次一時一地,而是同時間遍地開花,分散港府鎮壓能量;與此相對,港府則加強警隊鎮壓力道,試圖透過更高強度的流血驅散,來瓦解港人的反抗意志。在港警的官方武力之外,近期則傳出有所謂「福建幫」的外地黑道,以側翼方式製造與市民的衝突,讓港警有另一個介入鎮壓的理由。 中國共產黨這種交互運用黑、白與外來勢力,...
音樂藝術
Join
8 月 12,2019
【聽那些女孩唱歌】沉淪至底之後,終能滌淨靈魂的地獄天使——麗莎.傑拉德Lisa Gerrard
炎炎溽暑,人心躁盪,些微耳語便是燎原星火,隨時準備掀起一陣陣地獄烈焰。此時此刻,更需要聆聽一些能沉澱心緒、讓人重拾靜謐與清晰思考的音樂。此時浮上耳畔的,常是4AD旗下經典名團「逝者善舞」(Dead Can Dance)的女主唱麗莎・傑拉德(Lisa Gerrard)那時而飄渺虛幻、時而低抑厚實、卻總是充滿神、靈、聖、魂的歌聲。 麗莎.傑拉德1961年4月12號生於澳洲墨爾本近郊,...
歷史書寫
根雨屋
8 月 12,2019
【當年不能做的事!】這時候你不能看彩色電視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卻不是這樣。例如雖然台灣早在1969年就放送彩色電視訊號,但在1975年蔣介石去世、1988年蔣經國去世期間,一度只能收看黑白電視訊號,全國必須共同悼念偉人的辭世。 台灣最早的電視台,是在1962年10月10日開播的台視。當時放送的還是黑白電視訊號,...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賴怡忠
8 月 11,2019
【時事想想】香港反送中:質疑北京領導權的城市鬥爭
不知道日後歷史會如何記得這個2019年在香港的夏天,是成為香港(甚至是中國)新時代開端般的自由的夏天,還是如同二二八事件對台灣人民一樣,成為永遠縈繞在香港上空的悲劇傷痕。一個已經被香港人民不信任,甚至還被其下常務文官體制發出否定聲明的特首及其政務代表們,明顯的已經不再適任,甚至可能自己也不太想做下去,但卻因北京政府不知該如何面對後果,更不願意承認錯誤,也還不太敢直接接管香港的「三不態度」,...
文化研究
陳威臣
8 月 11,2019
【鐵份補給】連結大阪與京都的京阪電鐵
七月底因好友的作品參加門真國際映畫祭,所以多次搭乘京阪電鐵前往會場,這條連結京都到大阪的鐵道線,也非第一次搭乘,但每次都有一些感想,雖然只是一條通勤線,卻完全展現出鐵道王國的精髓。 還記得20年前,沒什麼錢的筆者,第一次要前往大阪跟京都旅遊,當時認真的研究了大阪到京都之間的鐵道,發現有一家私鐵「京阪電鐵」特別便宜,起站大阪的淀屋橋到京都出町柳,只需要四百多日幣,就選擇了京阪搭乘,...
文化研究
邱振瑞
8 月 08,2019
【日晷之南】全民懺悔論與政治修辭學——東久邇稔彦内閣
對於日本現代史而言,1945年8月15日,絕對是個特殊的時刻,在那個季節裡,有島國酷熱難擋的煎熬,有如雨降臨的蟬鳴,還有隨著戰敗後的幻滅感,以及誰來承擔戰爭責任的問題。毋庸置言,這些複雜因素必然形成了一股強大的壓力,卻不時又巧妙改變形式撲向日本國民的面前,使得受制或習慣於集體意識驅動的日本國民,一時找不到恰當的語言表述。然而,在釐清戰爭責任之際,能夠明確運用政治修辭學,...
社會安全
陳美伶
8 月 08,2019
【女人想想】有限資源與無限韌性 青少年父母的茁壯路
近兩年,出現好幾起未成年未婚懷孕生子或兒童被虐致死的社會案件新聞報導,大眾聽聞這樣的事件,輿論容易很快地以結果推論事實:因為新聞媒體的描述語句通常是「19歲大學生未婚產子扔垃圾桶」、「16歲少女廁所產子險溺斃」、「孩子疑似受到青少女母親的同居人虐待導致身上多處傷痕」,或是下個聳動標題;而大眾則容易以日常所聽到的、新聞所描述的片段訊息來拼湊對青少女母親的生活故事與全貌,...
書評書介
李筱峰、薛化元
8 月 08,2019
《典藏台灣史》選摘:「中國神話」的崩解
1949年以後,中華民國政府以「中國規模」的政府機制統治台灣,主要的論述基礎,便是在國際上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這與冷戰架構下,美國在國際上支持國民黨政權有密切的關係。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中國大陸的統治權,繼承中華民國的態勢也得到相當支持,隨著其統治的延續,取得的支持越多。相對地,中華民國的「一個中國」論述,則在國際上逐漸崩解。因此本節主要以美國的外交政策(論述)轉變和邦交國的重大變化,...
‹
…
61
62
63
64
65
66
67
68
69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