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司法人權
江昺崙
3 月 30,2013
落草正義─違建、拆遷、華光(上)
法律不屬於我們 3月27日早晨,華光社區因抗拒拆遷而發生激烈的衝突事件。國家以法律之名,無視在場上百名抵抗的居民與學生,指派怪手和警察以暴力手段強拆社區「違建」。 但什麼是違建?又什麼是合法?法律到底是誰制訂的? 還記得馬黑坡事件裡,賽德克族人為何要攻擊日本人嗎?日本人雖然帶來了國家、律法,但卻也壓迫到賽德克人的生存空間與認同,...
司法人權
李秉芳
3 月 30,2013
華光,臺北將失去的光
從華光社區離開,拖著沒什麼知覺的小腿走了好遠去搭公車。 在群眾數個小時不間斷地大喊「反迫遷,要安置!」的同時,重重媒體包圍注視下,警察和工人從二樓的窗戶裡拖出最後一群聲援者,將他們一個個拉下屋頂,怪手和吊車就在旁邊轟隆隆發出巨響準備施工,還留在現場的記者在屋頂上用筆電寫稿,攝影大哥們卡住位子拍攝那些受傷哭泣的學生,上百名警察排成人牆,將工地團團圍住,形成一道比施工鐵籬還堅固的防線。...
電影戲劇
Ko Tsì-jîn
3 月 29,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語片再起,不能說的秘密
1962年,洪一峰主演的《舊情綿綿》和文夏主演的《台北之夜》兩部台語片上映,45年後,周傑倫主演的《不能說的秘密》於2007年上映,這3部電影都有突出的音樂或歌曲,男主角都是當紅歌星,同樣都大受歡迎,都是當年最賣座的台片。 這3部片,也同樣都站在台灣電影浪潮再起的起點。 台語片在1950年代後期創造一波流行後,因1959年八七水災影響經濟活動,又遭受開放日片進口等因素的衝擊,...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9,2013
素描黎智英 三之三:賺錢是手段,賺了錢才有理想?
會到《壹傳媒》工作的新聞同業,理由可能有百百款,我選擇去的理由,也無須掩飾,除了有個人工作上的瓶頸,想去學習不同傳媒文化之外,更有誘人薪水的因素,不過,以下的故事,對於新聞工作者,應該很具有吸引力,雖然事實不見得完全如此,但在當前台灣媒體人陷入價值混淆的年代,或許更值得媒體老闆與新聞人省思。 黎智英曾經說:「太講道義,就沒有正義。」所以他辦的媒體讓香港人又愛又恨,...
黃佳玉
3 月 29,2013
士林王家一年後:誰的居住正義?回歸都市更新本質
士林文林苑事件將屆一年,黃樹仁老師日前(25日)所寫之〈文林苑 誰的正義〉一文中,針對文林苑事件至今尚未落幕進行評論,認為社運人士不應搞錯聲援對象,延滯都市更新。然而,其所指居住正義之內涵,以及事件究竟為何延滯處理,實在有待討論。 根據都市更新條例第一條:「促進都市土地有計畫之再開發利用,復甦都市機能,改善居住環境,增進公共利益。」 都市更新之本意在於公共利益,然而文林苑事件中,...
運動休閒
Mattel
3 月 28,2013
【時事想想】職棒又有黃牛了
台灣中華職棒史上最大尾的洋助人曼尼‧拉米瑞茲(Manny Ramirez)終於在昨天(3月27日)義大犀牛與兄弟象之戰出賽了。拉米瑞茲在美國大聯盟征戰19年,締造了555發全壘打、2,574支安打、1,831分打點以及平均3成12的打擊率。拉米瑞茲在台灣的首場比賽,吸引爆滿的2萬名球迷入場,一舉打破中職的球迷入場紀錄。 光陰又好像回到1990年一票難求的味全龍與兄弟象大戰的年代。...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8,2013
素描黎智英 三之二:不會回頭望的市場闖王
「香港人是不講感情的,跟一個老闆一輩子,是很奇怪的事情。」這是黎智英曾經四顧茅廬,邀請台灣某個已退休的媒體人重出江湖,希望他前來台灣《蘋果日報》服務,但遭到婉拒時說過的話。 創辦台灣《蘋果日報》前,為了延攬人才,黎智英曾經透過一些台灣資深媒體人幫忙推薦人選,其中J君介紹一位業務出身、已經退休的C君給他認識,J君跟黎智英說:「他這個人非常好,很講義氣,只要動之以情,...
許珩
3 月 27,2013
【時事想想】黎智英要回來?
周刊報導:已經打包回香港的黎智英,不僅決定不賣台灣紙媒,反而要重返台北媒體圈,親自督軍,還強調「落地生根,不賣!」 幾個月前,黎智英才紅著眼眶對員工說:「真的對不起,我要走了。這地方是你們的地方,你們真的要為這個地方繼續做下去,我要回家了,請繼續珍重。」 幾個月後,黎智英發現如意算盤打不通,不如斷尾求生,先賣賠錢貨壹電視,...
媒體觀察
呂東熹
3 月 27,2013
素描黎智英三之一:不處危牆、又在危牆下
我跟黎智英不熟,因為只有工作三個月,見過幾次面、開過幾次會、吃過兩頓飯,那是2002年9月至12月之間的事,所以對他並不算了解。這篇文章,主要是在《蘋果日報》三個月的文化洗腦,以及觀察他在台灣10幾年來辦報的淺見,算為自己人生一段經歷,做個註腳。 算起來,應該是30年前的故事。這是黎智英說過的,一個「不處危牆下」的故事,以下我用第一人稱來敘述:「20年前,我曾經與人合夥做生意,當時,...
司法人權
張勝涵
3 月 26,2013
華光,這是我們的國家
這是一個匱乏的國家。政府沒有錢,所以就想到當年「接收」很多地,可以收回來BOT做無本生意,不僅可以套現還能作個面子給財團大亨;人民沒有錢,住在繁華大都市的陰暗角落裡,被歷史與黨國遺棄數十年後,終於被重新憶起,顛沛流離、拼死拼活總算保住的餘生,最後一站竟然是要到法院報到。 這是一個不義的國家。司法之威,重如雷霆萬鈞,然而司法人員不像正義女神蒙著雙眼審判,...
‹
…
585
586
587
588
589
590
591
592
59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