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楊索
3 月 16,2015
【時事想想】初心──寫在慈濟撤案之際
我知道證嚴師父這個人是於1980年,那年秋冬我住在花蓮,冬末年關前,有一逃犯從花蓮監所逃出,因為太饑餓逃到我居住處,意外引發一群人關切,其中幾位自道是證嚴法師的弟子,平日賙濟窮苦人,我因而聽聞這位師父。這幾位應該是證嚴很早期的跟隨者,他們言行慈悲素樸,描述其所追隨的證嚴師父有高度真誠景仰。 之後,就是眾所熟知證嚴領導的慈濟成為台灣結合宗教與慈善的龐大體系。我因記者職務與常往花蓮,...
文化研究
許家瑋
3 月 15,2015
像我這樣八年級的人
今早醒來,看見新聞報導有人因讀過劉克襄老師的〈像我這樣四年級的人〉而有感而發,寫出了一篇〈像我這樣七年級的人〉,據說引發許多鄉民淚推,表示認同。讀完該篇文章後,不禁深感哀愁,愁於亂世之中,年輕世代的我們,立足之地是否還能找尋的到,卻亦替八年級的我們,感到擔憂。於是,我想寫〈像我這樣八年級的人〉。 我是86年次,17歲,和大多數的年輕學子一樣,整天與書本、電腦以及手機為伍。這代的我們...
Mattel
3 月 15,2015
【島嶼邊緣】國民黨對核四的態度顛三倒四
核四議題困擾台灣將近30年,2011年的日本311大地震海嘯重創福島核電廠,一夕間反核四聲浪高漲,反核四幾乎成為台灣全民共識。不過,國民黨對核四的立場一變再變,一下子要公投,一下子不要公投。 最近,國民黨主席朱立倫附和民進黨主席蔡英文的「2025非核家園」主張以及「省下一座核電廠」計畫;朱立倫並強調「2025年一定要走向非核家園,絕對不是口號,要具體實做」,朱立倫也提出非核家園省電三方案。...
思其
3 月 15,2015
房價、美河市、排斥、家與縉紳化 ──一個隱藏在祈求高房價背後的深層問題
最近,由於台北市長柯文哲為了將捷運聯開宅用作社會住宅,使得位於捷運台北橋站共構住宅與美河市的原住戶紛紛跳出來抗議說:「市府的住宅政策是在壓低他們的房價」以及「他們欲企圖築起一面高牆,來阻隔這些新搬入的住戶」等抵制聲浪。事實上,高房價、買不起房子以及期待房價往上走的態度,長久以來,一直都存在於整個大台北地區的人口稠密區內,並形成兩股拉鋸對立的力量,只是,歷屆的雙北市政府執政者,...
全球脈動
文捷
3 月 14,2015
美國威州學生也闖議會 是學匪還暴民?
318學運即將屆滿一周年,近來網路皆可見網友自主整理去年318學運發生始末回顧相關資訊,剛好近日美國威斯康辛州首府麥迪遜(Madison)因一名當地警察持槍殺害一名未持任何武器的19歲非裔少年Tony Robinson,引發當地學生群情譁然並強行衝進州議會,彷彿在美國重演318學運場景。 路透社(Reuters)報導,上周一近2,000位威斯康辛州學生在麥迪遜街上遊行,...
陳秋慧
3 月 14,2015
若無障礙空間是文明城市的象徵,高雄市夠文明嗎? ──給高雄市長的一封信
作為一名成長於高雄的青年,我見證高雄從重工業之城,極力轉向投注文化與觀光發展的歷程。駁二藝術特區初開放之時,鮮少為外地人知曉,而今已是熱門展覽與樂團表演的首選之地。不僅是市民的休閒好去處,更是觀光客的必訪行程,身為高雄人,每每遇到朋友詢問:「高雄哪裡好玩?」我也都毫不猶豫的說:「駁二可以去看看喔!」今年春節前,一位臺北的朋友,找我當地陪,與她一同到鹽埕半日遊。我們同是輪椅使用者,開著電動輪椅,...
文化研究
曾明財
3 月 14,2015
【眷村想想】六個好鄰居
光大一村近百戶,哪家姓什麼或住誰?老爸大概都知道,有一些只是沒那麼熟。除了台灣人家庭之外,我家互動比較密切的外省人家,主要還是天天開門見山的幾戶鄰居,尤其王家、劉家、吳家和封家。 王孝廉伯伯有七個小孩,從老大、老二到小三、小四、小五、小六都是女生,王媽媽1963年終於拼了命生出兒子,跟我妹妹同年。 王家老大和小三性情最潑辣,老大尤其精明,自認有外省人優越感,...
環境經濟
Luke
3 月 13,2015
主席喊非核,智庫批反核,國民黨你搞得我們好亂啊!
對於核能發電的思維,已在4年前發生的日本福島核災不幸事件後,改變了全世界,不僅重新檢視核能風險,更影響了全世界的能源政策。地狹人稠的台灣,卻有3座高度風險的核電廠,不僅有核安疑慮,對於無法解決的核廢料,更存在世代正義的問題。 特別是台灣能源進口依存度高達98%,在邁進再生能源世代之前,難道我們不該反省用電浪費的問題?難道我們不該為環境永續做出一點努力?過去的台灣,像吸毒一樣,...
文化研究
陳文彬
3 月 13,2015
第一堂課
大學每學期的第一堂課,我總會花兩個小時在開設的課堂上,調查學生們的經濟狀況,然後跟學生們解釋何謂「世代不正義」。我常以學生們自身狀況為例,一一詢問現況,取出中間值來。 讀一所私立科大學生,四年下來加上學費、食宿、交通等生活費,仔細估算大約需要花費109萬元。同學們畢業後投入職場工作,若比現在大學畢業生基本薪資再高一點,每月領2.5萬元。扣掉勞、健保、勞退、國民年金……等里里扣扣稅金...
蘇瑋璇
3 月 13,2015
像我這樣七年級的人
今天早晨,讀到劉克襄老師寫的「像我這樣四年級的人」,坐在捷運上我默默流眼淚,環顧四周,比我略大、比我略小,都是茫茫然在這擁擠城市裡被撕扯破碎、夢想幾乎快消磨殆盡的年輕靈魂,因此我想寫一篇「像我這樣七年級的人」,回應劉克襄老師。 我是76年次,27歲,與絕大多數同輩的台灣年輕人一樣,高中畢業後考上台北的大學,在此念書、畢了業,找份薪水差強人意的工作,為了落腳在天龍國,...
‹
…
365
366
367
368
369
370
371
372
37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