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
音樂藝術
令顏結
7 月 04,2017
【解嚴30影像展暨音樂節】(4):做文化的推手、音樂的角頭──張四十三
張四十三,本名張議平,獨立音樂「角頭音樂」負責人,曾發掘陳建年、紀曉君、五月天等名氣響亮的歌手與樂團,台灣夏季搖滾盛事「貢寮海洋音樂祭」的重要推手,是為台灣樂壇獨立音樂教父。 台灣的時序即將進入炎熱的節氣,卻正也是這個島嶼國家各大音樂節舉行的高峰。這一天,我來到台灣「音樂節」教父張四十三的公司外頭。車水馬龍的重慶北路,一旁的修車廠讓人感受不出,這裡就是培育多位獨立音樂歌手的知名唱片公司...
書評書介
克莉絲汀.舒茲—萊斯
7 月 03,2017
【書摘】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2-「政治人物可以說謊嗎?良心要多少才不算太多?」
書名:向下扎根!德國教育的公民思辨課2-「政治人物可以說謊嗎?良心要多少才不算太多?」:參與討論的基本知識(Nachgefragt: Politik) 作者:克莉絲汀.舒茲—萊斯(Christine Schulz-Reiss) 譯者:陳致宏 繪者:薇瑞娜・巴浩斯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6/08 總是依賴補償金過活:議員必須縮衣節食嗎?政治人物如何賺錢...
書評書介
沃草烙哲學作者群
7 月 03,2017
【書摘】現代草民哲學讀本:日常隨時烙哲學,用思考通樂人生
書名:現代草民哲學讀本:日常隨時烙哲學,用思考通樂人生 作者:沃草烙哲學作者群 出版社:究竟 出版日期:2017/06/01 第三篇 陳煥民 政治人物可以違背承諾嗎? 在日常生活中,我們時常看到政治人物說話前後不一、違背自己承諾的情況。像是二○○八年總統大選時,民進黨候選人謝長廷曾說,要是敗選就退出政壇,但後來卻復出從事政治活動;...
教育文化
賴彥丞
7 月 02,2017
【教育想想】教育史的新里程碑:十二年國教社會新課綱
近日公布的十二年年國教社會領域課程綱要草案堪稱台灣教育的重大變革,教育史將立下新的里程碑,對於所有參與反黑箱課綱學運的人(含筆者)來說格外有意義。 一、以台灣為主體,加深學子對在地的認識 解嚴前,所謂的「歷史教育」只是當權者的傳聲筒,「大中國意識」充斥教科書上;解嚴後,以台灣本土意識為宗旨的「同心圓史觀」才逐漸扎根於教育,加以國人「台灣人認同」漸成主流、...
書評書介
陳破空
7 月 02,2017
【書摘】川普對決習近平:台灣的機會
書名:川普對決習近平:台灣的機會 作者:陳破空 出版社:前衛 出版日期:2017/06/20 與台灣總統通話,川普拋出震撼彈 「台灣總統蔡英文今天給我打電話祝賀我當選總統,謝謝!」二〇一六年十二月二日,候任總統川普在推特上發出這樣一句話,激起軒然大波。 當天,川普與台灣總統蔡英文通話十分鐘。美台首腦互動,打破了自一九七九年美台斷交以來的堅冰...
書評書介
綠妖
6 月 29,2017
【書摘】《如果可以這樣做農民》──看不見的農會
書名:如果可以這樣做農民:耕地的人,另一種生活想像 作者:綠妖 出版社:圓神 出版日期:2017/06/01 看不見的農會 幾乎所有剛接觸台灣農會的人都會被它複雜精巧的結構迷住。 的確,農會輔導的產銷班,除了方便推廣技術,更形成血緣之外的情感連接。我親眼目睹果樹產銷班開會時其樂融融的氛圍;家政班除了與時俱進地教披薩、蛋糕的製作方法,...
王俊評
6 月 29,2017
【時事想想】美中外交安全對話對臺灣的啟示:自己挺身而出,才有他人助力
6月21日在華盛頓舉行的首輪美中外交安全對話,在外界看來以各說各話、虎頭蛇尾等方式結束。其中關於臺灣的部分,美國國務卿蒂勒森與國防部長馬蒂斯在會後舉行的記者會上隻字不提,但中國外交部的新聞稿則有「美方表示,美國政府堅持奉行一個中國政策。美方承認西藏是中國一部分,不支持分裂中國的活動」的敘述。 此前,美國國務院主管亞太事務的助理國務卿董雲裳(Susan Thornton)曾表示,...
政黨政治
晏山農
6 月 29,2017
【山農說書】作為「鎖國共同體」的中華民國
由於巴拿馬別戀,再度激盪出志士仁人關於中華民國/台灣的愛憎情結。於是置之死地而後生的新思惟不斷產出,或許諸多是烏托邦妄念,但衝撞才可能從疑無路的黯黑中尋出光源;反之,那些心向中原的所謂華裔子民,就此譏諷民進黨政府因為不接受「九二共識」所以走不出去。實則,這群子民是背向山壁內側,誤以為壁上投射的就是光源所在,他們才真是鎖國思惟的信仰者。 不知何時開始,台灣的藍營泛統成員開始大量操弄「鎖國」...
教育文化
鄭吉珉
6 月 28,2017
讀「這個」有什麼用?──「有用」與否該由什麼來決定?
前幾天政大會計的學生在Dcard上嗆歷史系會被維基百科取代,而歷史系學生最好早點到街點實習,以便學習當流浪漢。這反映的是,每到畢業季或開學季就不斷重複出現的問題:「讀『這個』(基本上可以代換成所有人文學科,如哲學、文學、歷史……等)有什麼用?」(註一) 問問題的人大多出自好意,少數則帶著嘲弄與揶揄。但問的人並非學這門學問,因此他的質疑是合理的,但被問者卻多半只能支吾其詞。...
運動休閒
陳怡秀
6 月 28,2017
【日本想想】百年傳統 全新感受:日本人如何用神童、漫畫和美食活動行銷包裝古老運動「將棋」
2017年6月26日,全日本都在注目著一位名叫藤井聰太的14歲少年,雖然他只是國中生,卻已是一名鋒芒畢露、傲視群雄的將棋高手,這天他贏得了連續第29場棋局,打破了30年的最多連勝紀錄。其實從去年10月他晉身職業棋手開始,人們就開始在期待他能走向多高的境界,而這天只是證明了,他真的是一代奇才。 關於藤井聰太如何練習,又具有什麼樣的意義,文章「從將棋藤井熱潮看日本脈動」...
‹
…
169
170
171
172
173
174
175
176
17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