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雲暮
6 月 01,2014
何必害怕運動分裂?
《蘋果日報》一篇報導「理念不合 太陽花分裂成5派」,引發議論,首先撰文者似乎相當不瞭解這幾年的台灣公民運動發展,根據網友zaizen的說法,太陽花從來不是一個統合性的組織,而是由20─30個團體組成,早在318以前的各種社會議題(大埔、媒體壟斷、樂生…),就促使這些團體的成立了,而他們不過是在318那天共同佔領立法院。 但不管是318前就存在的NGO或學生組織(黑島青、公投盟、1985...
萬宗綸
五月 31,2014
小心中國語言淨化背後的政治意圖
五月,《彭博商業週刊》(Bloomberg Businessweek)以〈中國對英語開戰〉(China's War on English)為標題,敘述了中國近年來動作不斷的語言政策,其中包括大學入學考試將大幅降低英語科的比重。差不多的時間,報導指出,紐西蘭推動「華語週」以促進多語環境下的多元文化,不過這是把官話放在前頭,後面緊接著說的是,中國是紐西蘭的最大出口市場、第二大觀光來源國,...
曾淑美
五月 31,2014
別讓島嶼失去詩
傳訊者,我的都蘭朋友小竹和她的朋友在路上走著, 沿著美麗的東海岸慢慢走,為我們一一指認、辨識、記憶 台灣山海的美好, 為我們一一指認、辨識,、記憶 貪婪開發在島嶼留下的慘痛傷痕。他們一個部落一個部落傳遞消息、交換情報,以緩慢而堅實的步伐朝向我們,告訴我們:「喂,情況真的很危急了,這樣下去東海岸會完蛋,你和我要一起站出來說話,悍衛台灣最後的純淨美好;退此一步,我們就甚麼都沒有。」...
吳傳立
五月 31,2014
標籤沒問題,有問題的是亂用標籤的人
「標籤」只是個工具。工具從來都不是問題,問題是我們怎麼使用它。 最近因為捷運慘案太震撼人心,大家急著找出原因以求安心,於是大把大把的標籤就往兇嫌(兇手)身上貼;在此同時,有許多人擔心大家濫用標籤,於是高呼「去標籤化」,以至於標籤快要變成一種髒東西,彷彿有識之士都不該使用。 事情當然沒有這麼單純。 首先,標籤怎麼來的?「...
林琮盛
五月 30,2014
【中東想想】面對強敵環伺,以色列唯有團結一致
圖一:在以色列軍隊,來自世界各地的猶太人,無論何種膚色,都被灌輸保家衛國的觀念。圖片來源:作者提供 4月28日上午10點,以色列全國響起警報聲。此時,全體以色列公民都起身肅立;行進的車輛無論在高速公路或一般道路,全都停車,乘客和司機集體下車,默哀兩分鐘。所有的畫面和生活彷彿凝結,停格在警報聲的那兩分鐘。 對以色列而言,...
林登峰
五月 30,2014
沒有核四台灣會不會缺電?
核四的發電量佔台灣整個發電量的6.6%。如果停建核四(或建完不商轉),台灣會不會缺電?會不會影響台灣的工業發展?如果沒有核四,要用什麼替代? 在回答這個問題之前,我想提出一個簡單的問題,請大家想一想。 台灣對電力的需求 過去十幾年來,據我所知,台灣的工廠至少有一半搬了出去,人口也有大慨有一百萬人搬到外國。...
謝耀文
五月 29,2014
傷痛之後,我們該學習尊重他人的生命了吧!
北捷隨機殺人案,引起空前的恐慌。兇嫌冷酷殘忍,但現今主流論述都未能直指問題核心。這些表面的討論和補救將無法防止同樣的、甚至更嚴重的悲劇再次發生在台灣。 有些較敏銳的人已經想到這次的殺人事件必須從社會結構和教育層面去討論,也有人指出單是在兇手身上不斷地找標籤是錯誤的方向。我認為,所有的問題都可以連結到一個核心:「我們已經不再懂得如何尊重他人的生命」。...
林廷輝
五月 29,2014
庸人自擾的南海「U形線」
1947年,誰也不會料到,中華民國內政部方域司在其繪製出版的「南海諸島位置圖」中,以十一條斷續線標繪南海,竟成為當今國際社會的「亮點」。中華人民共和國在1949年成立後,繼承了這條斷續線,只不過為了向越南釋出善意,周恩來決定拭去北部灣及東京灣附近的兩條線,於是,十一條斷續線便成為九條斷續線。無論是「十一斷線」或「九斷線」,其形狀如英文字母U形,又被簡稱為「U形線」。 「...
新一
五月 29,2014
【打狗吹水】:砍馬重練:南台灣發展會議的倡議
馬邦伯治國無能、威權復辟,已是歷史定位。馬邦伯此歷史定位的打造,竟連帶也「激活」(刺激到活起來)台灣沈寂許久的「社會運動」,抑或時下的潮語說法— 「公民運動」。只不過,馬邦伯這廂無能復辟的歷史定位愈是昭然,那廂的公民也就愈加忙碌,甚至產生「公民過勞」或「血汗公民」的無奈現象。 憲政國是 vs. 經貿國是? 事實上,對於馬邦伯的「惡治」...
黃守達
五月 28,2014
安全感之外
江子翠捷運殺人事件,觸動了敏感而脆弱的台灣社會。有著許許多多的問題,等待著未必存在的答案。 首當其衝的,莫過於如何處置兇嫌的問題,這往往被上升成死刑存廢的爭議。反廢死方認為,只有判以加害者死刑,才能嚇阻未來的犯罪,平復被害者的冤屈;廢死方則認為,如果懲罰只是眼不見為淨的排除,我們反而會忽略了惡行的原因與背景。當然,雙方都必須面對尖銳的質疑。 反廢死方要好好回應,...
‹
…
673
674
675
676
677
678
679
680
681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