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教育文化
陳噗
11 月 22,2013
【時事想想】心有戚戚的高中戒嚴校規
今天一翻開報紙,發現媒體終於正視到了高中校規不合理這個問題(自由電子報:校規像「戒嚴」 不尊敬元首就轉學),不得不叫人興奮。我是一名高雄中學的學生,雖然雄中看似校風開放的公立名校,卻也存在大大小小不少的荒謬校規,即使鮮少拿不合理的校規實質來懲處學生,但事實上大小規定就是一種可用可不用的工具,不管是不是不合時宜的都有可能有那麼一天壓迫到學生身上。 在學校網頁公布的【學生手冊】中,...
藍弋丰
11 月 20,2013
【週三想想】能源思考題(三):沒有電網,照樣有電?
前回我們談到「有手機沒市話」的狀況本來從落後國家開始,但是發展到最後美國也將要終結所有電話線。那麼,分散式能源的發展是不是也從落後國家先開始?我們就先從印度來看。 我們知道印度有 10 億人口,但你可能不知道,10億人之中,有高達 44%沒有電力網路,這些無電可用的窮人,分別住在印度 12 萬 5 千個鄉村地區。 沒有電力網路怎麼辦?過去,他們往往仰賴小型燃油發電機,或是以煤油燈照明...
政黨政治
Mattel
11 月 18,2013
【週一想想】特權台灣:假如我是真的
在澳洲,有個好朋友的親戚在山東臨沂當官。有回,他去山東探訪親戚,來到親戚家,發現這親戚的廚房和整個社區的其他住戶不一樣,原來廚房是特別增大的違建。那天,剛好來了一位城管官員拜訪。 城管說,「報告局長,最近老是有人來檢舉局長家的違建。」 這位親戚問,「那要怎麼處理?」 城管回答,「局長放心,就算他告到死,也沒人理。」 這種特權,在台灣是不是也似曾相識?...
國防外交
賴怡忠
11 月 16,2013
【時事想想】甘比亞棄台戳破活路外交謊言(上)
甘比亞日前發佈與台灣斷交的訊息引發震撼。台灣過去不是沒有斷交的前例,但此事發展實在不尋常,可能預示新一波的斷交潮。 甘比亞斷交事件也反應出了馬政府這五年來活路外交導致台灣國際處境的真實狀況。活路外交絕對是走不通的路線,這個事件也迫使台灣對於著重現實主義外交場域中,要對於對外關係的品質與價值有個全新的審視。 甘比亞斷交但也沒與中國建交,沒講一中政策、沒對台灣口出惡言...
林登峰
11 月 13,2013
「空空」的馬英九
對於許多人來説,九月的政爭真是一場非常詭異的事情。發動政爭的馬英九最大的目標是要把王金平弄下台。但是到了最後,他的民調只剩不到10%,變成大家都希望他自己下台。 對於我來說,馬英九真是一個「空空」的總統!他竟然發動政爭要推翻自己。 「空空」是台灣話。中文和英文都很難找到類似的講法。最常看到的用法是用來形容一個神志不清的人,常常弄出很多笑話。平常我們說一個人「空空」,...
林濁水
11 月 12,2013
【鄉巴佬異藝錄】政治覇凌VS.溫柔抵抗——張懸台獨宣言?(上)
一、誰「偽裝了小清新」? 張懸「偽裝不了小清新」,文化霸凌英國陸生,中國鄕民這麼說。其實,張懸反而正好是以典型的小清新風格溫柔地抵抗了一下愛國陸生的政治霸凌。張懸發表了「台灣獨立宣言」?其實張懸是提倡了獨立精神,但那獨立精神不是別的,正是小清新標榜的人當從集體主義走向個體獨立的精神。 英國陸生批張懸違背了音樂「No politics」的精神,說「這麼敏感的話題你私下愛怎麼說怎麼說,...
李蔚
11 月 12,2013
張懸「被台獨」背後的僵固結構
不管「張懸這個人」的歌聲多麼撫慰療癒,面對中國女學生的抗議的態度如何從容得體,都不能避免「張懸這件事」已經成為一把利劍。狠狠割開了從「APEC王張會」、「國共論壇」到「紫金山峰會」以來,共產黨和兩岸政商集團張起的一塊寫著「兩岸和平一家親」的脆弱布幕。 「 No politics tonight!」一句驚天抗議,連同後續網路上中國憤青長篇累牘的叫罵,像循著蜜糖而來的蟻群。...
沈清楷
11 月 10,2013
卡繆的荒謬感與反抗 — 獻給全國關廠工人丟鞋行動
2013.11.07是卡繆(Albert Camus, 1913-1960)百年誕辰。卡繆留給21世紀的兩個概念 ,— 「荒謬」(L’Absurde)與「反抗」(la Révolte),至今依然有效。我們熟知的可能是卡繆筆下的《異鄉人》(L'étranger),表現出對外在世界一切都無所謂的冷漠,這種孤獨沒有我們想像地那麼自我;他也可能是被荒謬與虛無的面紗壟罩下,所產生一種漠不關心的孤獨感,...
Ko Tsì-jîn
11 月 08,2013
【週五想想】我看台語片:台灣次文化「台客」風(上)
「侯孝賢的電影裡曾經有過一種台灣的節奏感,但是那已經過去了。在侯孝賢之後,台灣特有的節奏感會是什麼?莽撞也好,優雅也好,我一定要找到。」 這段話來自現已停刊的《誠品好讀》2005年7月號歌手伍佰採訪文,標題是〈伍佰:我是台客盟主,不要把招牌搞砸!〉,全文以第一人稱呈現,高舉「認識自己」、「承認自己」、「相信自己」大原則,誓言「創造自己的味道」,「不要停止向自己挖掘」,...
新一
11 月 07,2013
【週四想想】打狗吹水:「工業垃圾」級神人馬邦伯:話說「廢五金再進口」
2008年,馬邦伯勝選之後,英文的「新聞週刊」(Newsweek)刊登一篇政治評論文章,將馬邦伯的當選視為是當時亞洲一系列政治變天潮的一環,亦即亞洲人民想從沈重的內部政治爭議逃逸,並轉向擁抱「務實懷舊」的「拼經濟」老路。 原以為馬邦伯的「經濟懷舊」,只是重拾過去國民黨利用發展主義,以延緩對其統治有傷之政治與民主議題的改革,因此,馬邦伯的當選,可預期的勢必會讓台灣民主政改停滯甚至倒退...
‹
…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268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