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文化研究
趙崇任
12 月 05,2018
肩負勞動與家務責任的東德「現代女性」
二次世界大戰結束後,德國分裂成向資本主義陣營靠攏的西德,以及向社會主義陣營靠攏的東德。兩者間的差異當然不只反應在政治層面,也在於社會與文化層面,例如性別角色。 戰後職場中「男性歸來、女性退位」的現象不只出現在美國,也出現在同陣營的西德。這時的女性「模範形象」被設定為只要負責料理家務與照顧兒女的家庭主婦,工作則交給男性負責。成為家庭主婦甚至被塑造成一種優越的形象,...
財政金融
徐子軒
12 月 05,2018
中國被美國留校察看了嗎?
在本次G20峰會上,美中兩國領導進行貿易戰談判,會後達成休戰共識。美國宣布將暫停預定對2600多億美元貨品開徵的25%關稅,先前針對2500多億貨品開徵的關稅,則維持10%不變。 作為交換,美國希望中國立即開始進行結構性改革,包括智慧財產權盜竊、非關稅壁壘和強制技術轉讓等問題。休戰期為90天,若90天未見中國改善,則將繼續開徵25%關稅。 從白宮發布的消息裡,...
教育文化
張肇烜
12 月 04,2018
【人心人術】守護病人的阿爸! 巴瑞士修士開拓聖母山莊
在宜蘭五峰旗三角崙有一個「聖母山莊」登山小屋,30多年來守護著登山人,很多人不知道,開拓「聖母山莊」的推手是一位外科麻醉師,他是義大利來的巴瑞士修士⋯⋯ 在台灣這塊土地,總是有人默默地做著沒有人注意、卻又很感心的事。 宜蘭「聖母山莊」就是一個例子。 開拓「聖母山莊」的推手是從義大利來的巴瑞士修士,他曾到中國雲南照顧沒有人敢接近的痲瘋病患,...
文化研究
南哲純美
12 月 04,2018
西藏迪士尼:我們也是樂園裡的一份子嗎?
板橋的新埔市場一角,配帶著大串仿松青石串珠項鍊的婦人向顧客兜售著號稱來自西藏的老天珠,攤位上懸掛著五彩繽紛的民族風氈毯,藏香升起的煙混合了碳烤香腸的氣味瀰漫在狹窄的巷弄裡;亞馬遜購物網上,三十美金左右,便可以購買到由數位印刷唐卡所製作成的連帽T恤、腰包或手提袋;世貿展覽館旅遊展裡成套的西藏旅遊行程,吸引著消費者掏出腰包來靠近這個「最接近天堂的地方」。西藏如何變成現代生活裡的「天堂」?...
司法人權
魏彥林
12 月 03,2018
人權是否可以公投?──從法學的視角出發
在選舉結束後,在發起公投的各方中又掀起了一波瘋狂的討論,其中又以「人權能不能公投」的討論特別引人關注,甚至有人因此認為:正因為同運人士也發起了同性婚姻公投,從而使得人權能夠通過公投決定。然而,這樣的結論從法學方法論的視角或許過於偏頗,甚至這樣的理解將會使得社會大眾認為:公投的內容可以變成毫無界線,甚至可以直接對憲法進行修改。究竟應該如何了解「人權能不能公投」的規範問題是本文回應的重點...
文化研究
陳威臣
11 月 29,2018
【鐵份補給】古都的交通歷史凝縮-蘇黎世市電博物館
蘇黎世是瑞士最大的城市,整個大蘇黎世都會區總人口達166萬人,不過市區人數僅約41萬人,意味著大部分人都居住在廣大的市郊,也因此蘇黎世發展出相當便捷的公共交通,以疏運龐大的通勤人潮。 這些公共交通,包含了瑞士聯邦鐵道(SBB)、市電與巴士、交通船、纜車等,相當多元,市內的公共交通,每年擁有三億人次的運量,相當可觀。其中歷史十分悠久,幾乎撐起整個蘇黎世公共交通,就是蘇黎世市電了。...
11 月 28,2018
在博物館看見日本動漫
輔大法學士、台灣大學法學碩士、 北京大學哲學博士。曾任天津南開大學傳播系副教授、台灣清華大學人文社會學院兼任助理教授,現為文化評論者、政治大學傳播學院兼任助理教授。 二000年,帶著觀察者的好奇進入中國現場,在北京生活十二年,中國觀察作品包括《拆哪,我在這樣的中國》(二0一一,獲第三十六屆金鼎獎)、《中國課》(二0一二,獲選《亞洲週刊》該年度十大好書)、《拆哪,中國的大片時代》(...
教育文化
黃建榮
11 月 27,2018
【春風化雨】安身立命的教育
今年6月參加了一場在台北市青年公園舉辦的汗得實驗高中辦學說明會,校方除了邀請國內實驗教育專家與會外,還特別邀請了德國在台協會處長王子陶博士(Dr. Thomas Prinz)前來分享德國的教育。我提出一個問題請教他:「是什麼樣的力量,讓德國人民願意繳納高額的稅金,來支撐整個國家提供一個優質且免費的教育系統?」處長給了一個讓我相當意外的答案:「德國人民是一個相當務實的民族,我們從小教育孩子如何賺錢...
教育文化
詹宇
11 月 27,2018
請給新住民的孩子一道光
在北部某所都會區的國中,有名男孩當選本學年的八年級模範生,他品學兼優、相貌堂堂、人際關係良好,贏得實至名歸,而他的母親,來自越南。對輕視新住民的言論,不同於一般新住民子女的畏縮,男孩會不卑不亢地反擊。但是這樣優秀的新住民孩子,在中小學生裡恐怕是不多見,更多孩子可能因家庭弱勢、自己表現欠佳,在學校常是在陰暗的一塊角落,孤單又軟弱。 有些老師對弱勢或需關懷的學生不僅沒拉一把,...
政黨政治
江昺崙
11 月 26,2018
【2018九合一選舉】「接地氣」是很空洞的語彙
1124地方選舉結束,保守派大反撲。 不僅有紮實政見的政治人物慘敗,如高雄陳其邁、花蓮劉曉玫等等,甚至連進步派的婚姻平權也徹底慘敗。有些媒體以結果論來分析,說反同方或者韓國瑜是「接地氣」,他們用大量庶民語言,打動選民的心。 所以很多同溫層玻璃心碎之下,開始檢討失敗原因,很多人說:「我們沒有接地氣,離民眾不夠近、與社會對話不夠深」。但其實「接地氣」根本是媒體挪用的空洞詞彙,...
‹
…
259
260
261
262
263
264
265
266
267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