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書評書介
蘇瑞鏘
4 月 27,2016
【書評書介】 悲暗觀光自由行 ──余杰《我也走你的路──臺灣民主地圖(第二卷)》引介
當臺灣的民主政治逐漸崩壞之際,余杰以多篇臺灣百年來反抗者的故事,描繪出動人的臺灣民主地圖,不僅回顧臺灣民主所來徑,更指明臺灣未來該走的道路。 超越薛西佛斯的宿命 回顧臺灣自由民主的百年追求,往往是呈現希望與失望的交替循環。最晚從1920年代開始,伴隨政治、社會與文化啟蒙運動的發展,臺灣人民(如林獻堂、蔣渭水等人)展開對自由的追求,然卻在逐漸進入日本的戰爭體制後不斷受挫。...
政黨政治
許恩恩
4 月 26,2016
見微知著:張景森以及未來的新政府
張景森代表著「開發派」官員,過去在都市及土地的制度和事件中惹出不少爭議,與倡議合理制度、公平分配及人權保障的民間團體大相逕庭,因此,許多反迫遷團體和訴求居住正義的社運參與者對張景森本無好感;然而,從這次臉書的惡質發言風波裡面,更可以看出這個人除了發展價值與治理概念以外,在姿態上有多麼不適合當政。 郝龍斌時期台北市政府喊著「台北好好看」政策,在缺乏整體性規劃和治理圖像的狀況下,...
司法人權
蔡榮裕
4 月 19,2016
〈自己錯了還怪人〉背後的恐懼不安
其實,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都是受害者,需要時間一起走過。 卻在最近發生的肯亞事件裡,讓「受害者」這個令人傷感的名詞,所代表的意含出現了弔詭用法。因為爭議裡的多方都說要替受害者著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誰是什麼事的受害者?卻在這時都冒出來,替別人說話或替自己說話?這種社會力裡隱含什麼心理力量呢? 依然採取從事件發生後,社會所呈現的部分後續反應,來臆測和想像事件本身隱含的深度心理學。...
苪宗泰(Timothy Rich)、Lucas Knight
4 月 19,2016
台灣民眾對TPP的支持──端看你如何解讀
經過七年的長期談判,今年2月全球12個國家共同簽署了《跨太平洋夥伴關係協議》(TPP),該協議目的在於消除或削減成員國之間的貿易壁壘。 TPP成員國的GDP總合達到全球GDP的40%。美國作為主導國,希望通過該協議統一國際貿易規則,以應對中國的崛起。許多台灣民眾及相關人士都希望爭取在今後的幾輪談判中將台灣納入TPP。台灣能否納入TPP被視為是蔡英文領導下的台灣所面臨的主要國際挑戰之一。然而,...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威臣
4 月 18,2016
從熊本大地震看東京的地震防災經驗
4月14日晚間九點半,位於日本九州的熊本縣境內,發生了芮氏規模6.5的強烈地震,由於震央的益城町震度高達七級,因此立即造成了熊本縣境內多處災情,震央附近的自治體也有許多建築物倒坍或變成危樓。然而就在28小時之後,一場地震規模更大、高達芮氏規模7.3的地震,再度襲擊熊本,結果導致原本已成危樓的建築應聲倒坍,更嚴重的是由於地震規模更大,因此造成的災害也更讓人怵目心驚了。 事實上,...
音樂藝術
張肇烜
4 月 15,2016
【人心人術】 我的語言就是繪畫:廖繼春
「我不會講話,我用畫來說我的話。」──廖繼春 一個故事,就是一個人生,廖繼春的人生,是最勵志的故事。 廖繼春(1902年1月4日-1976年2月13日)出生在葫蘆墩,也就是今天的台中豐原。廖家務農,家境並不優渥,父母在他小時候相繼過世。長兄如父,好在有哥哥的栽培,他得以完成學業。1910年廖繼春進入豐原公學校就讀,學業成績非常優異。他從小就喜歡畫畫,但是他們家沒有錢給他買鉛筆...
全球脈動
吳尚書
4 月 12,2016
泰國:中國高鐵外交的瓶頸
上個月(三月底)泰國在無法從中國取得期望的融資條件後,宣布放棄雙方合資興建高鐵的計畫,改採獨資且截短路線。此舉成為北京的高鐵外交與背後一帶一路外交戰略的難關。 在目前三個一帶一路計畫中,對於東南亞的方案,從昆明到新加坡的高鐵路線是最可行的。其他的中亞線(連結歐洲)因為距離遠高於高鐵的理想營運範圍(200-1000公里),加上經過傳統俄羅斯勢力範圍,高鐵能發揮的空間有限。南亞線通過緬甸、...
環境經濟
,
休閒育樂
漂流木
4 月 11,2016
【時事想想】 陸客不來,台灣觀光業者哀嚎;10家五星級旅館卻在台南拔地而起
陽光明媚,南台灣的豔陽催生了甫過冬的綠樹枝芽。父母親們鋪著野餐墊,看著天真無邪的孩子,盡情在綠草地嬉戲。 誰能想像,4月初正式啟用的「新營文化藝術園區」, 9個月前,只是一片荒蕪、堆積著廢棄鋼鐵建物,雜亂無章,連新營本地人都不想接近的嘉南水圳邊的小荒地? 不到一年時間,小荒地重生了。 復活,並非重新讓一座新樂園拔地而起,而是保留原有的廢棄鋼鐵建物,如生鏽鐵塔、鋼廊、攀岩場,...
教育文化
陳德愉
4 月 09,2016
【內地想想】 偏鄉拚翻轉──馬校長的菁英計劃
今年4月,教育部在台北市華山文創特區舉辦了「偏鄉教育,教育創新」展覽,宣傳部長吳思華推動偏鄉教育的成果。他本人在接受媒體採訪時,強調偏鄉教育的重要性:「這是正義的一種展現。」 教育部花錢來台北市辦「偏鄉教育成果展」到底意義何在?引發諸多議論,偏鄉教育是教育正義的展現,卻是大家的共識。準總統蔡英文多年來一直贊助東石偏鄉兒童課輔班,甚至公開感謝所有「為這些孩子做了一點事的人」。 「偏鄉...
歷史書寫
廖志峰
4 月 08,2016
又見麵茶車
吃完了麵,付了錢,就離開麵館。走了一段路之後,忽然聽到很久沒聽到的,亟其熟悉的汽笛聲,出現在這個陌生的街頭。太不可思議了,我遲疑了一下,繼續往前走,要去趕赴一場發表會,然而,終是忍不住停下腳步,回頭去尋找那聲音的來源。這種聲音是水煮開了,沸騰的蒸氣穿過茶壺蓋頂的汽笛,所發出來的。出現在街頭的聲音,只有一種可能,那就是賣麵茶的麵茶車,聽到這個聲音,瞬間把我拉回童年,那早已遺忘的時光。...
‹
…
207
208
209
210
211
212
213
214
215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