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No name熱門
歷史書寫
晏山農
6 月 01,2015
二戰修羅雨滄桑談──空襲的集體記憶
二十世紀的戰爭,全然改變了戰爭的形貌。除了毀滅性的武器逐一登場,一戰之後的「空權論」─由義大利將校杜黑(Gen Giulio Douhet,1869-1930)倡議,他主張飛機是犀利至極的攻勢工具,擁有獨立而強大的空軍,可爭取制空權以求戰略上的主動。他更強調「毀滅性轟炸」,即運用強勢空軍迫使敵人屈服─漸次發酵,飛機投入戰場後,戰爭已由平面而立體,前後方不再涇渭分明,從而就變成全民戰爭。換句話說,...
社會安全
陳鄭為
6 月 01,2015
殺人償命的社會基礎何在
近年來,只要一有重大社會新聞躍升版面,台灣內部對於廢除死刑與否的討論便沸騰一回;個案的亡者越無辜、越弱勢,輿論的激憤程度就越高,兇嫌的個人特質與差異相對而言則不是左右輿情的關鍵,因為殺人償命,天經地義,結論是:都該死。 對於你我,殺人償命是一組毫不陌生的字句,十分簡潔也毫無贅字。但殺人償命的觀念從何而來?又為何能為台灣為數眾多的人所接受?答案可能與社會如何看待生命本身的價值有關,...
歷史書寫
,
政黨政治
蔡亦竹
五月 24,2015
所謂大和解,絕不是叫你忘記歷史
看完了民主前輩施明德的參選聲明全文,百感交集。但是在述說感想之前,我們來聽個來自日本的故事。 大家應該都知道日本會變成一個強國,關鍵在於一百多年前發生的明治維新。但是在大河劇裡看來像是全國勵精圖治、上下一心而且相對和平的明治維新,其實也經歷了一個血腥的幕末時代。在經過了近三百年的江戶幕府時代之後,就算這三百年來一直在政治上擔任「外人」角色的強藩薩摩(鹿兒島縣)、長州(山口縣)領導時代,...
教育文化
謝宇程
五月 19,2015
【學與業壯遊】 教改潰敗二十年,從未深究檢討大考中心
每當社會對教育失望,看見教改灰頭土臉,許多人的直覺反應是大喊:教育部長下台!教育部長換了一個再一個,變好了嗎?沒有。怎麼就沒人想到,教育部長是誰,也許不是關鍵,至少不是唯一的關鍵──除了歷任教育部長之外,還有什麼是台灣教育體系進步最大的阻礙? 舉手提名:台灣教育的沉淪,它有責任 在此提名:大學入學考試中心,它長期擔任大學入學考試出題單位,現在仍主辦指考/學測/英聽。 當然,...
全球脈動
林彥瑜
五月 19,2015
大阪市民公投否決了「大阪都」
2015年5月17日,大阪市進行了「大阪都構想」的公投,是否贊成廢除「大阪市」、改成與現在的「大阪府」合併為「大版都」,讓大阪能像第二個「東京都」一樣,將現有的行政區劃改為「大阪都」,原本的「大阪市」改設置五個特別區。 截至5月17日晚上八點的結果是,贊成者69萬4844票,佔49.6%;反對者70萬5585票,佔50.4%,投票率高達66%。本次公投以一萬票左右的極小差距,...
社會安全
李中志
五月 18,2015
笑一個,老大哥正在為您拍照
不久前,台北柯市長擬以監視器對違規停車開罰,引起不小的討論。市長從「腦袋裝大便」招呼反對者,到「打定主意裝定了」回嗆有實務判決經驗的法官,再到知難而退,自稱也「沒有那麼白痴」,決定暫緩實施。此事看似到一個段落,但柯市長認為這些討論小題大作,顯然口不服心也不服,大有用緩兵之計避避風頭,伺機捲土重來的打算。 其實這是老問題,郝市府時代以犯罪偵防之名裝設了上萬支監視器,...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16,2015
【眷村想想】 在補給證通行的年代
農曆春節從台中回新竹,部分鄉下親友不了解老爸職業,他常低調謙稱「空軍仔」或「阿兵哥」。親友都很羨幕,因為每月有配給米糧,不用煩惱家人餓肚子。 每位老芋仔都有一本補給證,還有眷屬補給證,成年「大口」,小孩子「中口」或「小口」,每人每月可依「口」的份量領取米、鹽、油和麵粉配給。 所謂口就是人,一家五口即五個人,只要嬰兒出生,馬上趕辦眷屬補給證,因為每「小口」多出的米糧,...
文化研究
陳怡秀
五月 15,2015
【日本想想】 猴子取名夏綠蒂很糟嗎?──漫談日本人的角色設定
「サル(猴子)」和「シャーロット(夏綠蒂)」,最近同列日本新聞網站的熱門搜尋關鍵字,因為日本大分市高崎山自然動物園新生小猴子,和英國皇室小公主撞名了,引發討論。動物園方一度出來道歉,在英國皇室不以為意的情況下,最後仍維持原案,以「夏綠蒂」為小猴子命名──但為什麼小猴子不能取名叫夏綠蒂? 這則新聞受到關注,園方也確實接到了「反對派」民眾的抗議電話,認為此舉有失禮節,但翻開報紙、...
楊虔豪
五月 13,2015
【首爾想想】 韓國有線電視新聞「台灣化」
「最近傳媒界因為綜編頻道喧囂沸騰。這不只是電視或媒體界的議題,也成為整個國家與所有國民的難題。出現10多家無線台、綜合台、新聞台而變得紛亂的台灣,我們正步上他們的路線。往後媒體的原則與正道將難以尋得。」 這句話是前MBC電視台當家主播辛京珉,在韓國政府於2011年初批准綜合編成頻道時的發言。辛在李明博政權箝制新聞自由的浪潮下,被迫離開主播檯,2012年起當選成為在野黨國會議員。...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09,2015
【眷村想想】佛前的一百個磕頭──眷村的宗教信仰錨點
農曆初一或十五重要節慶,村內只看到幾戶台灣人家庭會按傳統習俗拜拜。外省人鄰居除了幾戶篤信天主教,多數人家很少持香,更不曾參加廟會或到土地公廟拜拜。 我小時候知道天主教,是因隔壁王伯伯家是教徒,王媽媽每個禮拜都會帶女兒們上教堂。外國人神父會講中文,教堂距離眷村很近,在大雅路和文武街口,走路僅需數分鐘,內有繽紛漂亮馬賽克玻璃窗佈置,我曾隨王家女兒小媛媛、小辛如到教堂中庭玩耍。...
‹
…
144
145
146
147
148
149
150
151
15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