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全球脈動熱門
全球脈動
陳怡秀
7 月 12,2017
【日本想想】逛藝術祭正夯,去耕田更帥氣──我的越後妻有大地春耕記
在台灣,對一群喜歡藝術、喜歡旅行的人來說,到日本參加藝術祭,已經成為一項必辦事項,就算不能各個擊破,總希望至少選一場去「朝聖」一番,然後在藝術品的創作理念,以及藝術品與居民、土地的種種連結之間被深深吸引,一個又一個故事串連起來的氛圍與感動,讓人就此陷落其中無可自拔。 以上不是形容詞也不是幻想文,而是我的心得體驗。有幸可以較長期地待在日本,參加了幾場藝術祭,就算無法全部看完(你怎麼能期待自己...
全球脈動
楊佳恬
7 月 10,2017
【歐洲想想】殉情王子與第一次世界大戰:改變歐洲近代史上的地名──麥耶林
在看奧地利東部的維也納森林中地圖時,我意外發現了一個在奧地利中學課本上讀過的地名:麥耶林(Mayerling,亦翻為梅耶林)。在一百多年前,在這個地方曾發生一件驚心動魄的事件,徹底撼動了奧地利王朝家族的架構,也間接改變了歐洲當代史。心中響起一個聲音,想過去看看這個幾乎快被遺忘的地方。 1889 年,奧地利王朝唯一的繼承人皇太子魯道夫(Kronprinz Rudolf)才滿三十歲生日沒幾個月...
全球脈動
劉彥甫
6 月 04,2017
新瓶裝舊酒的一帶一路
首屆「一帶一路國際合作高峰論壇」的舉辦,不僅聚集了多國政府領導人與國家代表,在缺席的臺灣內部亦掀起了正反意見交織的滔天浪潮。擁抱人民幣貨幣一體化與透過貿易制定成為霸主的主調,一再受到環境汙染、資本空間修復與地緣政治衝突等論述挑戰,再加上西方主要國家領導的缺席與拒絕背書,給予在觀望的臺灣,暫時無法參與的既視感與正當性,一再地透過媒體不停放送。確實,一帶一路是新瓶裝舊酒,然而,...
全球脈動
楊虔豪
五月 11,2017
【首爾想想】文在寅當選大統領 打得開大韓民國未來之門嗎?
崔順實「親信干政」案,讓執政進入第4年的朴槿惠總統,連串特權弊端被揭發,在憤怒民心驅使下,最終被彈劾下台。然後在5月9日提前舉行的19屆大選中,進步派在野黨─共同民主黨候選人文在寅,以壓倒票數,擊敗保守派的洪準杓及中間立場的安哲秀,成為南韓新任總統。 「這是偉大國民的偉大勝利,我想要向一起競爭的候選人,傳達安慰之意。為了嶄新大韓民國的未來,我也與他們攜手一同前進。明天起,...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4 月 04,2017
回應經濟日報:都有能力到海外工作了 還回台灣幹嘛呢
新南向議題熱,台灣人有意願赴東南亞求學、工作的比例日增,雖然部分民眾與媒體仍脫不了「東南亞=落後」的一貫想法,仍抱持著「歐美=好棒棒」的奇怪邏輯,但大抵相信隨著資訊交流頻繁,台灣對自己的東南亞鄰居,理當越來越了解,並更能夠以平等且宏觀的角度視之。 這幾天經濟日報一篇「大量國人赴海外工作 是福是禍?」(2017-03-26)的奇文,顯然充分展現了還停留在1980年代的思維,...
全球脈動
漂流木
10 月 04,2016
諾貝爾和平獎真的帶來和平?
若說諾貝爾和平獎得主無助於現實的和平,是對該座獎最大的諷刺,近日剛過世的前以色列總統西蒙.裴雷斯應該就是這項「世界級諷刺劇」的締造者。 歷經近半個月和死神的搏鬥後,腦溢血中風的裴雷斯在特拉維夫的哈伊姆·謝巴醫療中心去世,享年93歲。 綜觀以色列的開國元勳,佩雷斯是這些元勳中,最後一位長逝的政治人物。 一生致力國家的生存與和平 以色列建國後,...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8 月 17,2016
【首爾想想】看看南韓「媒體人從政」 想想新聞的初衷與價值
筆名「司馬文武」的資深媒體人江春男,在赴任新加坡代表前,因酒駕而辭職,成為眾人熱議對象。酒駕及適任與否,已被談論多時,但有人藉司馬之例子拋出疑問,值得細加探討:「媒體人該不該從政?」近來,甚至台灣的前輩前來詢問南韓的例子。 放眼司馬之經歷,從報社記者、主管,到2000年陳水扁總統上任時,成為就職演說撰稿人之一,隨後獲任國安會副秘書長;二次政權輪替後,返回報業,擔任全職顧問與專欄作家,...
全球脈動
陳怡秀
8 月 10,2016
【日本想想】日本天皇明仁與他「平凡」的一面
「我已經超過80歲,儘管尚稱健康,但考慮到身體逐漸衰弱,我仍擔憂很難像過去一般,全心全意地完成身為天皇的公務。」 8月8日,明仁天皇發表了電視錄影談話,影片中,他拿著稿子,緩慢而慎重、平實而直率地坦言自己的現況。昭和時代的「玉音放送」(日本天皇的聲音被稱為「玉音」,「放送」指的是廣播播送),中止了戰爭時期,同時也某種程度否定了日本皇室的「神性」;而這段平成時代的「玉音放送」,...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陳怡秀
3 月 31,2016
【日本想想】 阿宅等於潛在犯罪者?──犯罪事件的媒體「標籤化」歧視
一個小女孩來不及長大,就離開這個世界,如此令人不捨的事件,以我們難以想像的方式發生了。我們想尋找原因、理出頭緒,於是鉅細靡遺檢視加害人的身家、個性、狀態、生活習慣,試圖歸結出原因,卻沒意識到在「歸結」的過程中,又造成了另一個族群的傷害。這次的事件,引起關於精神病患的汙名化論戰,令我想起了日本主流媒體對於「動漫」、「阿宅」的不友善態度。 最近日本熱烈討論著一個誘拐事件。2014年3月,...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2 月 24,2015
【首爾想想】 看看韓版「特殊性關係」事件
最近在南韓媒體圈中熱議的話題,莫過日本《產經新聞》記者加藤達也「毀謗」朴槿惠總統的案件,在12月18日被判無罪。儘管已過一週,後續爭議仍餘波盪漾。 事情發生在去年8月,時任《產經新聞》駐首爾支局長的加藤,撰寫一篇報導,內容大多是引述《朝鮮日報》的專欄文章。 文章以世越號船難發生當下的七小時,朴槿惠總統「行蹤成謎」作開頭,隨後提及市井街坊與小報媒體出現的「傳聞」,指出朴槿惠當天是與「...
‹
…
4
5
6
7
8
9
10
11
12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