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全球脈動熱門
全球脈動
Jack Huang
4 月 04,2017
回應經濟日報:都有能力到海外工作了 還回台灣幹嘛呢
新南向議題熱,台灣人有意願赴東南亞求學、工作的比例日增,雖然部分民眾與媒體仍脫不了「東南亞=落後」的一貫想法,仍抱持著「歐美=好棒棒」的奇怪邏輯,但大抵相信隨著資訊交流頻繁,台灣對自己的東南亞鄰居,理當越來越了解,並更能夠以平等且宏觀的角度視之。 這幾天經濟日報一篇「大量國人赴海外工作 是福是禍?」(2017-03-26)的奇文,顯然充分展現了還停留在1980年代的思維,...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劉錦龍、劉錦添
11 月 17,2016
勝選絕非意外──川普如何靠抓對經濟論述擊潰民主黨和希拉蕊
川普勝選是意外嗎?或許希拉蕊仍對自己的敗選存在很多疑問?無論如何,希拉蕊可能未曾好好想過老公比爾柯林頓在1990年代的名言──「笨蛋,問題在經濟」。 歷經2008年的經濟蕭條後,美國經濟過去幾年一直在緩慢復甦之中,今年失業率也已降到過去八年來的最低點,使歐巴馬的民意支持度得以超過五成。照理說美國選民是所謂的經濟取向,經濟都好轉了,選民怎麼會想選擇政黨輪替?在這八年的經濟復甦過程中,...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0 月 12,2016
【首爾想想】創刊70週年的南韓老報 如何讓人驚艷?
上週,10月6日,首爾的報攤上,一家報紙的頭版,因極前衛的設計而顯得搶眼。放在桌上一看,還會讓人誤以為報紙真的放了東西。 報中登出一張印有報社名字的跑車,在草原中奔馳的相片,新聞標題寫著:「若無法找到共生之路 只剩共滅⋯⋯沒時間了」。 搶眼的是,一碗杯麵蓋住了圖文的一部分,還留下一些麵渣,左下有個御飯糰,右下又留下字跡寫著:寫著:「今天打工賺的薪資是49,000韓元,...
全球脈動
,
媒體觀察
楊虔豪
8 月 17,2016
【首爾想想】看看南韓「媒體人從政」 想想新聞的初衷與價值
筆名「司馬文武」的資深媒體人江春男,在赴任新加坡代表前,因酒駕而辭職,成為眾人熱議對象。酒駕及適任與否,已被談論多時,但有人藉司馬之例子拋出疑問,值得細加探討:「媒體人該不該從政?」近來,甚至台灣的前輩前來詢問南韓的例子。 放眼司馬之經歷,從報社記者、主管,到2000年陳水扁總統上任時,成為就職演說撰稿人之一,隨後獲任國安會副秘書長;二次政權輪替後,返回報業,擔任全職顧問與專欄作家,...
全球脈動
陳怡秀
8 月 10,2016
【日本想想】日本天皇明仁與他「平凡」的一面
「我已經超過80歲,儘管尚稱健康,但考慮到身體逐漸衰弱,我仍擔憂很難像過去一般,全心全意地完成身為天皇的公務。」 8月8日,明仁天皇發表了電視錄影談話,影片中,他拿著稿子,緩慢而慎重、平實而直率地坦言自己的現況。昭和時代的「玉音放送」(日本天皇的聲音被稱為「玉音」,「放送」指的是廣播播送),中止了戰爭時期,同時也某種程度否定了日本皇室的「神性」;而這段平成時代的「玉音放送」,...
教育文化
,
全球脈動
楊虔豪
8 月 03,2016
【首爾想想】反對教育商業化 v.s. 校長叩警方介入 梨花女大掀風暴
南韓知名學府──梨花女子大學,30日發生警察進入校園並與部分學生及校友發生衝突的事件,引發全國社會關注。 梨大決定將在暑假後的下學期起,新設名為「未來人生大學」的短期學程,開放已有三年以上工作經驗,卻還未接受過大學教育的高中畢業生,與30歲以上仍未就職者,為他們量身打造約為兩年的新媒體製作企畫、時尚與健康營養等課程,修畢後即可取得四年制學士學位。 事實上,諸如此類以「終生學習」為目標...
全球脈動
吳秉霖
7 月 24,2016
【印度想想】「甘地」或「甘蒂」?談談印度女性領導人
家鄉台灣最近有一則新聞吸引我的注意:根據總統府、外交部網站,「Clinton」這個姓氏的翻譯,凡是碰到男性的柯林頓總統(William Clinton)一律翻成「柯林頓」;但碰到冠夫性的柯林頓夫人(Hillary Clinton)或柯林頓國務卿,則是變成了「琳」。給人的感覺,好像碰到了女性就要選個女性化的姓氏。新聞報導說,往好處想,如果今年底希拉蕊果真當選美國總統,未來只要寫「柯林頓總統」...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張國城
1 月 29,2016
【時事想想】 馬英九為何要前往太平島?
馬總統在1月28日前往太平島視察,美國一反八年來對他的情義相挺,罕見地表達不滿。美國在台協會發言人游詩雅(Sonia Urbom)在27日受訪對此表示,對於馬英九總統計畫前往太平島,美方感到失望。此行動不僅極無助益,也無法為南海紛爭的和平解決做出貢獻。美國國務院副發言人唐納28日也在例行記者會上表示,馬英九有任何權利表達他對南海的立場,「美國只是不同意這一項行動」,...
全球脈動
楊虔豪
12 月 24,2015
【首爾想想】 看看韓版「特殊性關係」事件
最近在南韓媒體圈中熱議的話題,莫過日本《產經新聞》記者加藤達也「毀謗」朴槿惠總統的案件,在12月18日被判無罪。儘管已過一週,後續爭議仍餘波盪漾。 事情發生在去年8月,時任《產經新聞》駐首爾支局長的加藤,撰寫一篇報導,內容大多是引述《朝鮮日報》的專欄文章。 文章以世越號船難發生當下的七小時,朴槿惠總統「行蹤成謎」作開頭,隨後提及市井街坊與小報媒體出現的「傳聞」,指出朴槿惠當天是與「...
環境經濟
,
全球脈動
陳德愉
11 月 01,2015
【內地想想】 台灣茶的存亡關頭
你常喝茶嗎?是一杯500CC的手搖茶飲,還是一斤動輒上萬的冠軍茶? 台灣的內需茶葉量一年40000噸,這樣的巨量,證明了茶葉早就貫穿了我們的生活。只要是台灣人,沒有不愛喝茶的。無分年齡老少,無分時間早晚,茶可以招待貴客、一人品嚐,也可以隨手解渴,更是我們招攬觀光客來台灣旅遊的項目。 我們是一個茶的國家。茶香美麗島。但是你知道嗎?享譽國際的台灣茶,現在已經瀕臨品牌破產了...
‹
…
5
6
7
8
9
10
11
12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