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隨機殺人案
社會安全
周盈成
五月 15,2016
【你怎麼不想想】隨機殺人 我們可以少關心一點
兩年前,台北捷運殺人事件後不久,跟現在差不多的氣氛中,我在臉書寫了一段話,大意是:有些人類行為,終究是犯罪控制跟社會改革都管不了的,就整個社會來說,我們最好聚焦在管得了的事情上。 人們在隨機殺人相關議題上進行言論熱戰,批評政府解決不了問題。即使主張的途徑不同,論者們有個很大的共同點:都覺得這社會正受到隨機殺人的嚴重威脅;這個問題很迫切、很重要;為解決這問題,我們應該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莊博安
五月 13,2016
鄭捷死了,然後呢?
5/10晚上,那幾聲槍響後,我難以入睡。 不是因為執行死刑後覺得「正義」被實現爽到睡不著。也不是因為死刑不能解決問題,需要瞭解社會脈絡如何產生這樣的狀況;是我總覺得怪怪的,認為事情有這麼單純嗎? 我看過許多網友的說法,有些覺得馬政府在5/20前開始刷「存在感」,有些覺得為了掩蓋巴拿馬文件的風暴,但不了鄭捷的「插隊」必定有些陰謀論在裡頭。的確,我也是這麼部分認為,...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蔡榮裕
五月 12,2016
前夜三聲槍響迴音撕裂的驚悚感
前夜三聲槍響,我們身處的社會需要這個訊息嗎?這三聲槍響的迴音,的確再度引起了撕裂式的社會回應,撕裂才是重點嗎?或者還有其它的? 兩位年輕人的死亡,林冠華和鄭捷,也許有不同意義,也許反映我們心理和社會上某些共通課題。一位的死,據說在即將到來的520典禮上,被保留了空的位置;另一位被當做壞人槍決了,卻留下社會中人,不論是否高興或遺憾,因困惑所造成不解的空白。這兩種空白有什麼值得思索的嗎?都是死...
司法人權
蔡榮裕
4 月 19,2016
〈自己錯了還怪人〉背後的恐懼不安
其實,生活在台灣這塊土地上的人都是受害者,需要時間一起走過。 卻在最近發生的肯亞事件裡,讓「受害者」這個令人傷感的名詞,所代表的意含出現了弔詭用法。因為爭議裡的多方都說要替受害者著想,到底發生了什麼事呢?誰是什麼事的受害者?卻在這時都冒出來,替別人說話或替自己說話?這種社會力裡隱含什麼心理力量呢? 依然採取從事件發生後,社會所呈現的部分後續反應,來臆測和想像事件本身隱含的深度心理學。...
教育文化
,
社會安全
方天青
4 月 11,2016
在下一件兇殺案之前
前幾天的一個早晨,我輕輕叫醒四歲的大女兒,簡單的描述了今年三月二十八日發生在內湖區,震驚全台的事件,我們討論著接下來可能的做法,在這個過程裡,我感到無比沈重,不是只因為這樣的事件讓人覺得害怕無助,而是,這樣的事件提醒著我,不論在一般民眾或是母親的角色裡,我一定少做了什麼,才讓我們的社會出現了一個這樣的破口。 從刑法二二七條,到去年的一月的兒少法修正案(兒少不得超過「合理時間」...
社會安全
黃亮瑜
4 月 02,2016
正拳哥的這一拳到底是替誰打的?
近年來台灣發生多起無差別殺人或隨機傷人事件,隨機殺人事件發生頻率升高、進入更加公共的場域、受害者年齡趨低,且行兇手段激化,引發社會的集體焦慮與廣泛的激烈討論。從2012年湯姆熊案、2014年鄭捷案、去年五月的北投女童案到今日的內湖女童案,社會的集體焦慮無法隨時間淡去,反而持續堆疊發酵。 當街斷頭的無差別殺人事件之所以讓社會大眾無法接受,一個主要素正是它缺乏可理解的理由,...
全球脈動
,
社會安全
劉威良
3 月 30,2016
長期照養──共同減輕負擔與暴力
曾是台北知名精神科醫院護理人員的我,,對台灣長照的欠缺一直有非常深的體驗。 記得二十多年前的精神病患家屬,因為家中有幼子要照養,並且要工作維持生計,無法長期照顧先生,在病患於醫學中心級的精神科治療病院出院後,家屬直接在醫院打電話雇請計程車,讓計程車從台北載患者到龍發堂安置。原因很簡單,因為她無法照顧這個經常病發干擾她工作的先生,她必須工作養家,...
社會安全
黃岳
3 月 29,2016
人權論述於死刑存廢論戰的困境
近年,台灣發生諸多強烈挑動公眾情感的社會治安事件,例如:台北士林隨機殺人案(2009/3/9)、台南湯姆熊殺童案(2012/12/1)、台北捷運隨機殺人案(2014/5/21)及近日的台北四歲女童割喉案(2016/3/28)。死刑制度的存廢爭論,經常成為各大媒體及社群網絡的主要討論議題。論述型態紛雜,涵蓋法律、倫理及刑事政策等。約略而言,主要議題包含「罪行與刑罰間的關係」、「死刑,或刑罰本身,...
蔡榮裕
3 月 29,2016
內湖隨機虐殺小女孩的後續
關於3月28日中午,在內湖環山路一段旁當街虐殺小女孩案件,筆者表達幾個想法供大家思考。有些想法早就有人提過,不是我個人原創想法,筆者只是試著再次提出,雖然很猶豫是否要在事件當頭談這些想法?但電視裡名嘴的論述是多樣化了,緊急當頭但思考是比以前類似事件有更多角度了。 其實,自殺和這種隨機殺人都是很困難的課題,很難有一種單一或唯一的方式來解決。雖然精神醫學曾經希望,將一些複雜問題加以醫療化,...
賴天恆
7 月 23,2015
面對死刑爭議的三種態度
面對接二連三的隨機殺人事件,或許我們馬上就想到死刑:就是因為我們國家走向廢死,最近殺一兩個人也不會被判死刑,就算判了死刑也不會執行,沒有任何嚇阻效力,那些「跟我們不一樣的人」根本就不會害怕,才會沒事走在路上亂砍人。 如果這是我們腦中閃過的第一個念頭,那麼或許第二想到的,就是那些該死的廢死團體(而不是提倡廢死的馬總統)。就是這些人勾結了一些歐洲所謂的人權團體,高舉人權保護兇手,...
1
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