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 編輯推薦
  • 投稿
  • 連絡我們
  • 關於想想
  • 版權聲明
  • Thinking-Taiwan
  • 小英教育基金會
  • 合作媒體
icon-menu
首頁
icon-info
  • FB
  • contact
  • rss
  • 簡體
  • Thinking-Taiwan
  • 小英教育基金會
  • 合作媒體
  • 投稿
  • 聯絡我們
  • 關於想想
  • 版權聲明
  • 編輯推薦
  • 熱門文章
  • 政策想想
    • 教育文化
    • 環境經濟
    • 財政金融
    • 全球脈動
    • 國防外交
    • 司法人權
    • 媒體觀察
    • 休閒育樂
    • 政黨政治
    • 主權兩岸
    • 中國問題
    • 社會安全
  • 時事想想
  • 想想副刊
    • 文化研究
    • 書評書介
    • 歷史書寫
    • 運動休閒
    • 電影戲劇
    • 音樂藝術
  • 漫談時事
  • 專欄作家
  •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1. 首頁
  2. 文章分類

隨機殺人案

社會安全 林耀盛 6 月 10,2015
社會問題無法只以個人病理化理解
隨機殺人案的女童犧牲悲劇,又引發正義感的凝聚和集體情緒的宣洩。兇嫌面對仍有無限未來想像的兒童面容仍「一刀斃命」的殘忍,更召喚出法律制裁、信誓討回公道的倫理關照。 這是個充滿社會衝突的處境,彷彿每個人都在尋求抒解的出口。於是,恐怖他者的現身成為可以投射情感的指責對象,我們往往認為表達譴責的聲音,就可以寬解內心的焦慮不安。但真正的社會安全信任的失靈,若只是將之「個人病理化」處理,...
  • ‹
  • 1
  • 2

隨機殺人案熱門

林耀盛 6 月 10,2015
社會問題無法只以個人病理化理解
賴天恆 7 月 23,2015
面對死刑爭議的三種態度
劉威良 3 月 30,2016
長期照養──共同減輕負擔與暴力
莊博安 五月 13,2016
鄭捷死了,然後呢?

想想副刊

更多副刊文章
【影像內外】「美台團」再考
【新書推薦】42.195公里的夢...
【野球人生】棒球強權的起點:從強...
【老番講古】臺灣人以前會不會吃牛...
【日晷之南】真實與虛構的決戰——...
  • Thinking-Taiwan
  • 小英教育基金會
  • facebook
  • Rss
  • mail
  • simp

cc授權

頁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