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鄭捷
社會安全
周盈成
五月 15,2016
【你怎麼不想想】隨機殺人 我們可以少關心一點
兩年前,台北捷運殺人事件後不久,跟現在差不多的氣氛中,我在臉書寫了一段話,大意是:有些人類行為,終究是犯罪控制跟社會改革都管不了的,就整個社會來說,我們最好聚焦在管得了的事情上。 人們在隨機殺人相關議題上進行言論熱戰,批評政府解決不了問題。即使主張的途徑不同,論者們有個很大的共同點:都覺得這社會正受到隨機殺人的嚴重威脅;這個問題很迫切、很重要;為解決這問題,我們應該做、可以做的事情很多...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莊博安
五月 13,2016
鄭捷死了,然後呢?
5/10晚上,那幾聲槍響後,我難以入睡。 不是因為執行死刑後覺得「正義」被實現爽到睡不著。也不是因為死刑不能解決問題,需要瞭解社會脈絡如何產生這樣的狀況;是我總覺得怪怪的,認為事情有這麼單純嗎? 我看過許多網友的說法,有些覺得馬政府在5/20前開始刷「存在感」,有些覺得為了掩蓋巴拿馬文件的風暴,但不了鄭捷的「插隊」必定有些陰謀論在裡頭。的確,我也是這麼部分認為,...
司法人權
,
社會安全
蔡榮裕
五月 12,2016
前夜三聲槍響迴音撕裂的驚悚感
前夜三聲槍響,我們身處的社會需要這個訊息嗎?這三聲槍響的迴音,的確再度引起了撕裂式的社會回應,撕裂才是重點嗎?或者還有其它的? 兩位年輕人的死亡,林冠華和鄭捷,也許有不同意義,也許反映我們心理和社會上某些共通課題。一位的死,據說在即將到來的520典禮上,被保留了空的位置;另一位被當做壞人槍決了,卻留下社會中人,不論是否高興或遺憾,因困惑所造成不解的空白。這兩種空白有什麼值得思索的嗎?都是死...
西區老二
五月 30,2015
死刑、威權與社會安全
如果對事實和邏輯沒有一些正確的理解,許多事情再怎麼討論也很難有理性的結果。 例如「國小隨機割喉案」和前陣子「竹東霸凌致死案」,不論主流媒體的名嘴,或網路上的鄉民,往往都在還沒進入審理程序前就先腦補很多既定成見批評法官,說得好像要不要判死刑是憑法官高興說了算,如果沒判死刑就是隨便找一些什麼有被告有悔意啦、精神狀態有問題啦(何況正確來說患有精神疾病是無法脫罪的,必須以行為時有無意識為斷...
媒體觀察
王子面
9月 26,2014
情殺案、高材生、教育部長
9月22日,台北市南京東路的巷弄裡發生了一件殺人案,29歲男子張彥文因情關難過,當街持刀殺害了與他交往的一名22歲女性。一般來說,「情、財、仇」原本就是殺人案件的主要緣由,這起情殺案當然令人遺憾與憤慨,但也不能說完全令人意外。像嘉義今年8月也有一起20歲大學生懷疑高職女友劈腿,在口角後掐死對方的命案,很快就消失(甚至根本不曾出現)在眾人記憶裡。 話雖如此,...
史努比
8 月 30,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 誰該道歉:柯爸、還是Hello Kitty?
有人曾著書論述,台灣人患了斯德哥爾摩症侯群,明明是被綁架、被壓迫、被殖民的弱者,到頭來卻和綁匪結盟,甚至成為幫兇和買辦。蔣渭水在近百年前亦曾寫道,台灣人得了智識的營養不良症,沒有文化運動作為處方,將不得療癒。 台灣人的症頭似乎不少,但最近還得加上一項,那就是台灣人的道歉哲學,顯然也出了很大的毛病。由這個莫名其妙卻行之有年的哲學之中,我們還看出更多當代許多灌注在台灣人身上、...
林耀盛
6 月 01,2014
難以化約論的人間悲劇
北捷隨機殺人事件發生後,有媒體不斷以煽情方式報導,追蹤兇手學校宿舍、住家和行蹤模擬。甚至,在新聞、談話節目以綜藝方式重現悲劇,如此虛擬真實的方式營造景觀社會,遮蔽真實的超級真實形態,只求刺激收視率卻未盡媒體職責,已然構成法國哲學家布西亞提到的「完美的罪行」圖像。近來,美國《外交政策》期刊也批評台灣媒體濫用新聞自由,將閱聽大眾變成僵屍。 北捷事件加害者的就讀學校、家人和社區在「...
黃守達
五月 28,2014
安全感之外
江子翠捷運殺人事件,觸動了敏感而脆弱的台灣社會。有著許許多多的問題,等待著未必存在的答案。 首當其衝的,莫過於如何處置兇嫌的問題,這往往被上升成死刑存廢的爭議。反廢死方認為,只有判以加害者死刑,才能嚇阻未來的犯罪,平復被害者的冤屈;廢死方則認為,如果懲罰只是眼不見為淨的排除,我們反而會忽略了惡行的原因與背景。當然,雙方都必須面對尖銳的質疑。 反廢死方要好好回應,...
郭勵
五月 28,2014
當鄭捷父母出面道歉後
從上星期臺北捷運發生刑案後,媒體對於犯案動機的各種揣測及鄭捷的人格特質進行無限上綱的標籤化,死刑存廢的討論、派駐在捷運站的警力數量跟種類,到事隔七日後的今天,鄭捷父母首次出面到捷運江子翠站發表談話,不知道這件事情是不是又回隨著新聞覆蓋而被大家淡忘。如果我們能夠回歸事件最根本的問題進行討論,可能我們還是沒有辦法即刻「解決」問題,但最起碼,我們沒有錯失『瞭解』問題的機會。 「...
賴天恆
五月 27,2014
嚇阻不是唯一的問題
前年年底的湯姆熊歡樂世界隨機殺人事件,以至近日的江子翠隨機殺人事件,喚起了死刑存廢的議題。針對第一起,有些人會主張這正好證明死刑的必要性,死刑可以嚇阻犯罪。針對第二起,有些人主張這正好證明死刑無用,死刑無法嚇阻犯罪。這些都是關於死刑到底能否有效嚇阻犯罪的探討。 然而,對許多人來說,「死刑能否有效嚇阻犯罪」與「到底該不該存有死刑」是兩個不同的問題。就算對前者有結論性的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