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聯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台灣文學
書評書介
CHIU MEi
10 月 21,2014
諾貝爾文學桂冠:莫狄阿諾:用盡一生——只為找尋那個原點
十月九日下午一點,法國電台發出喜悅之聲「Cocorico」〈注一〉,今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由作家巴特里克‧莫狄阿諾 (Patrick Modiano )獲得,主持人重覆放送這項新聞。 事實上,出版界並未預測法籍作家奪冠,儘管莫狄阿諾是法文學界的重要作家,他的作品已譯成36種語言,1968年第一部小說《星形廣場》(La Place de l'étoile) 即得羅傑‧尼米耶文學獎,...
文化研究
林運鴻
8 月 04,2014
失落的台灣文學系所:沒有民族主義花園的文化園丁(下)
圖說:台灣文學館正門。圖片來源:維基圖庫。 接續前文,在台灣的文化與教育層面: 1.沒有克服中文系再生產結構的「本土化」 2.沒有連結到人民大眾的「本土化」 這兩個重要因素,其實共同了造就十年後台灣文學系所必然的困境:台灣文學系所的文學青年,因此缺乏適當的「社會定位」。...
文化研究
林運鴻
8 月 03,2014
失落的台灣文學系所:沒有民族主義花園的文化園丁(上)
按照中研院社會學家蕭阿勤的看法,民族主義在戰後台灣社會的其中一個重要「起源」,可能是1970年代的本省籍文學菁英們,試著透過「台灣文學」歷史系譜之建構,從而誘發了社會大眾關於「我們台灣人」的身分想像。然而,今昔對照,矛盾的會是,儘管過去對於「台灣文學」的關注催產了本土意識的萌芽,但是如果我們深入觀察當前高等教育裡的「台灣文學」建制(在這裡主要指的是各公私立大學的「台灣文學系所」),...
文化研究
藍士博
7 月 25,2014
「去台灣化」的進化──台灣文學館任命案爭議與馬政府的文化修辭
今年初台灣文學館館長的人事案才鬧得沸沸揚揚,各方對於缺乏台灣文學專業背景的翁誌聰館長就任資格提出質疑,並且在後續發生取消碩博士論文獎助與全國研究生研討會時發動連署、在立法院內舉行記者會。此事尚且記憶猶新,文化部竟然又在近日任命僅有圖書館系背景、原文化部影視司流行音樂科科長蕭淑貞接任副館長。堂堂國立台灣文學館的正、副館長居然皆以不具備專業背景的人士接任,台灣文學竟被蔑視至此,著實令人憤慨...
想想論壇
7 月 15,2014
假如我是村(里)長徵文比賽
每個人從小在不同的社區中生長,社區內的一磚一瓦共同孕育著在地居民們的生活記憶,這段記憶可能是巷口老麵攤的沸水聲、可能是沿著馬路堆砌成的斑駁矮牆,隨著路的延伸,所經之處的都是擁有各自特色、回憶的社區,每個居民最熟悉的地方。 每個孩子都在社區的懷抱裡成長,隨著時光歲月、都市發展的更迭,社區容貌也漸漸改變,或許成為一種我們不再能辨識的狀態,...
Ko Tsì-jîn
五月 09,2014
【我看台語片】:文化解殖,兩軍對峙
去年甫獲國家文藝獎的小說家宋澤萊,其論述著作《台灣文學三百年》(2011)援用加拿大文學理論家弗萊(Northrop Frye, 1912-1991)的春、夏、秋、冬文學發展階段論,指出台灣文學史從300年前的傳奇文學以降,歷經田園、悲劇、嘲諷文學,再回返時下的新傳奇文學階段。 圖說:國家文藝獎得主,由左至右為宋澤萊、紀蔚然、陳茂萱、李安。圖片來源:青年日報...
‹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