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太陽花運動
許慶雄
2 月 11,2015
先別管太陽花,你聽過紅衫軍的無罪理由嗎?
「……此集會(紅衫軍)雖屬未經許可,且或有造成其他民眾之些許不便利,但其等訴求在當時確實引起許多民眾迴響,且警方已能充分掌控此等情況,並未造成維持秩序之虞慮,又無任何明顯且立即之危險發生,可見此等不便利,仍在民主社會人民所得以忍受之範圍,如前所述,國家自應予以尊重,給予其等表達意見之自由空間。」 ──以上節錄自台灣台北地方法院九十六年矚易字第一號刑事判決(法官許泰誠、 陳君鳳、郭顏毓...
林濁水
2 月 05,2015
【華山論劍】自然獨之三:慷慨激昂的台獨和跳過偉大儀式的台獨
長久以來,台灣絕大多數的民眾都認為台灣已經是一個獨立國家了。最近新台灣國策智庫調查出來的數據是62.3%,不認同的只有28.8%。但是假使你認為主張台灣已是獨立國家的都是泛綠、獨派或自認為是台灣人的民眾,而否定的都是泛藍、統派或自認為中國人的民眾,那你就大錯特錯了。 回頭看看上面的圖表,首先你將發現,認同自己是中國人的民眾,高達72.3%同意台灣現況是主權獨立的國家,...
政黨政治
新一
1 月 14,2015
【打狗吹水】「黨產公投」綁2016大選不值得一試嗎?
「公投」原本在國民黨跟媒體的操作下遭致污名化,再加上當前的「鳥籠公投」狀態,讓國人對公投難有好感。然而,歷經波瀾壯闊的「太陽花運動」之後,許多年輕世代體認到當前台灣的民主,根本無法有效回應人民的心聲跟訴求。於是,太陽花運動中形成的「島國前進」,便以「直接民權」的「補正公投法」連署,進行全島的串連跟啟蒙。 當中,公投法補正的連署,便是著眼於「取消公民投票法第30條所訂之50%...
社會安全
新一
12 月 24,2014
【打狗吹水】太陽花運動的震幅:自己的工作自己救?(上)
日前,書K馬邦伯少年顏銘緯因緣際會拜訪了前總統陳水扁。面會中,身體不由自主抖動的阿扁向顏銘緯說,這波太陽花運動的影響,將會持續30年;換言之,若太陽花運動的參與主體是20多歲的年輕人,那30年後這場運動的主體,將正值50歲出頭的中壯年。因此,阿扁的30年之說,或有其道理。 然而,以年輕世代為主體的太陽花運動,事實上有著濃厚的「世代」的意涵,儘管全稱式的「世代」提法,可能會流於普遍性的危險,...
社會安全
史努比
12 月 22,2014
【開往台灣的慢船】重估2014年度台灣代表字:爆
轉眼間2014年又將過去,日前票選的年度代表字中,「黑」字雀屏中選,二至四名分別是「餿」、「油」和「怒」。「黑」描述了心態,「爆」卻更精準說明了今年度的動態。一整年從上到下、由南到北,綿延春夏秋冬、有形與無形,台灣爆得令人傷心、不可置信又極富啟發性,或許2014年終將成為台灣歷史上具有分水嶺意義的一年。 仲夏夜的兩爆,爆出台灣公共安全的脆弱。7月23日復興航空馬公空難造成48死10重傷,...
主權兩岸
新一
7 月 10,2014
【打狗吹水】公民「去」政治,中國「取」政治?
日前,常駐台北的知名政治分析家與記者寇謐將(J. Michael Cole),在《外交家》(The Diplomat)雜誌發表〈台灣的太陽花運動成功了嗎?〉(Was Taiwan’s Sunflower Movement Successful? )一文,並經由網友翻譯之後在臉書廣為分享流傳(註一)。文中,寇謐將把重點放在沒有確實擋下「服貿」的太陽花運動,其所謂「成功」的面向或正面意義為何,...
李振宇
五月 24,2014
危險的統治哲學
近來台灣社會自太陽花學運起,各項公共議題在的能見度逐漸提升。諸如核四存廢、公投盟事件、死刑犯權益等,民眾無論參與議題其中與否,大多能感受到一股持續膨脹的隱憂正透過公民的言論躁動著。這是社會轉變的開始,一個理想的民主社會以言論制衡公權力的公民意識正逐漸被喚醒、釋放。 然而,觀察自總統到政府各院首長對於群眾運動的訴求主張,卻皆盡維持一貫不變的立場與回應:「尊重民主,遵守法律...
蕭瑟寡人
五月 12,2014
學運激情後的台灣
在現實生活中的朋友都知道我不忌諱談政治,但一旦提筆,我鮮少在出版物中公開評論政治時事。 這不代表我認同執政黨,更不代表我不認同太陽花運動院背後的意義。這不代表我對於核四、服貿、同性戀婚姻、死刑、都更、軍中人權等議題對台灣政經與社會環境的深遠影響嗤之以鼻。 我真正不愛公開發表政治評論的原因,是因為政治是只是社會議題的爭權手段。談社會,討論的是理想...
余杰
4 月 30,2014
鏡與燈 (三之一)──從中國「公知」〈公共知識份子〉否定台灣「太陽花學運」看「他者的誤讀」和「自由的退化」
當我進入北大中文系的時候,念的第一本西方文藝理論著作是美國康奈爾大學文學教授艾布拉姆斯〈M. H. Abrams〉寫的《鏡與燈:浪漫主義文論及批評傳統》(The Mirror and the Lamp: Romantic Theory and the Critical Tradition)。 《鏡與燈》是最早提出藝術研究可以視為探討宇宙、作品、作者、觀眾之間關係的作品。...
石牧民 Tsio̍h Bo̍k-bîn
4 月 28,2014
千萬隻淚眼──「林宅血案」展現的廢核、國家脈絡
當73歲的林義雄律師(註一)面壁坐下,禁語,禁食,舉國的注意力都聚焦到核四,這個延宕了30年,懸而未解的問題上。熟悉林律師一向為台灣奉獻的意志與決心的人,焦急不捨;知道發生在林義雄律師家庭的悲劇,然而不認同其主張的人,則對林義雄律師的行動加以「操弄悲情」、「綁架民意」的批評。在譴責上述主張泯滅人性的同時,深知30多年前那樁慘劇對台灣民主進展之意義的我們,又該如何論述我們的感同身受呢?...
‹
1
2
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