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戰後
歷史書寫
安井伸介
11 月 08,2018
《東京黑洞》:加害或被害?日本戰後的記憶延伸
一般人對日本東京的印象是什麼?不外乎認為其為世界數一數二的大都市,潔淨且井然有序,而在2020年即將舉辦的東京奧運,也使日本再度成為世界的焦點。然而,現在的年輕人眼中理所當然的東京,並不是一開始就如此。 《東京黑洞》中所描述1945年日本戰敗後(日本人稱為「戰後」)的東京,與現今東京呈現強烈的對比。透過影片的觀賞我們能夠理解,原來東京也有過那樣慘烈的時代,...
書評書介
苔雅‧朵恩、理查‧華格納
4 月 19,2017
【書摘】德國文化關鍵詞:從德意志到德國的64個核心概念(上)
書名:德國文化關鍵詞:從德意志到德國的64個核心概念 作者:苔雅‧朵恩、理查‧華格納 譯者:莊仲黎 出版社:麥田 出版日期:2017/03/30 24.基本法(Grundgesetz) 生活在困苦的時代,挨餓是主要的問題,左派劇作家布萊希特對此曾有很露骨的說法──生活的一切只為填飽肚腹,只為免於飢餓。二戰結束後,德國女詩人瑪莉.卡許妮茲(...
書評書介
陳怡宏
7 月 25,2016
【書介】不只是推理小說的《憤怒的菩薩》
游擊文化推出的陳舜臣「大時代三部曲」,第一部是陳舜臣的自傳體小說《青雲之軸》,講述主角在戰爭結束前的青春與認同問題。第二部則是這裡要介紹的《憤怒的菩薩》,講述的則是以殺人事件為主題的推理小說,講述戰爭結束後的臺灣政治社會變化,可視為影響戰後臺灣歷史甚鉅的228事件「前史」。 看了第一部跟第二部後,有許多未能解答的疑慮,在第三部作家本人在大病之後所寫的自傳《半路上》中,都能獲得解答,...
歷史書寫
朱宥勳
6 月 16,2016
【沒在寫小說的時候】煞氣a被殖民者陳千武
【編按】:本篇文章於2021年7月14日修改,原因是作者發現內文的歷史敘事有誤,因此本文第一段略作修正,並附上作者道歉公告如下: 2016年,我發表了〈煞氣a被殖民者陳千武〉這篇文章。文章開篇,我提到一段前輩作家陳千武要去東京「打天下」的軼事,並且說他當時是想要當歌星所以才去東京。 我記得我當時應該是在某份傳記資料裡看到此說的,而且發現這一點時非常興奮,一開始就覺得要用做文章開場...
書評書介
陳怡宏
10 月 03,2015
生命史的漂亮示範 ──《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
歷史是什麼?千百年來人類(特別是撰寫歷史的人)都不斷地詢問這個問題,近兩百年來歷史成為一門學科後,所謂的「史學理論」,也不斷地詢問這個問題。但是在號稱大眾社會的現代,對於一般民眾而言,這個問題又有著什麼意義呢?筆者認為,透過自己父親的生命史,日本學者小熊英二做出了最有意義的回答,小熊在這本新書《活著回來的男人》的後記中,寫道:「記憶,是透過聽者與敘述者間相互作用而形成的。...
書評書介
蔡榮裕
9月 28,2015
飄搖人心,日本時代記憶的否定和潛抑何時了
對生活在台灣的人來說,關於日本人和中國人的記憶爭議,仍將是個議題,如何在意識立場和社會政治決定外,來看可能涉及的心理課題呢?我以日本作家小熊英二最近出版,《活著回來的男人:一個普通日本兵的二戰及戰後生命史》,引起的相關聯想談談前述命題。 以口述歷史為軸,《活著回來的男人》處理戰爭記憶時,以社會科學觀點進行分析,同時回應了社會結構變化。作者小熊英二是慶應義塾大學總合政策學部教授,...
文化研究
,
歷史書寫
廖志峰
9月 19,2015
書報攤
記得國中時第一次踏上重慶南路,也同時發現了書報攤的存在,但那時還不知道詩人周夢蝶,也不知道有一間文人匯聚的明星咖啡屋,如果早知道這位在咖啡屋所在的騎樓裡販賣書報的詩人,我應該會前往一探,可惜幾年以後,當我帶著朝聖的心情,走上武昌街,踏進了明星咖啡屋時,除了咖啡以外,我什麼也沒看到。 書報攤和書店彷彿有一種依存關係,當書店慢慢地從重慶南路消失之後,我忽然懷想起書報攤,...
文化研究
曾明財
五月 30,2015
【眷村想想】 少將廠長雲鐸──回顧戰後初期的接收
中華民國政府將位於四川成都「第三飛機製造廠」遷至台灣之前,最早來台的外省人即有一批空軍技術人員,有關後續接收日本留下的物資與建廠的工作,台籍員工則在基層扮演重要角色。 據廠長雲鐸先生回憶指出,1945年八月,日本宣告投降,「航空委員會」第三飛機製造廠接到緊急通知,要去台灣接收航空工廠。九月初,他從南京搭乘日軍運輸機前往,隨行的還有副廠長陸履坦和機工股長湯蘭第,任務是接收在台灣的「...
劉夏如
10 月 20,2013
昭和世代的遺言與戰書 (上)
山崎豐子作品與戰後日本社會 9月30日山崎豐子辭世的消息傳開來,震撼日本社會,一代國民作家終身筆耕不輟的奮戰鬪姿,令人感佩,透過作品的回顧,仿佛也在召喚大家共同思索日本未來的走向。山崎豐子生於1924(大正13)年,人生成長成熟的時期涵蓋了整個昭和年代(1926-1989),堪稱「昭和世代」的代表作家。其小說改編成影劇營造出高知名度,讓台灣媒體也紛紛大幅報導她的事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