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至主內容
編輯推薦
連絡我們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Thinking-Taiwan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Toggle navigation
FB
contact
rss
簡體
小英教育基金會
合作媒體
關於想想
版權聲明
編輯推薦
熱門文章
政策想想
教育文化
環境經濟
財政金融
全球脈動
國防外交
司法人權
媒體觀察
休閒育樂
政黨政治
主權兩岸
中國問題
社會安全
時事想想
想想副刊
文化研究
書評書介
歷史書寫
運動休閒
電影戲劇
音樂藝術
漫談時事
專欄作家
公民平台
简
熱門
首頁
文章分類
人才
教育文化
謝宇程
1 月 05,2016
【學與業壯遊】 擔憂不夠國際化、不夠有特色?大學也許該想更關鍵的問題──《大學的藝術》之十六
也許是因為在想想論壇寫了十餘篇「大學的藝術」系列,以及另十餘篇分析台、英、美大學經營的文章,最近有個機會,一個高教研討會議找我聊一個問題:到底台灣如何營造出具有「國際特色」的大學?在討論完之後,我想藉由幾篇文章,記錄一下我給他們的建議。這是第一篇。 首先,讓我們來拆解審視這個問題本身。「國際特色」不是一個合適的目標。就像在航海的時候,若你設定某朵雲作為航行目標,你一定迷航。...
政黨政治
Meta South (南方之南)
1 月 02,2016
囿於恐懼,或是迎向偉大
「The most dangerous worldview is the worldview of those who have not viewed the world.」 「最危險的世界觀就是沒看過世界的人的世界觀。」──亞歷山大‧馮‧洪保德 因為工作的關係,前不久與一群馬來西亞反對黨年輕政治人物會面。令人訝異的是他們對台灣政治的熟悉與熱愛。他們對台灣反對勢力如何崛起,...
全球脈動
,
中國問題
林琮盛
12 月 15,2015
【時事想想】 面對紅潮來襲,台灣怎麼辦?
中國企業紅潮來襲,展現十分威脅性的姿態,兵臨台灣高科技業的高牆下。 此一紅潮風暴,不禁讓筆者想起10年前,在立法院擔任國會助理時,曾經手處理過的一件也鬧得滿城風雨的法案:《敏感科技保護法》。 該法案的緣起自當時八吋晶圓廠是否登陸的爭議。為執行扁政府「積極開放,有效管理」的政策方向,2003年經發會開始草擬《科技保護法》的相關草案,該法案的核心精神,就是避免台灣科技廠商的關鍵技術,...
政黨政治
Fant
9月 24,2015
給蔡英文的產業政策白皮書
三年前,筆者曾經就台灣將會面臨到的問題向總統府提出建言,爾後另作整理寫成〈給馬總統的一封信:您所不敢面對的台灣真相〉一文,並發表在「想想論壇」。當時筆者所預見的台灣崩壞場景,如人才流失、產業缺工、財政崩壞乃至國內企業競爭力徹底消失等後果,於今日全部浮現。此刻唯一值得慶幸的是,下一任總統不再會是馬英九,而很可能會是蔡英文。因此,筆者願意在此台灣產業發展存亡之際,提供一系列具體產業政策建議,...
謝宇程
7 月 28,2015
【學與業壯遊】 為什麼大學的專業培育模式,愈來愈不符合學生需求 ──《大學的藝術》之二
日前參加了一個大學的演講聚會,與會者之中超過一半是大學教授。在聚會中,演講者問了一個問題:什麼是大學教育最重要的部分? 台下的聽眾寫了數十張便利貼:創造力、系統觀、好奇心、溝通協調、社會關懷、獨立思考⋯⋯這些項目重複多次,大部分我們都耳熟能詳,並不陌生。有趣的是,沒有任何人寫關於「科系課程」的項目。 看著這些便利貼,我覺得非常矛盾──事實上,幾乎沒有大學將「創造力、系統觀、好奇心、...
教育文化
謝宇程
7 月 21,2015
【學與業壯遊】 為什麼大學培養的優秀人才爭搶逃離台灣,而非振衰起弊? ──《大學的藝術》之一
上星期,有三個熟或不熟的朋友,和我說他們最終要離開台灣,到國外工作生活,他們對台灣的未來徹底不抱希望。這三個朋友,都是台灣最優秀的國立大學畢業生。 他們不是特例,台灣最優秀大學培養的畢業生,面對台灣政治敗壞、產業發展停滯、社會頹喪而錯亂,能耐也許足以逃離,但不足以振衰起弊。台灣現在的人才困境,很可能不是欠缺某特定領域的專門技術、知識人才。而是綜合性、前瞻性、能帶來變革與創造的人才。...
教育文化
蕭瑟寡人
2 月 11,2014
為什麼有些留學生不能回亞細亞(下)
說到對照組,當我在台灣念高中的時候,因為自己喜歡在課外摸索網頁與程式設計,以致成績不佳。當時我常感到自己身邊的同學只在乎如何升學。當社團、體育校隊、公益等通通被價值觀扭曲成為升學跳板,我會開始覺得自己感到不適。 但我運氣很好,雖然考試和在校成績不甚理想,或許靠著一些課外的活動,我鑽進到了工程第一志願的資管系和物理系候補,讓我日後有機會轉系進入自己想念的資訊科學。...
教育文化
蕭瑟寡人
2 月 11,2014
為什麼有些留學生不能回亞細亞(中)
似曾相識,不是嗎? 對此,我為有此遭遇的朋友們感到不平。但是,我在這邊將直言,告訴你為什麼這種事情會一再重演。 過去幾年我面試過數以百計的工程師與設計師,而在閱讀履歷和實際面試的過程中,我發現台灣人與中國人在找工作的時候有個令我難懂的態度,那就是,認為一切跟專業看似無直接關係的事情都不重要。打個比方,我看過很多台灣人寫的履歷,除了實習、工作經驗外,就是列出課表、成績,...
教育文化
蕭瑟寡人
2 月 11,2014
為什麼有些留學生不能回亞細亞(上)
年輕人出國留學,過去幾十年在台灣魅力不減。而畢業後究竟要留在國外發展,還是歸台報效國家,是幾乎所有留學生都會碰到的問題。 由於問題依舊,很多文章如Mr.6的「為什麼我們要回亞細亞」,在留學生圈中流傳已經有五六年了。最近這篇文章又浮出檯面,讓敝人重新開始思考這問題。對於Mr.6,論年紀上算學長,而他這篇文章不無其道理。但是這篇文章似乎只探討了台灣留學生在外與別人格格不入的情況,...
李柏毅
2 月 14,2013
禮貌、公職、22K
前些日子,你我的臉書上可能都出現像是下列的報導: 清大校方拒絕收回道歉聲明,理由是企業觀感不佳。 施振榮:如果年輕人認為,當公務人員能對世界有貢獻,而不是只為捧鐵飯碗過舒適的生活,那就去做。 前飛利浦副總裁:畢業領22K,需要檢討的是學生、校方。 事實上,這些事件與問題,指向的核心是,我們要的是什麼樣的大學教育,「教」些什麼,「育」...
‹
1
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