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49年以後,中華民國政府以「中國規模」的政府機制統治台灣,主要的論述基礎,便是在國際上作為中國唯一合法政府。這與冷戰架構下,美國在國際上支持國民黨政權有密切的關係。但是,中華人民共和國取得中國大陸的統治權,繼承中華民國的態勢也得到相當支持,隨著其統治的延續,取得的支持越多。相對地,中華民國的「一個中國」論述,則在國際上逐漸崩解。因此本節主要以美國的外交政策(論述)轉變和邦交國的重大變化,進行討論,再論及中華民國在國際舞台上作為中國代表遭到的問題。
壹、從舊金山和約到中日和約的衝擊
中華民國政府的代表性危機並不是在敗退到台灣之後才發生的,早在1949年從南京遷移到廣州之後,美國大使司徒雷登奉命試圖與中共政權接觸即已露出端倪。中華民國政府12月遷移到台灣前後,雖然在人事各方面的安排展露爭取美國支持的態勢,但次年1月杜魯門仍發表了不介入台灣的政策。韓戰發生後,美國才逐漸轉而支持中華民國政府。從1951年舊金山和會到要求日本與中華民國在1952年簽訂和平條約,都可以看到美國政府的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