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歷史】蔣經國、228、血濺嘉義火車站

嘉義在二二八事變中是一個非常特殊的地區,事變發生時所組成的民兵表現得最凶悍,對軍事重地的包圍戰進行得最激烈,也是最早跟中國國民黨蔣軍談和,卻是遭到蔣軍公開槍決人數最多的,尤其在蔣經國和白崇禧視察嘉義的前後幾天,蔣軍的屠殺幾乎血染了嘉義火車站廣場。

1947年三月八日,蔣介石極權政權派出精銳部隊登陸基隆,展開屠殺行動之後的隔天就宣佈戒嚴。十日起,陳儀憑藉強大軍力的靠山下令解散「二二八事件處理委員會」及一切「非法團體」,查封多家民間報紙,濫捕各地菁英和民眾予以殺害和關進大牢。

但是,蔣介石顯然並不滿意,尤其對比高雄彭孟緝血腥鎮壓的「高效率」,陳儀在蔣介石心目中的份量、信度已經大幅降低,因此,十一日,蔣介石就指派當時的國防部長白崇禧來臺,表面上是說「宣慰」並權宜處理各項事務,實則不無「督軍」的成分。

【春風化雨】畢業旅行可以這樣玩——神奇海漂相機帶給我們的故事(下)日本篇

往前閱讀:【春風化雨】畢業旅行可以這樣玩——神奇海漂相機帶給我們的故事(上)台灣篇

「今天是真正的畢業,我們『畢業』成功的因素並不是學業,而是大家努力出來的成果,做出不單單是為了自己而完成的任務!」

岳明國小畢業生 舒映瑄2019.07.11中午12:23臉書分享

【春風化雨】畢業旅行可以這樣玩——神奇海漂相機帶給我們的故事(上)台灣篇

或許大家還記得,2018年3月27日,宜蘭縣蘇澳鎮岳明國小師生,一起到海邊淨灘時,撿到一台上面佈滿藤壺的防水殼相機,裡面相機記憶卡完好,師生把幾張清楚照片,放上臉書尋找相機主人,不到兩天時間,在各界網路朋友協助下,快速找到失主,為日本東京女大學生椿原世梨奈。女大學生,不但感到驚喜,還親自飛來台灣,感謝岳明國小師生。

從煮飯的大嬸到廚師─臺韓廚工「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造成南韓社會轟動的小說《82年生的金智英》作者趙南柱,於今年二月在臺灣出版短篇小說集《她的名字是》,描繪女性的多種面貌。其中〈廚師的便當〉連結南韓今年7月初發動罷工事件,以及台灣廚工面臨的現況,可反映出「非正職」的勞動困境。

學校廚房中的重擔

〈廚師的便當〉描述秀彬的媽媽擔任學校的廚工,起初以為上班時間較為彈性,可以照顧年幼的女兒,沒想到比想像中更為辛苦。

學校廚房為了保障食物的衛生與安全,要求人員必須定時接受健康檢查,進入廚房前穿上防塵衣,將自己包得密不透風,就是嚴防食物交叉汙染的狀況發生。加上長期身處高溫的廚房,又得趕在午餐時間前將飯菜送到每個班級,一不小心可能就會燙傷,種種的勞累讓人難以忍受,卻是廚工每天的工作情景。

王婉育

臺南人,畢業於國立臺灣師範大學地理學系、臺灣語文學系研究所,碩士論文寫的是早餐店,目前任職於大享食育協會,希望學校午餐能變得更好

【男人想想】脫掉盔甲 看見脆弱 性平路上的男性出口

從事性別教育宣導十餘年,在這一段不算短的時間裡,有一個很深的體悟:性別議題對許多男性而言多半是避之唯恐不及,深怕一旦闖入就會成為籠中之鳥,無法動彈,因此在性別宣導的場次上,男性參與比例甚低。出席的人好似沒有選擇地被迫參加,可想而知因學習動機低落,願意認真聆聽參與討論的男性少之又少。這個現象對於分享者而言,不只是滿滿的挫敗感,同時也在省思性別運動的路上,是否有機會殺出一條血路……

是厭女還是自我防衛?

郭育吟

勵馨基金會公民對話部倡議組總督導

《走過愛的蠻荒》:撕掉羞恥印記,與溫柔同行的偏鄉教師

父母都患思覺失調症,被症狀折磨時,

跟著幻聽與妄想,混亂而狂暴。
他更一度放棄自己,吸毒、飆車,差點殺人!
寫下親身故事,像是用雙氧水洗傷口一樣灼熱而痛苦,
但,療癒從此開始……

媽媽悄悄告訴我:「你的親生父親,其實是黃義交!」
爸爸因妄想喊叫:「怎麼辦?有人要殺我!」
在我家,這叫平靜。
媽臉上有一道長長刀疤,是爸爸抓狂砍的,他硬指媽媽偷人。
奶奶曾被媽媽失心瘋地痛揍,只因我黏奶奶,不肯叫聲「媽」。
任鄰居指指點點,看著爸媽被五花大綁地押上救護車……家是避「瘋」港,在我家,這叫常態。

「爸媽都是精神病患」是跟著文國士長大的烙印,旁人的排擠、畏懼有如凌遲,羞恥感揮之不去,年少的他只能化身成張牙舞爪的獸,保護自己。

然而,正是匍匐過那片荒地,每一滴愛都彷彿甘霖,在他心靈的空洞漸漸育出沃土,幫助他成為更好的自己,並且轉化為對孩子的關注。

文國士

教育組織TFT「為台灣而教」(Teach For Taiwan)第二屆教師,「陳綢兒少家園」的生活輔導老師。

【日本想想】麵包超人很「暴力」?關於孩子與大人們的正義英雄像

「麵包超人」(アンパンマン)為日本代表性的卡通英雄,是許多孩子們心目中的正義使者,也是許多大人的童年記憶,不過最近日本卻有一群家長擔心,麵包超人可能對嬰幼兒造成影響,讓孩子們以為可以用暴力來解決問題。孩子與大人們心中的「英雄」,應該是什麼模樣呢?

《麵包超人》的前身要從1969年開始說起,童話繪本《十二顆珍珠》(十二の真珠)中有一篇日本漫畫家柳瀨嵩的作品,故事內容是描述一名善良的圓臉男子分送麵包給飢餓的孩子們。後來,柳瀨嵩將故事概念再定型,把普通人類的設定改為頭部由紅豆麵包組成的「麵包超人」,不過並未脫離拯救飢餓人們的精神,故事在1973年於月刊繪本《幼兒童話繪本》刊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