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遺忘的歷史】二二八事變的高雄屠夫:彭孟緝(下)

往前閱讀:被遺忘的歷史】二二八事變的高雄屠夫:彭孟緝(上)

對於1947年三月六日的高雄要塞第二次會談,彭孟緝在1983年的口述說,「涂光明持槍威脅本人繳械投降,危言恐嚇,知難善了,當時被部屬將暴徒拘禁(其中,另有二人胸前各掛二顆手榴彈)。」

香港公務員集會「反送中」的政治意義

誰是香港最大的雇主? 不少人都會回答李嘉誠,因為作為香港首富其所創辦的長江集團跨足海內外各種行業,影響深遠。然而,事實上香港最大的雇主其實是特區政府,其雇用了近18萬人,且組織仍在不斷擴大。反《逃犯條例》修訂運動(或「反送中」)自6月9日首次百萬人遊行以來已經接近二個月,短期內尚看不到抗爭終結的可能性。如果公務員也集會甚至遊行「反送中」,勢必造成不可以忽視的政治影響。

葉國豪

香港中文大學社會科學院客席講師

「蕃薯簽比魚翅、破尿壺比玉器」:為何致敬「台灣民眾黨」及蔣渭水不適切?

最近台北市長柯文哲計畫組織「台灣民眾黨」,令人聯想到台灣先賢蔣渭水在1927年組成的同名政黨。但蔣渭水是台灣歷史上非常偉大的社會運動家,曾創立台灣文化協會、台灣民眾黨、催生台灣工友總聯盟等社運組織。

只有醫生這個職業與蔣渭水相似的柯文哲,想要與先賢齊名,令人聯想到當時台灣人一句嗆辜顯榮的話:

「辜顯榮比顏智、蕃薯簽比魚翅、破尿壺比玉器。」

【書評書介】循著一位詩人的視點,探看日本的文化風景

翻閱邱振瑞《日晷之南:日本文化思想掠影》的篇章時,突然想起年輕時讀到李永熾譯介的德國小說家托馬斯‧曼一本書《歌德與托爾斯泰》。日譯者高橋義孝說:「在語言的所有意義裡,《歌德與托爾斯泰》始終是一部有趣的書。」而經由李永熾的漢譯,我讀到了描述俄羅斯小說家托爾斯泰造訪德國,在歌德家鄉威瑪,透過參訪一所小學汲取先進國啟蒙教育,追尋近現代化的那一種知識分子、文化人的心境。十九世紀的托爾斯泰和十八世紀的歌德的相遇,是經由一位兩個世紀之間的一位教師的精神連繫,象徵文化接觸。邱振瑞的視野觸及日本,經由日本,也觸及世界。

戰前,台灣的知識分子、文化人,經由日本的歐洲視野,也追尋著近現代化。文化協會的參與者們站在台灣的土地上,憧憬著改造自己的社會,突破被殖民的困境。所謂文化,所謂近現代化,畢竟是新意義的形式和儀式,有相對於「過去」傳統包袱的新空間意識和時間意識,是人面對新社會和新國家的視野……這是必須學習的視野。在戰前的台灣,那是日本,那是歐洲,那是世界,而戰後呢?

一個名不見經傳的獨立影展,為何成為影像工作者的夢想?

「門真國際映畫祭」,講出來應該絕大多數的人都不知道是什麼,甚至於連門真在哪裡,大概都不清楚,然而這個只舉辦到第二屆的影展,卻成為許多國際影像工作者的夢想,這是一個什麼樣的奇蹟呢?

2018年7月,位於大阪府的門真市,舉辦了一個非常神奇的影展(映畫祭),與一般的商業影展不同,並不在電影院放映,而是用極低的預算,在門真市公民館放映入選的影片,影展期間還遇到颱風,但最後卻成功打響知名度。

舉辦影展的門真市,位於大阪市的東邊,卻鮮少有外國觀光客知道,但一提到松下電產(Panasonic),相信沒有人不知道這家國際大企業,事實上Panasonic的本社,就是位於門真市。

由於這一帶緊鄰淀川南岸,因此又被稱為河內平原,大約兩千五百年前即有人居,過去因地屬河岸沼澤,所以盛產蓮藕,1910年連結大阪與京都的京阪電鐵通車,也開始改變門真原本以農為主的產業型態。

1933年松下電產在門真設廠,也吸引許多松下的員工在此定居,而門真也成了松下工業城。時至今日,門真市已有12萬人口,不少比例的住民,都是松下的員工,也由於交通便利,所以在大阪上班的通勤族也很多,是大阪都會區的衛星都市之一。

【日本想想】日劇《凪的新生活》:不再「讀空氣」,先學著好好呼吸的社會療癒劇!

「我已經不想再讀空氣了,因為,空氣應該不是用來讀的,而是用來呼吸的。」日劇《凪的新生活》中,由女主角大島凪說出的這句台詞,似乎也說中許多電視前的日本人心聲,畢竟「讀空氣」這件事,幾乎等於日本社會人的必備技能,但會讀空氣,真的百利無害嗎?

《凪的新生活》(凪のお暇)是一部由同名漫畫改編、2019年夏季於日本TBS電視台播出的日劇,故事主角大島凪(黑木華 飾)是一位很會「讀空氣」的28歲上班族,總是察言觀色周遭反應,努力找出最「合適」的方式應對,但也因為過度在意他人的目光而壓抑自己,同事們抓住凪的性格,經常把工作推給她,出包時讓她揹黑鍋也毫無罪惡感。職場生活苦悶難言,對於凪來說,與她秘密交往、同公司的王牌銷售員慎二(高橋一生 飾)成為她最大的內心寄託。

【聽那些女孩唱歌】平凡人的堅強——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

細數1990年代的流行女歌手,雪瑞兒・可洛(Sheryl Crow)這個名字佔有相當重要的一席之地:一首輕鬆愉悅、活潑奔放的“All I Wanna Do”,在1993 到1995年間,囊括了無數的獎項、在街頭巷尾不斷傳唱,成為世代記憶不可或缺的一個環節。

改革國營事業 此其時也!


國安局人員長期的私運香菸案,披露出許多不可思議的循私包庇特權劣行。國營事業對於特權的高度配合特別引人側目,不分藍綠,國營事業長期以來被批評為執政禁臠,這次又出了大狀況。此時或許正是我們檢視國營事業改革的時機。

國營事業在每個國家都有,差別在公婆多不多、管不管?國民黨早期信奉三民主義,主張發達國家資本。除了「耕者有其田」政策中大量釋出四大公營公司股票外,一向把國營事業管的很緊。從國營事業的定義,到人事異動,到預算編擬,更不用談投資或採購的層層審查。在野黨為防制國庫通黨庫,對國營事業也樂得多加監督,甚至於還擴大國營事業範圍,凡是公股派出的董總都要到立法院報告股東會決議等等。國營事業和政治運作越來越緊密,利益交換越來越多,敗壞就滋生了!

【當年不能做的事!】你不能拒絕勞軍捐

台灣現在是完全自由開放的社會,只要不違法,大家可以隨心所欲做想做的事。不過在國民黨戒嚴統治時期,很多現在看來理所當然的事,當時卻不是這樣。例如曾經有段期間,大家都會被強收勞軍捐,不只台灣省進出口商業同業公會在進口貨物辦理結匯時,每1美元收台幣0.5元,甚至連學生在校也會被收勞軍捐,直到解嚴後才遭廢除。

中華民國政府在剛遷來台灣的1950年代,財政狀況極為困窘,赤字連連;光龐大的軍事支出,往往接近政府總支出之半數,甚至在爆發823炮戰的1958年,軍事支出還超過政府總支出的一半。